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是文献〔1〕的继续,着重讨论用五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所模拟的青藏高原和洛矶山脉对该地区夏季流场的日变化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大地形对风场的日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影响的大小与地形的水平和垂直尺度成正比,青藏高原的影响比洛矶山明显。白天低层流场向山脉辐合的趋势加强,高层则辐散的气流加强,其轴线与山脉的走向大致平行。大地形附近存在明显的山谷风现象,其范围和强度与地形成正比,不同地形所产生的山谷风有相互作用,弱者常为强者所掩盖。山脉的存在使陆地上的上升运动在白天更为强盛,而在海洋上则使下沉区加强。高大的青藏高原,可使其四周的下沉加强区不仅在海上出现,也出现于山脉的邻近地区。北半球山脉南部的季风垂直环流圈有明显的日变化,日变化的振辐与地形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82-1996年每天两次的NCEP丙分析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是引起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日变化的主要因子,青藏高原地区,阿拉伯海,盂加拉湾和菲律宾附近地区是四个主要的日变化显著区,青藏高原地区是垂直运动的负值日变化中心,其它三个区域的日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的日变化有反相关系,这种特征一年四季都存在,但各显著区域范围的大小,中心位置及环流日变化的强度随季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青藏高原加热场日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环流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夏季。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006-2008年自动气象站和2002-2008年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多卫星降水分析(Mun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TMPA)的夏季(6~8月)逐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及周边地区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979年4月10—13日在我国的一次寒潮爆发过程进行了有、无地形及修改地形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发现高原地形对冷空气活动强度及路径等有明显的影响:(1)由于高原地形的存在使冷空气快速沿地形边缘向南推移,冷锋偏南,给我国平原地区带来较大的降温及较多的降雨。(2)这种冷锋的移动快而达到很偏南的纬度主要是低层冷空气沿高原地形边缘绕流所产生的。(3)如果高原大地形不存在,这时冷空气直侵印度,给印度北方带来强降温。  相似文献   

5.
以前研究青藏高原对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季风环流和气候特征的动力和热力影响,多限于它们的纯动力作用,而它们的热力作用常常被完全忽略掉。但是,在巨大的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大气之间,因为辐射特性的差异,常常有明显的水平温度差,这种实际存在的温度场差异必然会在气压分布及环流特征上反映出来。从叶笃正、高由禧等的“青藏高原气象学”所分析的资料(见该书第3章)可发现,在冬夏两季高原地区的位势高度场均有明显的日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NCEP/NCAR和SMM/I两种积雪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种积雪资料反映出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特征比较一致,NCEP/NCAR积雪资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盛华  陶诗言 《大气科学》1988,12(3):233-241
本文分别选用了一个东亚(EA)和北美(NA)的背风气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两者的天气形势、动力和热力结构的差异.由于青藏高原和落基山地形对气流的不同影响,北美水汽从墨西哥湾向北输送,东亚水汽从南海向东北输送,因而,NA的对流不稳定区成南北带状分布;而EA的则成东西带状分布.EA的初生时,正压不稳定作用是主要的;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斜压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NCEP/NCAR和SMM/I两种积雪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种积雪资料反映出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特征比较一致,NCEP/NCAR积雪资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夏季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移出高原的气象背景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亮  徐祥德  赵平 《气象学报》2018,76(6):944-954
利用1998-2004年6-8月共21个月的ISCCP对流路径集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RMM 3B42降水资料,采用合成统计分析方法,对夏季生成于青藏高原(高原)地区的对流系统进行了分类对比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各类高原对流系统动热力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探讨各类对流系统能否移出高原的气象背景场差异。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对流系统主要生成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存在两个高发中心。夏季高原对流系统按照对流系统的移动路径可以分为未移出高原、向南移出高原和向东移出高原3类。高原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和生成源地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气象背景场。当生成的高原对流系统上升运动强、水汽条件优越时,其强度不断增大,利于对流系统维持发展并移出高原,如果这类高原对流系统处于强西风气流控制下,容易向东移出高原,如受较强偏北风气流影响,则容易向南移出高原;而当生成的高原对流系统上升运动弱、水汽条件不理想时,其强度不断减弱,不利于对流系统发展移动,高原对流系统在高原区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P-σ混合座标系的有限区域五层原始方程模式,对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不同反照率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经过对比分析指出,由于高原地区反照率增大,高原的加热作用减小,使得东亚地区5月的大气环流有显著变化,使100hPa上的副热带西风急流由高原北边南移到高原的南部上空,对流层低层向高原辐合的气流明显减弱,高原东侧的切变线也南退,而且高原南侧低层准季风环流圈也减弱降低。这说明,高原的热力作用是影响东亚地区环流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61~2012年宁夏各站逐月降水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EOF方法,对不同季节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近52 a来,宁夏降水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由北向南明显增大;在季节分布上,春、夏、秋季的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尤其秋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显著,冬季降水呈现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也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结合高原加热场资料,通过SVD方法,寻找高原加热场对宁夏月降水的高影响时期,发现6月降水与前期11月至次年1月的加热场呈负相关,11月降水与前期11月至次年1月的加热场呈正相关;4~5月加热场对后期7、8月的降水有显著影响,前者为正相关,后者为负相关。重新构建新的左右向量,进一步找出不同影响时期的敏感区域,发现在加热场对宁夏降水的高影响时期内,敏感区域不同。其中,银川市和海原、同心、中宁交界处及隆德县3个区域为前期加热场对宁夏6月降水的高敏感区;7月敏感区域位于中部干旱带,尤其是海原、中卫附近;8月敏感区域在引黄灌区和隆德附近;11月敏感区域在南部山区附近。  相似文献   

12.
13.
观测场环境恶化对气象资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业务,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测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立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然而自1994年5月至1996年底,距临猗县气象局观测场0.9m至6.5m处,先后建起6m至25m高的住宅楼2座,锅炉房1座,水塔1座。至此,观测场从东到西南方向被这些建筑群包围的严严实实。进入冬季,冻土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点场的江西省气象和水文降水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将2019年4—6月江西省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和水利部门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分别转换为分辨率为0.05°×0.05°格点降水资料,以对比分析两种观测系统降水资料的相关性、误差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气象、水文降水量格点场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中度及以上相关的格点数占总数的99.54%;两者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3,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56 mm/h,绝对误差为0.13 mm/h,误差为-0.01 mm/h;气象与水文降水总量平均差异在-4%左右。2) 出现零星或短时降水时,气象、水文小时降水量格点场相关性差异较大;而出现系统性降水过程时,两者表现为高度相关。逐时格点平均降水量,在系统性降水的初期和结束期气象类高于水文类,而持续期水文类高于气象类,两者差异在-6%—6%以内。3) 气象、水文降水资料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两者的融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站点密度,站网分布更合理,能更准确地反映过程降水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也是变化最快、最复杂的要素之一。人类生活在这种气象多变的环境中生理和心理时时都在受其影响。剧烈的气象变化甚至会使部分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 ,1982年至 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全球大约 10万人患上了忧郁症 ,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 8% ,至于交通事故也增加了至少 5 0 0 0次以上 ,可见像厄尔诺事件这种异常的气象变化会导致人的心理异常。其原因是 ,异常气象事件能够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异常或反常 ,引起异常气象灾害。在巨大的灾害面前 ,人们容易坐卧不安 ,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藏高原秋季0 .8 m 地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加热场进行描述。通过对高原加热场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高原加热场与我国夏季降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年闪电定位资料,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闪电频次、闪电强度的逐月变化特征,以及闪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闪电频次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6月,早于低海拔地区,云贵高原月平均闪电频次比青藏高原多。(2)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平均正闪强度均大于负闪;闪电强度0~100kA的频次最多。(3)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闪电活动空间分布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青藏高原闪电多发生在高原的东南部和中部,西北部较少,西南区域发生闪电极少;云贵高原全部区域均有闪电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盛华  陶诗言 《大气科学》1988,12(4):337-345
本文对第一部分所选的东亚和北美的背风气旋个例继续进行诊断分析。利用Q矢量诊断了两者的锋生函数和垂直运动,同时对两者进行了涡度收支、热量和水汽收支的计算,对比分析了两者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美的锋生与落基山地形影响有关,在落基山东侧,对流活跃;而东亚的锋生与海洋上感热和水汽蒸发有关,气旋入海后,对流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9.
气象场的客观分析和中尺度滤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元泰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88,12(3):274-282
为了解决诊断分析中资料处理的问题,本文对逐次订正法作了一些改进.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比目前常用的有限元插值法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分析要素场的高低值区和水平梯度方面. 在上述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中尺度滤波表明:过滤后的要素场与暴雨天气系统有更好的对应关系。通过两种中尺度滤波方法的比较得到:高斯权重滤波方法在不少方面比选择滤波方法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对夏季东半球中低纬的气象场相非绝热加热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得到的日平均温压场、流场及降水量场与实况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高空300hPa的南亚高压、海平面大陆低压这一对夏季东半球的半永久性气候系统,对流层低层以索马里急流为主的越赤道气流均被成功地模拟出来了。降水量的模拟基本上也是成功的,但从降水的性质来看,有明显不足的是热带海洋地区的对流性降水。 在气象场基本符合实况的前提下,文章讨论了非绝热加热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性质。指出大陆是热源区,其中90°E以东的加热场是大尺度凝结加热的贡献,大陆西部的加热区是以感热加热为主。模拟较差的是热带海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