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现状近几年来,威海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围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这一核心,狠抓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连续5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1)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对全市可用于开发整理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进行了潜力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威海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土地资源需求状况,于2000年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划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整理为主、以开发和复垦为辅的工作思路,为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村庄更新、沟渠道路改建、宜农荒地开发、土地复垦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在我国全面展开。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不仅带来了耕地的增加,还产生了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的效益,工作内容和运营方式也涉及社会各方面。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质、影响、规划控制等进行多维思考,从而使土地整理活动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系统的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侠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理内容将逐渐涵盖传统的农地整理以及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重点仍是农地整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村庄更新、沟渠道路整理、宜农荒地开发、土地复垦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土地整理活动在我国全面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当前的土地整理中,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对土地整理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重视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其工作性质和内容等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土地整理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效益评价是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系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我们青海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和途径,就是推进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节约性发展。抓住了这个关键,也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是粗放利用,还是节约利用;是外延扩张,还是在集约挖潜的深度上作文章,就是不同发展观的较量。是以牺牲耕地求发展,还是永续利用土地资源;是固守原有"土中刨食"的旧模式,还是为农民谋求更大的福祉,也是不同民生观的博弈。因此,我省开展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从规划设计、工程实施乃至竣工验收,都注入了关注民生的全新理念。它在注重当前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也认真考量了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把"保护方寸地,留于子孙耕"的长远目标引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之中。现在,整理复垦开发的耕地保护,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当口,当人们在思想解放大讨论中,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它"地中生地","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产出"等全新内涵必将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节约资源,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做贡献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带来的实效之一。而且这已经开始成为社会的理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枣庄市国土资源局针对该市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占用耕地多的实际,始终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作为稳定耕地面积、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大事来抓,严格依照《枣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枣庄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大力实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努力争取国家、省投资项目,积极创造为三农服务的平台,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的现状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利的调整。因此,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土地权属管理,清晰界定每宗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土地的位置、界线和详实面积,不仅直接关系到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也是避免以后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防止弄虚作假,使土地开发整理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六个必须"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作为总量一定的土地资源,要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首要实现方式就是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其次必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事关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事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的大局,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经济建设提供必需的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在迅速地减少,保护耕地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就目前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只重视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往往忽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这一实际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问题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土地整理已经成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省推广的也很快。海伦市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工作在全省县(市)级处于先进地位,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实践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提出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潢川县以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逐年加大上地整理复垦力度,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为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保障平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去年初至今年9月份,全县累计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面积3267亩,净增耕地2665亩。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成立于2000年12月,是经湖南省编委批准成立、省厅直属的正处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耕地储备等具体工作职能,主要担负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  相似文献   

16.
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辖区总面积1 635.81 km2,耕地2.85万hm2,总人口55.54万人,人均耕地0.05 hm2。土地资源量多、质量差是该县的显著特点,有效耕地面积相对不足,耕地质量低下,始终是制约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十几年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我省着力开展以农用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海涂围垦造地、村庄宅基地整理为载体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努力拓展耕地补充空间,连续11年实现了全省耕地动态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是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过程,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实现土地资源水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是耕地总量动态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然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和市场规律的一项有生命力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1胶州市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情况2004年以来,胶州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共实施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国家级项目2个。全市累计开发整理土地1117.40hm2,增加耕地1028.73hm2,不仅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体做法是:一是统一思想,推进土地整理,带动经济发展。近年来,胶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经…  相似文献   

20.
焦作市马村区地处太行山下丘陵平原过渡地带,辖区内由于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超过2万亩,种种不利因素制约了该区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针对这一状况,马村区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2004年以来,该区一举上马土地整理项目3个,总投资2291万元,整理土地18810亩,基本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