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湖之中,对其进行景观健康评价可以有效评估湿地公园建设绩效,对指导湿地公园的科学性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区的景观数据中,提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道路长度、不同类型坡岸长度等景观评价指标,采用F-score方法和随机森林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特征选择,并作为输入特征向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水质评价指标,将其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较差4类,并作为输出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评价模型;通过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核参数,实现景观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区西部几乎未受到人为干扰,景观健康等级为优质;主岛的东北部位于旅游核心区域,人为干扰程度较重,景观健康等级大多属于一般和较差;主岛东南部建有人工修复湿地,明显改善了该区域的景观健康等级。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对比多项式核函数、Sigmoid核函数和高斯核函数三者的分类结果发现,高斯核函数的分类精度最高,训练集精度为90.0%,检核集精度为85.7%。在影响湿地公园景观健康因素众多、野外监测数据较少的条件下,本研究采用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快速取得合理的评价结果,揭示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蒋卫国  潘英姿  侯鹏  李雪  季维  郑建蕊 《地理研究》2009,28(6):1665-1672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湿地健康评价与分析成为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研究方法,综合利用遥感、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实施湿地压力、状态、响应、健康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洞庭湖区31%的湿地面临人类干扰压力较大,19%的湿地状态较好,82%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2) 湿地的总面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逐渐缩小,湿地综合健康较差、一般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75%和19%,缺乏健康状况最好及最差的区域。(3) 湘阴县、沅江县及岳阳县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益阳县较差,安乡县等12个县市一般。  相似文献   

3.
云南程海国家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指标、土壤指标、生物指标、景观指标和社会指标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评价了程海国家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显示程海国家重要湿地综合健康指数为5.88,健康等级为"中"。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遥感信息提取、实地采样、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环境、土壤、生物、景观和社会5方面共13个指标。对北京市3处重要湿地——野鸭湖湿地、汉石桥湿地和密云水库开展了湿地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密云水库的综合健康指数为7.08、3.33和5.95,健康等级分别为"好"、"中"和"中",健康状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5年两洞庭湖湿地的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MapInfo Professional 6.5 SCP软件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两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区域内斑块分维数相差不大,但荒草地和杨树末成林受人为干扰明显且形状规则,其分维数趋近于1;②区域内湿地景观类型体系中各类湿地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分配不太均匀,其中湖泊景观优势明显;整个区域的破碎化程度高,除湖泊外,其他类型的湿地受人类干扰较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更新和调整湿地生境、合理布局功能区、强化湿地综合管理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湿地生态健康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广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中75处重点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广西重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方法和评价等级。结果表明: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好"的湿地占37.3%,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中"的湿地占57.4%,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差"的占5.3%。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一般,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应受到保护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基于CIWLDI方法的苏州湿地景观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改进的基于空间最小景观单元的反距离权重景观开发强度法(CIWLDI方法 ),通过累积效应整合不同的土地利用分类,从能值的角度反映湿地生物完整性,客观有效地评价大面积湿地的景观健康。研究表明:大部分健康良好的湿地分布在苏州市郊,受到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相反临近重点开发区域的湿地则退化严重。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不同湿地之间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单个湿地内部的健康差异情况。在缺少现场观测数据的条件下,仅使用土地利用分类图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大范围湿地的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景观特征、生态功能、人类扰动4个方面,构建湿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建立博弈论集结模型,确定权重;在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韦伯—费希纳定律,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1995年相比,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有所增大,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明显减小;3个时期的景观脆弱性指数变化很小,即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也变化很小。1995年、2005年和2015年景观生态健康指数分别为0.202、0.167和0.079,景观生态健康状况由健康到临界健康到不健康。景观脆弱性与景观生态健康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景观脆弱性指数越大,对外界干扰越敏感,景观生态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9.
从水质环境、底泥环境、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群落结构4个方面选取26个指标构建颐和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颐和园湿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5个调查样点中,仅有4个样点的健康状况为"健康",其余41个为"亚健康";颐和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为0.41,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指数值低于0.2的因子包括水体总磷、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底泥有机质、底泥中Cd浓度、湿地植物生物量和底栖生物的多样性综合指数。建议从改善入水水质、降低水体氮磷浓度、对各小水体开展净化清淤整治、优化湿地植物配置及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颐和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的三江平原湿地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利用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和优势度等指标,对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该地区的湿地景观类型转换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986-2000年期间,该地区的湿地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  相似文献   

11.
李玉凤  刘红玉  曹晓  郑囡 《地理学报》2010,65(11):1429-1437
景观健康研究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新研究方向,两者区别在于研究尺度的选择。景观健康的标准体现在景观能否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湿地的西溪湿地公园,其可持续性表现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建立景观健康评价模型,运用GIS 技术使其空间化,揭示景观健康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1) 西溪湿地公园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异明显,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边界区域,占整个公园面积的2.18%,而生态保护可持续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内部,约占39.50%;(2) 公园景观健康较好的区域分布在公园内部区域,占公园面积的25.06%;较差的区域分布在公园周边区域,以公园南边界附近分布面积较大;(3) 景观健康状态与景观要素的功能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湿地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生态调水及湿地恢复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宏观地表的快速变化, 还可以为长期的区域生态效应评价提供支持。基于国产自主环境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 对2010 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进行动态监测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 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后, 原废弃河道过流条件得到提高, 部分被开发利用的河滩地得到恢复, 水文条件好转, 河流水面面积总体上增加了526 hm2, 有利于河道生态条件的改善。通过对湿地引水修复, 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块共有437 hm2的退化湿地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 湿地景观多样性提高, 对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改善鸟类栖息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国产环境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能提供丰富的地面信息, 其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可以作为中国湿地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数据源。考虑到大尺度调水和湿地恢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今后应进一步挖掘环境一号卫星现有波段的光谱信息, 对湿地恢复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为湿地恢复生态效应综合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的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86-2000年,湿地景观发生子较大变化,人为因子是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力,自然因子以不同强度和方式影响湿地景观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生态健康评价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评价方法及其与湿地管理的密切联系,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途径,进而找出我国湿地健康评价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湿地管理的问题所在。生态系统健康是湿地管理的目的和基础,生态健康评价是实现湿地可持续管理的工具,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而且可以应用于单个指标评价的健康状况排序,能够确定湿地管理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恢复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湿地综合管理能力,是开展湿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86-2000年,湿地景观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为因子是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力,自然因子以不同强度和方式影响湿地景观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示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区域尺度上对湿地植物进行多时段综合观测,识别湿地植物类型,并对植物生物量进行反演,定量估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因此,遥感技术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用单一种类的遥感数据源的反演,在反演精度和提取湿地植物信息的丰富度上存在缺陷,而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湿地植物信息的精度更高,应用前景广阔。重点从遥感数据源、多源遥感融合技术、湿地植物遥感分类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识别湿地植物类型的应用、湿地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以及应用等方面,阐述多源遥感技术在湿地植物分类和生物量反演研究中的主要进展,讨论多源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的景观健康是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经济的先决条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是湿地资源得以利用的重要途径。以东江湖湿地公园为例,构建景观健康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及障碍度模型,对东江湖湿地公园2011—2020年景观健康与区域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协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20年,东江湖湿地公园景观健康与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系统协调发展状态有所改善,由轻度失调(0.326 2)演变为初级协调(0.623 5);(2)湿地公园的旅游收入、交通通达性、景观多样性及均匀分布程度以及斑块面积大小是制约东江湖湿地公园景观健康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3)依据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东江湖湿地公园景观健康与区域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将由2020年的0.623 5上升至2030年的0.870 0,实现从初级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跨越。东江湖湿地公园景观健康与区域旅游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系统协调性逐渐向好发展,只有两者保持良性互动,才能更快迈向良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健康评价在温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闸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涌、评价方法及其与湿地管理的密切联系,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途径,进而找出我国湿地健康评价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湿地管理的问题所任.生态系统健康是湿地管理的目的和基础,生态健康评价是实现湿地可持续管理的工具,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状况进行综介评估和预测,而且可以应用于单个指标评价的健康状况排序,能够确定湿地管理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恢复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湿地综合管理能力,是开展湿地管珲工作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东北地区完达山以北三江平原(下简称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多时相HJ-1A卫星和HJ-1B卫星CCD影像作为分类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多尺度分割算法,根据影像的丰富信息和物候、时相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小三江平原的湿地遥感分类。结果表明,湿地二级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5.45%,总体Kappa系数为0.81。小三江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区,总面积为9084.16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2635.09km2,人工湿地面积为6449.07km2。集中分布的水田是小三江平原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天然湿地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河岸附近和国界周围;其中,草本沼泽面积最大。本研究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遥感影像提供的丰富信息,产生较高的分类精度;对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同分割尺度的组合使用有利于湿地信息的提取。降雨量较多、较少月份影像的选取和物候规律的利用是提取湿地信息的关键。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使用,改善了洪泛湿地和森林沼泽的分类效果,尤其是水田边界的划分;同时可以提高湿地分类精度。基于面向对象的遥感方法,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湿地分布信息,是一种成本较低且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湿地植被生物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湿地植被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生物量测算方法主要是通过样方调查,采取收割法等方法;遥感估算法是借助遥感影像某些波段对湿地植被的灵敏反应,再配合典型的样地调查和GPS定位进行。在这两类方法的基础上,均可依据长时间序列的基础资料(实测资料、影像资料等),建立生物量的计算公式,以便进行类比或预测。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湿地生物量测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将传统典型样方调查及实验室分析与遥感估算技术(分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不断融合,不仅可以及时掌控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而且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的定量测算提供重要参数,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以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