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描述健康评价过程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并应用分段三角模糊数,刻画集对差异度系数,进而提出了利用集对分析和分段三角模糊数的南海湿地健康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联系度为-0.287,相应的级别特征值为3.574,健康状态整体处于IV级,即一般病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的级别特征值分别为3.689、3.669和3.155,压力和状态子系统都处于IV级(一般病态),响应子系统健康状态处于III级(亚健康)。从各子系统级别特征值和指标权重可知,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湿地周边人口素质、地表水质、水营养状态、水生植物覆盖率、湿地原生性和现有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2.
应用奥德姆能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产品供给中的物流和能流。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能值约为1.50×1019 sej,换算成价值约为0.62亿元;能源或资源能值约为205.64×1019 sej,价值为84.31亿元。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产品供给货币价值总体排序为水资源湿地水禽水产品底泥湿地植被。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在水资源供给、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产品供给等方面的价值较高,是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优先保护和恢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湿地保护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地信息.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三江源地区湿地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健康状...  相似文献   

4.
闽东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3个层面共选取了17个指标,构建了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对闽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值为0.377 0,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压力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413 8,状态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359 7,响应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388 9。主要表现在闽东滨海湿地的水质等级、土壤性状差、优势植物覆盖率低;并且由于人类活动与湿地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闽东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为例,运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诊断评价。首先从湿地面临的压力、生态系统现状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等3个层面选取了30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体系。然后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指标分为5个等级,最后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77,处于健康状态。同时,九段沙湿地目前所面临压力的评价值为0.707,尚处于能够承受的范围,其主要压力来自于渔业资源无序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长江来沙量锐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评价。根据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3大类、6小项,分别为供给服务:水产品供给、植物资源供给;调节服务:大气组分调节、水资源调节、生物栖息地;文化服务:科研文化。结果表明:双台河口湿地总能值价值为700.59亿元。其中,供给服务价值为15.10亿元,调节服务价值为670.32亿元,科研文化价值为15.17亿元。在整个双台河口湿地价值中,生物栖息地价值及水资源调节价值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76.23%和19.44%。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湿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以西藏拉鲁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湿地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拉鲁湿地综合健康指数为6.74,处于“健康”水平,其中压力层和响应层健康指数分别9.90和8.78,均处于“非常健康”水平,状态层健康指数为5.16,处于“亚健康”水平。研究认为制约拉鲁湿地生态健康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外来物种入侵、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与对策。本研究不仅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了指导方法,也为中国高寒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蒋卫国  潘英姿  侯鹏  李雪  季维  郑建蕊 《地理研究》2009,28(6):1665-1672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湿地健康评价与分析成为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研究方法,综合利用遥感、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实施湿地压力、状态、响应、健康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洞庭湖区31%的湿地面临人类干扰压力较大,19%的湿地状态较好,82%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2) 湿地的总面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逐渐缩小,湿地综合健康较差、一般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75%和19%,缺乏健康状况最好及最差的区域。(3) 湘阴县、沅江县及岳阳县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益阳县较差,安乡县等12个县市一般。  相似文献   

9.
围填海是人类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人类围填海活动的加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强烈干扰。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强调多种类型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影响,构建了用于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和探讨了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5个时期的围填海活动压力指数表明,20世纪70~80年代、90年代和2000~2010年的围填海活动强度都超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区的围填海活动对湿地的压力在不断增加;从湿地状态综合指数看,除90年代外,其他时期研究区的湿地生态系统都保持在健康水平,而研究区湿地的综合响应指数则在不断增大。围填海活动压力指数、综合压力指数都与综合健康指数显著正相关(n=8,R20.80,p0.05)。在不断增强的围填海活动压力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虽然保持了基本完整的自然形态、结构和功能,但其整体健康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异龙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充分了解异龙湖流域湿地资源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对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异龙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Y)为2.8494,处于[2,3]之间,属于脆弱状态;(2)从三大指标状况来看,压力指标(P)、状态指标(S)和响应指标(R)在评价等级中的得分及表现情况分别为0.7368(脆弱状态)、1.1620(亚健康状态)和0.9506(亚健康状态);(3)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负荷、水土流失强度、湖泊水富营养化、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指标是影响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景宁望东垟亚高山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有效指导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尺度和方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望东垟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选取能反映亚高山湿地生态安全的18项指标,建立了望东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定性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望东垟亚高山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4.3702,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和碳税法对辽宁双台河口芦苇湿地的固碳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芦苇湿地总面积为30 815 hm~2,大约占到了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0%,其年均净固定二氧化碳(CO_2)量为13 320 kg/hm~2,年甲烷(CH_4)排放的CO_2当量为3 330.3kg/hm~2。将芦苇湿地固定CO_2的正效应减去CH_4排放的负效应,得到辽宁双台河口芦苇湿地的年固碳量为9 989.7 kg CO_2/hm~2,具有较强的碳汇,其总固碳价值为2.37亿元,其中净吸收CO_2的价值为3.16亿元(正效应价值),净排放CH_4的价值为0.79亿元(负效应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将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按照退化产生的因果逻辑关系分成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部分,构建广西滨海湿地生态退化指标体系。根据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和特点,本研究共筛选出25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格局,可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重要功能和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内陆湿地面临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内陆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大多是针对单一湿地或流域湿地,很少有研究对国家层面的湿地进行整体健康评估。本文基于土地覆盖数据、气候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压力-状态-效应-响应(PSER)模型建立了内陆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包含15个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对2010–2018年中国内陆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与行政区划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同,基于网格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以提供更详尽的湿地健康信息。(2)2018年内陆湿地面积比2010年增加了16328km2,2018年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为3.45,2010年的平均值为3.24。(3)2018年,状况较好、良好、中度和较差的湿地分别占内陆湿地的26.3%、46.4%、26.9%和0.5%。研究结果为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成为21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以莫莫格湿地作为评价对象,基于PSR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7378,处于第Ⅱ等级(健康)状态,制约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化肥使用强度、湿地补水保证率、湿地水质、环保投资指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简称TCIA)对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2014年的旅游人数50万人为基准,当年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总休闲旅游价值为8.26亿元。其中,费用支出价值为3.87亿元,时间成本价值为2.03亿元,消费者剩余价值为2.36亿元。其评估结果可作为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期提高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论构建改进的PSR模型,通过探究压力、状态、响应系统要素作用机理构建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警情判别指标,并运用数理量化模型开展警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6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警情为“倒U”型且呈上升态势,响应系统警情为“倒U”型且呈下降态势。(2)2009—2016年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警情总体上为“倒U”型且呈波动上升态势。(3)压力系统是造成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警情难以显著转变的关键,同时受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土地生态治理力度、用地结构与人口分布均衡度等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干旱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的思想,尝试给出了针对研究靶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分为3个项目层,7个因素层,共35个指标,并给出了每一个指标的量化标准。指标体系较全面地涵盖了生物物理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等3大类指标。  相似文献   

19.
运用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法和营养元素固定量估算法对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估算得出的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价值差异显著,分别为0.15亿元和0.34亿元。净初级生产力法估算的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价值在年际间变化不大,说明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本研究可提高对营养物质循环功能重要性的认识,并建议在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价值评价时要慎重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 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 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 万人降至291 万人;② 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 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