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干旱信息管理决策服务系统张树誉,李士高,赵杰明,李星敏(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西安·710015)我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跨越三个气候带,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我们从应用服务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天气炎热潮湿。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因此,分析我省各地冬夏两季舒适程度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省位于祖国的最南方。北起25°31′N,南至4°N以南,北回归线横过广州和清远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南岭山脉,南临南海广阔海洋,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4.
1引言绥化市地处黑龙江省中南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气候四季差异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绥化市春季干旱,夏季短热,秋季早霜,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暴雨天气多发区。根据资料统计表明,我省5~8月的大暴雨过程平均超过13次,具有发生机率高、强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破坏性大,成灾率高。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八五期间,我省有四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1995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因此,加强暴雨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及建设,对于减轻暴雨灾害,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1995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对我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因此,加强暴雨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系统的研究及建设,对于减轻暴雨灾害,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言     
我省位于长江中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频繁,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洪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国家将《长江中上游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研究》课题列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九项。该课题由我省气象局主持。其研究目的是,在长江三峡和荆州地区建立一个初步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7.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了素有“辽西走廊”之称的我省西部海滨城市——葫芦岛市。市区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小凌河从境内缓缓流过,加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临行前,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吴尚告诉我:“你到葫芦岛开会顺便采访采访张振勤,他干得不  相似文献   

8.
浙江地处东亚北纬27—31度附近,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位置,是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汛期经历着东亚季风雨带初夏由南至北和初秋由北至南往返推移的两次影响过程。这两次雨带的推移,决定了‘我省雨季起始的迟早和强度以及盛夏伏旱等整个汛期的降水状况。而这两次雨带的推移取决于大气环流东亚中纬西风强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一对基本环流因子的互相配置。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选定中纬西风强度及西太平洋副高为造成我省汛期旱涝的两个基本环流因子,并对它的前期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而建立起预报旱涝的判别工具,从了5年试报以来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9.
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水系发达,2 400多条大小河流纵贯全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我省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 1635 mm(毫米),其中4~6月雨量占全年的46%。我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大主要暴雨区之一,水灾多发,洪涝灾害威胁一直是我省的心腹之患。建国 50 a(年)来,几乎每年都发生局部洪涝灾害,较大洪涝灾害平均3~5 a(年)就发生 1次。进入90年代,除1991年发生大旱,其后连续发生大水,局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995、1998年,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不断发生有记录…  相似文献   

10.
孙立勇 《气象》1991,17(5):1-1
一、引言 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此区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每年随着夏季风的进退活动均有一段雨季。然而,高温高湿对商品的贮存和运输影响极大,现就该区商品贮存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了素有“辽西走廊”之称的我省西越海滨城市——葫芦岛市。市区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小凌河从境内缓缓流过,加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临行前,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吴尚告诉我:“你到葫芦岛开会顺便采访采访张振勤,他干得不错:主持工作仅一两年就改变了市局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樊春生 《山西气象》1997,(2):42-44,64
发挥气象科技优势为扶贫攻坚做出贡献樊春生(山西省气象局030002)我省处于季风气候区边缘,境内地形复杂,植被差,气候的年际变化大,极易发生各种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出现频次最多。据初步统计,1990年到1995年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  相似文献   

13.
1前言植物的生存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的,其中温度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在一定的积温条件下和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才能完成,如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产量和质量的降低。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不算丰富,又因地形复杂,热量分布不均,决定我省农业只能一年一熟制。为合理利用我省热量资源、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及品种搭配。我们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以及积温的保证情况,霜冻发生时间等进行了分析。2界限温度始、终期的分布2.1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及保证率从全省来看,稳…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洪涝、干蛙、低温冷害、霜冻等。重大的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损失,以至造成大幅度减产、所以我们要系统地研究各种灭害的特点和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原因,有效地进行预测,采取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措施,减灾、防灭,把灭害的损失降到最小,争取抗灾夺丰收。我省农业正要气象灾害有下述几种。洪涝辽宁处在中纬度地带.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降水集中,主要降于6~8月.容易产生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山洪暴发,淹没或冲毁农田。涝灾是由于连阴雨…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适时种好棉花,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促进四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实践证明,棉花苗全、苗齐、苗壮是高产的基础,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是争取一播全苗的关键。关中棉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历年四月正是冬夏过渡季节,气候变化较大,温变很不稳定,致使棉花的适宜播期很难掌握。播种过早或播后遇到阴雨,由于地温回  相似文献   

16.
珲春地区气候环境对经济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珲春、延吉及图们三个测站的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资料分析了珲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珲春是吉林省最近海洋的地方,离日本海最近仅10km,但是气候与吉林省一样仍然具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即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大陆性气候没有吉林省中西部那么强,季风气候是明显的,并受到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的影响,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资源。根据珲春的气候资源提出了对珲春地区经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北南部丘陵沟壑区及渭北早原地区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在我省陕北长城沿线以南,秦岭和关中平原以北,渭北早原与陕北南部中间间隔着北山,东邻黄河,西部是子午岭和关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个地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比较好,气候比较温和,冷暖干湿四季比较分明,水热同季,雨季比较短,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多以阵性和暴雨形式出现。这些是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使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呈现海陆差异为主要驱动的东亚季风气候、内陆高原山地差异驱动的中高纬大陆性气候并存的特点,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五大气候带。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是年际变率(描述某气象要素在不同年份之间变化的量)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双季稻栽培,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沿海经济改革开放区,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居广西前列。但是,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稻产量年际波动较大,增产年与减产年几乎各半,交错出现,高而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比,平均相差103.3公斤,最大相差220公斤。因此,找出原因及其对策,是玉林市水稻高产稳产综合开发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灰色关联度系统分析了玉林市早晚稻单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应用“反设计”原理和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占清 《气象学报》2016,74(6):1017-1022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也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从广大民众到各级政府都深刻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最关心的是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影响机理并对未来变化进行客观预测。该地区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尤其是由颗粒污染物造成的雾、霾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而且进一步影响了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季风气候。本文提出了一些研究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的新视角、新途径、新挑战。东亚和南亚是全球气溶胶主要源地。气溶胶对季风的一个显著影响体现在南亚和东亚大范围的暗化现象,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整体减少。气溶胶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的强迫机理存在差异。中国灰霾天增加除了污染排放也与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在实际大气季风气候系统的准静力平衡态的演变中,动力反馈过程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会受到人类污染和自然源气溶胶的强迫作用。对气溶胶-季风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需要把各种尺度的观测和模拟开展起来。更好地了解气溶胶与亚洲季风气候的联系,对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政策,造福世界上过半人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