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13,(12):F0003-F0003
不管是研究历史时期经济、文化、人口抑或其他要素的地理变化状况,其基础与研究成果的最终反映都要落实到地图上来,而若要绘制出历史时期上述要素的地理变化均需要同时期的政区地图作为基本的底图。  相似文献   

2.
正周振鹤先生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涵盖先秦至民国,共分十二卷,部分卷次已陆续出版。2012年,终于等到了由郭声波教授执笔的"唐代卷"的问世。陶潜有句,"奇文共赏",阅读之余,有几点想法与学界诸君共享。  相似文献   

3.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4,33(2):401-401
2009年,费时多年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终于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初由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发起,邀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担任隋代部分的写作,作者先据以前校隋书地理志的经验,将州郡县大致情况列出,然后逐州、逐郡、逐县考证,并绘制了多幅图表。全书分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和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上、下二编,对隋代历年行政区划的沿革和190郡及所属县作了详细叙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4.
李晓英 《地理学报》2014,69(4):575-575
正政治地理学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由于受国情体制的影响,中国的政治地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很好地展开。2013年12月,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填补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空白。全书共30多万字,分为范式的转换—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政区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术语;中国历史上两种基本政治地理格局;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的关系;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三循环;行政区划幅员的确定。行政区域划定的基本原则: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地理分布的变迁;行政区划变迁中的文化因素;行政区划的等第变化;军管型的特殊政区;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  相似文献   

5.
范今朝 《地理学报》2000,55(2):251-252
作为《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 ,由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的《中国政区地理》 (科学出版社 ,1 999) ,是一部以新的思维方式审视中国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并着眼于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开拓之作。“作者试图从新的视角 ,用新的体系结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中国政区地理学学科体系” (《前言》) ,应该说 ,这一目的是基本达到了。同时 ,本书的问世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它又是到达吴传钧先生“总的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 )这一期望和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甘忠银 《地理学报》2009,64(8):896-898
历史政区地理研究是中国传统舆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代的郡县设置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由于秦祚短促,加之文献记载的阙如、歧异,秦代的郡县设置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真正解决。后晓荣博士著《秦代政区地理》一书,所针对的正是这一历史地理学界的重大问题。该书作为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丛书之一,已于200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作者利用新材料和新研究手段重新审视秦代历史地理,特别是秦代政区地理中郡县设置的重大问题,得出了仅靠传统文献无法得出的新的结论,提出了秦置54郡的见解,又考证落实了近700个秦置县,从而促进了秦代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祁琛云 《地理学报》2012,67(3):428-429
自隋唐以来,广大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东南地区的崛起,除了人口大迁移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外,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关于历史时期东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版的吴洲先生的《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 一书是作者对这一课题持久关注与深入研究的成果。该书40 余万字,内容涉及唐代东南地区的地质地貌、山川形势、气候物种、政区沿革、人口分布、社会形态及经济发展等。同时对东南地区各州郡县的地理形势与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古代典籍中涉及到的东南地区的地理名物详加考释,对有关唐代东南地区的史地类文献加以整理与研究,并对重要的人口定居区域的地理形态进行分类研究。该著内容丰富、考证精细,是研究历史时期区域地理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牛海桢 《地理学报》2014,69(10):1591-1591
正中国近代地理学第二代宗师张其昀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将中国疆域划分成23个疆域,在23个区域中,以大江大河为单元的就有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秦岭汉水区、黄河上流区、海河流域和白山黑水等7个,但是这7个区域并没有把淮河流域独立出来,而是将其一分为二,淮河以北划入了黄河三角洲,淮河以南划入了长江三角洲。客观地说,张其昀先生的划分方法无疑有一定的根据,但是由于其过分强调了淮河的分界意义,而未能充分考虑整个淮河流域的共同特点,因为"无论从自然  相似文献   

9.
一、确定教学难点,突破教学瓶颈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白难在何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师应对比《地理课程准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去确定难点。  相似文献   

10.
李宝田  李丞 《地理研究》2012,31(6):1159-1160
中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不但是历史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环境变化。因此历史农业地理不但是历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变迁研究的基础。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积十年之功写就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一书,堪称是历史农业地理的创新和集大成之作。该书以128万字的篇幅,系统展示了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的全景,同时又在很多关键性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解决了历史农业地理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保见 《地理学报》2010,65(1):122-122
历史民族地理是历史地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由于资料的极度匮乏及其它因素的制约,有关唐宋时期西南民族地区设置的羁縻州的研究成为历史地理学界甚至民族史学界的难题之一,这一点从向来视为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唐宋部分相关羁縻地区的大片空白或标注失误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2.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19,74(11):2197-2208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邓辉 《地理研究》2003,22(6):810-810
由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完成的《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一书,已于2003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沙漠历史地理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开创和倡导的,并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学问。所谓沙漠历史地理,是关于沙漠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如滥垦、滥牧、滥樵、滥用水资源等)导致的生态平衡破坏、沙漠化扩大等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和内在机制。数十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4.
郭声波  马强 《地理研究》2003,22(6):809-809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库蓄水工程开始前夕,西南师范大学蓝勇教授主编的《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从学人角度为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献上了一份特殊的厚礼。《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系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三峡地区历史地理的大部头学术著作。通读《长江三峡历史地理》,明显地感到该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一、浓重的现实关怀和服务意识历史学早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历史地理学更是与社会现实、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可以说关注现实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功能。当三峡蓄水高度达到175米时,不难想象千年三峡历史风貌势必大有改变,并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自然与现  相似文献   

15.
范今朝  刘姿吟 《地理学报》2011,66(4):576-576
唐晓峰的新著《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2010),主要从地理学的“哲学”层面出发,借鉴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地理学发展、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了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史的论述体系。这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既为我们准确和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指出了正确的门径;也为我们今天如何推进中国当代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值得深入思考的若干关键之点。  相似文献   

16.
复兴中国传统地理的硕果——评《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于希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最近荣获“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的刘沛林同志,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地理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8.
管华 《地理学报》2004,59(2):320-320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和变革,都伴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革命性变化。在早期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类对资源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资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毛曦  靳润成 《地理学报》2012,67(11):1565-1570
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天津市地理学会、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协办的"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2-23日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佘之祥 《地理学报》2013,68(12):1724-1724
《中国新农村建设地理论》是一部走在新农村建设研究前沿、富于实践和创新的著作。该书内容丰富,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显示作者及他的团队具有认真钻研、勇于开拓精神。从书的内容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对国情及农村现实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认定中国农村既充满新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又面临各种巨大社会风险与挑战:一是以大量的数据和实例说明目前中国处于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城乡格局剧烈变动、社会利益分配显著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挑战的矛盾凸显时期;二是指出长期存在的城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