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开展山区风景名胜区内泥石流防治工程对景区自然环境和景区旅游品牌的影响研究,对促进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天池上游三工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剖析以该工程为核心的高山湿地公园产生的附加旅游品牌特色与优势,并对该工程产生的品牌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分析表明:(1)以拦沙坝为主体的天池高山湿地公园,可作为天池风景区的附加景点和附加品牌,该附加品牌具有品牌依附和叠加效应等优势,可以丰富天山天池的旅游资源。(2)应用基于泥石流灾害的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公式,估算因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修建而挽回的品牌价值损失,得出实现的品牌效益为24 930万元,而泥石流工程治理投入9841万元,即旅游品牌的效益产出与工程投入比为2.5∶1。研究表明风景区的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有利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多赢,对促进风景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芦山地震重灾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04-20 T08:02,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在芦山、宝兴、天全三个地震重灾县6651.35 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1379处崩塌(含落石)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芦山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分析了岩性、断层、地震动加速度、高程、坡度等5个因素与崩塌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崩塌滑坡数量百分比这一标准来分别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崩塌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这5个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在GIS平台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将研究区内的崩塌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4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约2149.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32%.  相似文献   

3.
黄山风景区是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三冠"于一体的海内外知名旅游风景区。然而,受山岳型气候条件的影响,黄山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频发,由此引起的地质灾害等,给旅游资源景观和旅游设施造成破坏,影响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直接威胁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此,在分析旅游气象灾害对旅游业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黄山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的特点,构建了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防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旅游气象灾害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防御系统三大体系组成。选取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为例,对其构建思路、预警流程、技术体系进行详细介绍,从而为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对实现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旅游业构成和生命周期评价2个维度,构建了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分析框架和估算方法。以镇江"三山"风景区为例,分别对景区内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管理和废弃物处理7个方面的碳排放进行测度,分析了碳排放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2014年"三山"风景区的碳排放总量为4 530.33 t。其中,景区交通碳排放量为2 186.74 t,占景区总碳排放的48.27%,是景区旅游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景区住宿业碳排放量为1 171.93 t,餐饮碳排放量为838.14 t,分别占景区碳排放总量的25.87%和18.50%,这3个部门的碳排放占景区碳排放总量的92.64%。由此可见,旅游交通、住宿和餐饮碳排放是"三山"风景区的主要旅游碳源。在"三山"风景区实现低碳化发展中应从建立城市低碳交通体系、饭店和餐馆的绿色化、加强景区碳汇保护和智慧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广西百色大王岭原始森林风景区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广西百色大王岭原始森林景区1976~1991年平均资料及2005-2008年该地自动气象监测站资料对景区旅游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景区气温适中,年温差振幅小,夏、冬温差5℃,夏季少有35℃以上的高温,年舒适指数等级在-1~1的最佳舒适期长达9个月;影响景区旅游活动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强降雨、寒害等。  相似文献   

6.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一个景区进行营销策划的基础.在此论述了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并依据历年的统计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等方法,对龙门风景区的入境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做了系统分析.最后,在研究景区国内外客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对比,并提出一些建议:龙门风景区在搞好重点客源市场宣传促销的同时,注重强调拓宽客源层;优化旅游消费结构;丰富革新传统旅游商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确定龙门风景区的总体旅游形象,加强品牌形象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资源结构进行全新的分析,提出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和时间结构理论,从旅游资源研究及开发的角度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为景点景区内结构、风景区内结构、旅游区内结构。又根据时间尺度大小及其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将旅游资源时间结构进行划分。从旅游开发、旅游宣传及旅游区划方面对旅游资源结构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探讨--以重庆缙云山为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章提出了旅游风景区解说系统的概念,并对旅游活动的解说特征、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风景区解说系统应包括交通导引解说系统、接待基础设施解说系统、景区解说系统、游客中心。最后,对重庆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缙云山的景区特征与资源赋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缙云山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分析边疆省域旅游网络结构,识别网络中的景区角色,可凸显景区空间功能,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业高效发展。研究基于在线预定数据,利用模块化分析、景区角色识别模型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典型边疆省域云南省内126家旅游景区进行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省旅游流网络呈现6个群集模块,模块在旅游流网络中地位由其主要角色决定,目的地内景区模块化趋势明显,形成“三核心、多轴线”的模式;②旅游景区识别为核心景区、重要景区、普通景区及边缘景区4种角色, 高等级景区核心枢纽地位突出,具有显著的集聚扩散效应,重要景区与核心景区联系紧密,普通和边缘景区集中在滇东南部,联系疏散;③边疆省域内民族性强、海拔高、差异大、资源禀赋高的景区客流量大。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加强全域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布局及景区角色定位、品质升级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陕西西安翠华山地质景观遗迹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包括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三个景区。新的实地调查发现,甘湫池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古基岩滑坡,具有古滑坡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甘湫池不足堰塞湖,而是古滑坡形成的拉张洼地;水湫池堰塞坝的沉积物具有典型的“泥砾”结构,在形态特征上属于粘性重力流的碎屑流堆积;其坝体的形成与景区现有崩塌堆积无关;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景区内现有的崩塌砾石均堆积在古滑坡和泥石流堆积之上,由于各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应具有成因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多期性。  相似文献   

11.
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漠型景区以其资源独特性备受青睐,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造成游客量骤增、热门项目集中等现象,但基于其脆弱的生态系统,频繁的旅游活动加剧了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威胁到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宁夏典型沙漠型景区沙坡头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6年为时间序列,构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研究旅游安全风险情况,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划分为五级。结果表明:2011—2016年沙坡头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存在两个旅游安全风险高值区;2016年,整体上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处于较低风险区。依据沙坡头景区不同等级风险区的划分,并基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差异化风险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浩  陈浩  曹靖 《地理科学》2012,(7):784-789
近些年来,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切入,通过建立伯特兰德模型,分析在寡头垄断环境下景区的竞争策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最优门票价格;通过引入"智猪博弈"模型,以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分析了几种不同情况下景区间的合作关系,提出在景区实力较悬殊的情况下,小景区存在通过搭便车增加自身游客量的方法;而在其他几种情况中,景区间可能分摊投资费用或者都不愿投资;最后,通过对阿坝和皖南两个案例的讨论,初步验证了提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感知情境的北京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建国  张妍  黄杏灵 《地理科学》2018,38(4):564-574
基于对北京16个景点游客的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北京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影响自然风光类景区和现代文化类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最主要因子为服务水平;便利性对历史古迹类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最大,景区主体特征对博物馆类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最为显著,而安全水平对各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相对显著,反映出北京市旅游景点整体安全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不同类型景区之间游客满意度和出游决策路径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游客满意度对出游决策有正向影响。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北京市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需强化景区主体特征,完善景区的旅游功能,加强景区类型的划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性,从而提升北京旅游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水环境演变与旅游发展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华  陈田  杨竹莘 《地理学报》2002,57(5):619-624
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演变趋势,发现金鞭溪水质下降最为明显,而且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上游接待区锣鼓塔排出的污水中总磷超标,通过建立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模型,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春季临界床位数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周玮 《地理学报》2012,67(12):1686-1697
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与CE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1994、2000、2009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探讨了旅游效率与区位可达性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模拟了区位可达性对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产出的影响及其效率变化。结果表明: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水平整体较低,DEA最优比例较小,反映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区域划分上,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综合效率较高,呈先提高后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变化与综合效率较为相似,规模效率整体呈现上升态势。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高值区总体上呈现以江浙地区为点,分别以西南和东北方向为轴线,以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弧线的“扇形”格局;类型划分上,以湖泊型、纪念地型、山水型、休闲疗养型风景区综合效率较高,山岳型、宗教型纯技术效率逐步提高,规模效率以森林型与山水型变化较大。③区位可达性与生产要素之间满足某一阈值时,区位可达性对旅游效率总体上起到促进作用,局部范围依然存在比例失调,成为制约旅游效率提升的瓶颈,旅游效率变化与总产出变化特征不尽相同,形成了负值区域集聚但偏向异同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处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具有等级性、层次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武汉市2002年和2011年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Moran’s I指数和集聚维数,结合GeoDa、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经济社会环境、旅游发展政策、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者行为等因素在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武汉市旅游景区“双组团”的空间分布密度不断增强;2)旅游景区“中密周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减弱;3)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地域单元呈现负空间自相关性特征;4)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逐渐由简单向复杂演化,不断趋于完善,但空间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南京幕燕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赵清  丁登山  阎传海 《地理科学》2005,25(1):113-118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可以为风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南京幕燕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幕燕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进行了研究。在大量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幕燕风景区次生植被分类系统,并以植被为标志,拟建了风景区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调绘了风景区景观生态现状图;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等8项指标对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将类景观类型划分出4个等级;以景观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提出了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关键措施,研制了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图;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探索更有效的空间管控方法,从各类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形成机理出发,通过选取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评估了海南省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敏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并将其与国土规划相结合,对研究区进行了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暴雨洪涝、赤潮、海岸侵蚀均以轻度敏感为主,土壤侵蚀、台风灾害以中度敏感为主,特殊生境、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以高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轻度、中度、高度与极度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0 651.28、9 682.11、3 275.29和983.88 hm2,其中高度敏感区以调楼镇分布面积最大,极度敏感区以博厚镇分布最广;2)地质灾害以地震、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砂土液化为主,除地震风险分为风险大区与中等区外,其余4种均只有中等风险区和风险小区,综合风险则有大、中等和小3个分级,其中风险大区主要分布于博厚、东英、波莲与皇桐镇的断裂带两侧各15 m范围区内,总面积为118.86 hm2;3)集生态敏感性、地质灾害风险与国土规划多元视野的海岸带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可较好地识别重要保护对象与关键保护区域,并使海岸带获得充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