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小口径深孔钻进是目前地矿勘探主要的钻探方式。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憋泵在工程实际中普遍遇到,如何科学地计算小口径深孔的循环阻力,提高循环减阻能力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从钻探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建立流体力学模型,理论推导了钻杆内部和环空间的循环阻力计算公式,依托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循环减阻能力的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沉积地层中孔壁的稳定性与钻井液流态有着密切关系。结合河南叶舞凹陷盆地2 386 m盐矿钻探工程,采用不同的泵量和上返流速在不同孔段进行了钻探试验。试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在水敏性地层(黏土、泥岩、砂质泥岩等)浅层岩石孔隙率和塑性指数较高时,在钻井液层流流态情况下,主要以缩径为主,最大缩径率达26.6%;中部和深部同等地层,在紊流流态情况下,缩径和超径同时存在。其中,随着孔深的增加,缩径率呈减小趋势,超径率则有增大趋势,泥岩地层最大超径率达157.4%,盐岩地层超径率高达225.7%。  相似文献   

3.
螺旋钻超流态灌注桩是一种新工艺,该工法是通过液压步履长螺旋钻机用特制钻头至设计深度后,边提钻,边用混凝土输送泵经中压管向孔底灌注超流态混凝土(也可压入钢筋笼后再灌注)。该工法适用于冲积层、粉质粘土、中细砂和砾径〈20cm的卵砾石中,经多处工程施工检测证明,成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流态是表征煤层气在介质中流动难易程度的阶段量。综合前人研究经验,借助煤层气流态方程推演解译,对煤层气流态界限进行了划分,总结出煤层气在储层中的流态按渗透率k和运移距离L分布的规律。这为煤层气合理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金刚石岩心钻探中对于冲洗液量的确定,大都是以冲洗液上返流速为基本参数,用该数与环状截面积相乘求得单位时间所需冲洗液量值,作为钻进规程参数之一。而冲洗液的上返流速是由岩粉沉降速度乘上一个常数来确定的。如有的资料推荐冲洗液上返流速为岩粉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1.1~1.3倍,用数学式可表示为:V_s=(1.1~1.3)V_0式中:V_s为冲洗液上返流速;V_0为岩粉颗粒在冲洗液中的自由沉降速度。而V_0值又由李丁格公式计算求得,但由于公式中的有关系数确定范围不够准确,该公式算得的数值与实际测定的数值相差较大,从  相似文献   

6.
钻进中有时遇到严重的冲洗液漏失,处理漏失带的有效方法,基本是使用粘合溶液(浸有石油的水泥和硅酸盐)或者单独的和混合的惰性材料(粘土、砂子、石块、砖、稻草、砾石、锯末)以及下套管。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水井钻探使用较多的仍然是正循环回转钻进方法。由于口径大,洗井排粉已成为钻进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冲洗液上返速度究竟要多大,才能使井的排粉完全,不致造成埋钻事故呢?国内外现有资料都认为,冲洗液的上返速度不能低于0.4米/秒。但是,实际施工中,冲洗液上返速度远远小于此值(见表1)而生产正常。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在使用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中当距离抽水井r=rb处水位基本没有变化或不受抽水影响时,或当此处存在止水帷幕时,含水层系统视为侧向有限延伸,rb为有限半径。为此,构建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的侧向有限延伸的典型弱透水层-承压水层系统中非完整井非稳定流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井径和井储效应的影响,应用Laplace变换和分离变量法得到了水位降深在拉氏空间下的解析解,并应用拉氏数值逆变换Stehfest法得到真实空间下的水位降深。新建立的解析解可以进一步退化为诸多已有解,并进一步将其与已知解和有限元数值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得解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新建解重点分析了侧向边界和井的完整性对承压水层水位降深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层系统的侧向有限边界仅对抽水后期的水位降深影响明显,含水层系统侧向无限延伸情况下的水位降深要大于情形1(在r=rb处为定水头边界)且明显小于情形2(在r=rb处为不透水边界)下的水位降深,rb越小,两者之间的误差越大;抽水井的完整性对整个抽水期间不同情形下的水位降深均有明显的影响,承压含水层顶板处的水位降深随着抽水井滤管的长度和埋深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在金刚石岩心钻探中,采用最高回转速度时发现,钻具振动加剧,钻杆耐磨性降低.由于单位时间内交变载荷随转速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大,所以随着转速的提高,钻杆及其平接头连接处的疲劳强度降低了.可见,在最高转速工作条件下,钻杆及其接头应该加以改进,也就是说,钻杆及其接头应该用优质钢来制造.当前,这些问题要由有关科研机关与制造厂协作共同解决.钻探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工艺师与钻探工长)对于解决钻进中的振动问题,应起主要作用.由于钻具振动加剧,会使设备的  相似文献   

10.
贾崇基 《探矿工程》1984,(4):49-51,20
以上公式(2)(3)可用来计算金刚石钻进时产生的岩粉颗粒在静止液体中沉降时的速度。当然在推导以上公式时,都是假设岩粉颗粒为球形,而实际上并非球形。但实践证明,当岩粉颗粒很小时,沉降速度与颗粒形状无多大关系。故以上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用于金刚石钻进时产生的岩粉。下面以测试用的岩粉粒径计算其相应的沉降速度。(1)石英颗粒:其粒径在显微镜下测得为d=0.064~0.256毫米,密度ρ_Y=2.65克/厘米~3,测试条件为水温20℃时的清水。实际测量时观察到的颗粒直径约为0.256毫米。按公式(3)计算:  相似文献   

11.
向阳  向丹 《矿物岩石》2001,21(4):71-74
本文通过矿物使用的钻井液和酸化解堵液对储层岩石所作的损害评价试验证实,该区储层产能低的原因之一是钻井液和酸化解堵液使储层渗透率损害达35%-75%造成。针对该区储层实际,采用作者研制的酸液解堵模拟试验证实,可使储层渗透率恢复到原始值的89%-185%,平均恢复至原始值的110%,适用于该区储层的酸化解堵。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流体性质不仅决定了泥石流的类型,而且是研究泥石流动力学特征、泥石流治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通过分析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特征和一系列的定量指标可以分析泥石流流体性质。由于后期洪水作用下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特征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颗粒粒度分析中取样等因素影响使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分析结果难以反映泥石流流体性质。因此,泥石流流体性质不能仅仅依据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粒度特征来确定,而应采用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来确定泥石流流体性质。本文以关家川沟为例,采用堆积物颗粒粒度分析与相关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研究了关家川沟泥石流流体的性质。该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泥石流流体性质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勘探领域钻井冲洗液的研究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钻井冲洗液在国内大陆科学钻探、金属矿床钻探、石油钻井、煤田地质钻探、水井工程及地热井等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以及在废泥浆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增生楔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弧前增生楔流体的特点为:盐度低、氯化物含量异常低,并含有丰富的CO2和CH4。流体以扩散式或沿断层带渠道式活动;泥火山、张裂隙充填脉、碳酸盐壳、深海生物群是流体活动的直接体现;流体活动影响着增生楔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样式;增生楔中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对研究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变质条件下流体的流动有 4种标志 :( 1)细脉 ;( 2 )岩石学 ;( 3 )稳定同位素 ;( 4 )常量元素的交代作用。不同级别的区域变质作用中 ,流体影响着岩石的变质反应和变形 ;在高级变质的情况下甚至有熔体出现。在超高压变质条件下 ,流体量比地壳范围区域变质要少得多 ,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资料可知 ,流体的演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局部曾发现熔融包裹体。水流体的介入 ,引起岩石的退变质和元素地球化学变异 ,是超高压变质岩抬升、进入中下地壳的产物。新近的实验岩石学成果说明 ,多硅白云母、角闪石等含羟基的矿物 ,在俯冲达 10 0km以下依然稳定 ,而一些花岗岩体系在超高压的条件下产生的超临界流体 ,乃是花岗岩、片麻岩只能部分保留超高压矿物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暂堵型钻井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钻井工程中出现的护壁堵漏与保护地层渗透性的矛盾,提出了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胍尔胶、魔芋等聚合物,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中聚合物的断链降解原理,开发出适合于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钻井领域的自动降解无伤害钻井液--暂堵型钻井液,与传统的暂堵剂不同,它在钻进完成后不需要采用解堵工艺,如压力解堵、酸化解堵、油溶解堵、破胶等,从根本上改进了解堵工艺;分析了暂堵型钻井液的基本原理和两种典型聚合物的酶降解原理,并介绍了室内的粘度实验、渗透性恢复测试实验和在甘肃张掖和广西柳州的现场试验;理论和实践均证明,暂堵型钻井液能自动降解,对产层无伤害,在进行有效护壁堵漏的同时,还能在可控制的时间内显著地恢复地层的渗透性,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KCP泥浆是以KHM、CMC、PHP为处理剂的用于地热钻探的抗高温泥浆。它具有较好的抗温、防卡、防塌作用,并利于成井、洗井、投产,在西安地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井温分布估算莺-琼盆地地下流体运移速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莺-琼盆地是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现今平均地表热流78.7mW/m2,产生地表高热流的主要原因是深部热流体活动。根据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与地下流体活动规律的关系,利用井温资料,我们计算了典型钻孔LD30-1-1A井地下流体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LD-30-1-1A井地下流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流体运动微弱,垂向流速仅为8.33×10-12 cm/s;中段流体向下垂向流速为4.37×10-8 cm/s;下段流体向上垂向流速为2.65×10-8 cm/s.   相似文献   

19.
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现况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义祥  张宗祜 《地质论评》1992,38(3):250-259
本文回顾了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历史,介绍并评述了微观结构研究中各个方面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指出了微观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成矿流体中金属沉淀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概述了成矿流体中金属沉淀机理研究的新进展;(1)单纯的降温冷却可能不是引起金属沉淀最有效的机制;(2)压力的降低并不总造成矿矿物质的沉淀;(3)热液蚀变作用是引起矿物沉淀的重要机制之一;(4)缓冲体系对矿物沉淀的意义需要引起民重视;(5)流体的混合作用是许多矿床也可能是大型一特大型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热液成矿环境是很复杂的,引起矿物沉淀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因此,结合具体成矿体系,对客观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