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雹云雷达回波图集》是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大气探测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研究所五个单位的雷达气象研究组合作编写的,是国内外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专题性雷达回波图集。《图集》的材料取自历年积累的大量冰雹云雷达回波资料的精心严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81,(2):47-48
一、气象观测P412.13湿度查算表精度的研究〔会〕—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地面组;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4,19页 中气情资5003一32P412.2激光探测大气温度廓线的一种方法(摘要)〔会〕—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所三室遥感组;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3,3页 中气情资5002一24P412。2我国常规高空探测体制方案〔会〕—气象科学院大气探测研究所二室;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3,11页 中气情资5003一33P412.2微波遥感大气层结的原理与实验〔会〕—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4,24页 中气情资5003一40P412.2微波空对地遥感晴空大气温…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81,(3):41-48
P415.11 YMos遥测数字式温湿仪[会]——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罗宗炎…;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2,12页中气情资 5002—14 P415.11 遥测气压传感器[会]——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富克信…;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2,10页中气情资5002—15 P415.11 电容式遥测雨量计[会]——广东高要气象站;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2,6页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气象仪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微机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2月20—26日在成都召开。会上报告内容涉及到大气遥感、天气雷达、高空观测、地面观测及大气探测的许多其它领域。微机应用涉及到观测系统的控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资料整理等各个方面。会议还有国内外微机应用动态的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综合大气探测系统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国材 《山东气象》1998,18(4):4-11
1引言大气探测是基本气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4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气探测各分系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气象卫星从无到有,天气雷达从简易型到多普勒型,地面观测向遥测化、自动化迈进,新型高空探测设备将进行外场试验,专业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6.
读图     
正全球大气风场层结探测卫星研发取得新进展欧空局(ESA)研制的计划在2017年末发射的,将是世界上第一颗专注于全球大气风场层结探测的卫星。在距离该卫星预计升空时间还有一年的时候,卫星探测的关键探测器——Aladin风探测器研制成功。该探测器由两支强大的激光发射器、一个大型望远镜和多个非常敏感的接  相似文献   

7.
主编语     
许小峰 《气象科学进展》2020,(1):M0002-M0002
相控阵天气雷达是雷达探测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国际上的龙卷探测技术已经由传统的以强度探测为主转变为流场结合强度的探测为主。佛山作为我国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已于2019年12月完成了一期4部相控阵雷达的建设,并将于2020年完成二期3部相控阵雷达的建设,建成由7部相控阵雷达组成的阵列天气雷达,并由雷达控制中心协调各部雷达协同扫描,是我国第一套针对龙卷监测的分布式协同探测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能实时获取精准三维流场。这将推动龙卷风预报预警方法和思路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数值预报中心3个单位参加了奥运气象工作。我院的奥运雷电预警预报系统、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及防护措施、大气成分数值预报及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北京与青岛的酸雨情况评估和成因分析预报的预报服务产品参加了奥运气象服务演练。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控及故障短信告警系统的研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晋良 《湖北气象》2006,25(4):26-27
为了实现对全省自动气象站运行状况的实时有效监控,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研制开发出一套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控及故障短信告警系统.简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重点对该系统的开发技术作了介绍,最后指出了该系统的8项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晓芳  严卫 《气象科学》2007,27(4):457-463
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仪器的研制是中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单一的探测技术无法完成这个相当宽的高度范围大气状态参量的测量,需要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综合得出这一区域的大气结构。本文结合国际上中高层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从雷达的地基遥感,高层大气探测卫星的探测及无线电掩星技术,大气参数的气球、火箭、飞船探测方面回顾了我国近几年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大气探测研究所存雷电物理及其防护、雷电探测、雷电预警预报、目测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和高空探测资料质量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科研成果与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引言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获取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微机、应用软件等组成。其中,温度传感器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用铂电阻制成的。近年来,吉林省已建成近千套自动气象站,正由先进的自动气象站逐步取代使用老式常规仪器的人工气象站。通过自动化新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大气探测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吕达仁 《气象》1978,4(5):26-28
近年来,在气象业务和研究领域里,一系列新型的探测大气的技术系统正陆续出现,例如微波气象雷达,激光雷达、声雷达、以及气象卫星和微波、红外、可见光辐射等等,这类探测技术统称为大气遥感探测。它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大气图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郊低层大气的激光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松  辛雨  周军 《大气科学》2005,29(3):387-395
利用L300米散射激光雷达对合肥市郊大气边界层进行长期系统观测.分析讨论了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主要特征, 给出了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统计特征及其与无线电气象探空仪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5.
自1945年初美国于白沙导弹靶场施放第一支研究性火箭以来,火箭用于大气探测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高空气象、空间研究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促使气象火箭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全球气象火箭探测网的建立,它是气球探空高度以上,卫星运行高度以下的高层大气探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最初的大气廓线探测—无线电探空的出现和组网观测推动了气象学的发展。地基遥感大气廓线探测的发展将会推动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对强天气过程的认识和预报能力。地基遥感大气廓线探测的主体技术已经成熟,但其复杂性和应用难度,远高于无线电探空,在应用环节、设备研制生产环节和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方面都面对技术挑战。多种大气廓线探测技术综合集成已成为大气廓线探测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综合集成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多要素,以满足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将改进、完善大气廓线探测能力,提高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复杂地理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廓线探测能力,本文自主研发了基于平流层高空气球平台台的下投探空系统,并在青藏高原开展探测评估实验.该系统主要由下投探空舱,携带降落伞的下投探空仪,下投施放装置,数据接收通讯天线和GPS模块等组成.下投探空仪测量数据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和无线电信号实时发送至数据接收机存储处理.2020年青藏高原实验中8枚下投探空仪全部成功施放,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大气廓线探测数据.后续会进一步提高下投探空仪传感器性能,全面评估其探测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静止轨道微波大气探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发展静止轨道微波大气探测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在论述新型干涉式综合孔径技术体制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真实孔径与新型干涉式综合孔径技术体制相结合,发展我国静止轨道微波大气探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大气探测研究所在2011年的研究工作中,以试验和理论研究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分别在雷电野外试验观测和研究、闪电观测、雷电探测技术和设备研发,以及雷电预警软件的业务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大气探测是气象科学技术的基础工作。探测技术的每一重大改进,都将有力地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探测几十年来的发展是迅速的,由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到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卫星云图接收等,使人民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