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地测量信息化建设,伴随着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呈现出幂级的增长,如何更有效更高层次地利用好这些数据及信息,使测绘保障由传统的提供初级成果产品到提供全方位服务,本文通过对“基于网络的航天靶场大地测量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对大地测量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建立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是实现煤田资料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的煤田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点符号的绘制,并以河南省煤田大地测量控制点成果管理系统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该系统的实现能够使煤田大地测量成果在规范化管理、信息处理与共享、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Cesium是一个基于JavaScript开源库,支持二、三维一体化的时空数据展示与管理功能,为地方(区域)性三维大地测量数据查询展示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易共享的平台。基于Cesium的地方大地测量数据库Web平台,将突破以往基于二维平台开发展示查询系统技术,实现大地测量数据三维可视化,进一步提高大地测量成果的共享性、可视性、交互性。本文基于Cesium开源库,结合.NET、Web Service等技术进行了Web应用程序开发,实现了GIS的基本功能,完成了大地测量数据的展示、定位和查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亚民  杨强  王伟 《测绘学报》2017,46(10):1336-1345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环渤海区域和川滇区域为例,分别针对地面沉降显著、地震多发等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介绍了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成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基于各类大地测量监测数据,结合地质、地震、水文等资料,可有效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和评价,拓展了大地测量地球变化监测的应用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地测量成果是国家测绘基准和体系的基础成果,大地测量数据库是大地测量成果档案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原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进行了分析,结合数据库的现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大地测量技术服务需求等特点,对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维护的功能、数据库、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系统维护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现状、当前数据库和系统集成技术、大地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前景 ,提出了用空间数据库技术组织、存储、管理、检索大地测量成果 ,描述了大地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要求、网络数据库优化设计、网络数据库的实现技术和基于WebGIS的数据查询系统建设 ,实现了基于J2EE结构部署网络化的大地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7.
史旗  吕健 《测绘技术装备》2011,(4):46-46,39
阐述了在测绘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大地测量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探讨大地测量档案管理在健全制度、培养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方面的一些模式和思路,进一步强调了大地测量档案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通用制图工具GMT技术,分析探讨大地测量成果的可视化方法,并基于该技术绘制点、线、面等实例图形,实现了图形由平面到立体,成果由抽象到直观,这样不仅有助于工作人员对大地测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还为大地测量后续工作提供了直观依据,使GMT技术在大地测量项目设计、实施以及验收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研究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理论成果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重力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关系,总结了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理论的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建议构建弹性、粘弹性和弹塑性的利用地面重力数据确定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的解析模型,联合多类数据反演时变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进一步加强研究时变地壳应力应变场和地震应力触发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地测量成果信息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源。结合新疆大地测量成果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了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制图技术,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的大地测量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践表明:基于组件式6IS建设的大地测量成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先进,操作方便,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地测量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数据库面临着新的技术环境和应用环境。基于WebGIS的大地测量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提高控制数据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大地测量数据生产、应用和服务的需求。文章阐述了基于J2EE技术体系、Autodesk Mapguide和Oracle实现基于W...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地测量元数据、数据、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基于UML提出了元数据对数据进行语义表达和动态索引的方法模型,讨论了大地测量元数据的存取模型,在应用层面上对大地测量元数据的服务机制和基于Web的交互流程提出了符合大地测量业务逻辑的交互模型.  相似文献   

13.
《测量评论》2013,45(65):131-134
Abstract

1. In geodetic work a ‘Laplace Point’ connotes a place where both longitude and azimuth have been observed astronomically. Geodetic surveys emanate from an “origin” O, whose coordinates are derived from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and positions of any other points embraced by the survey can b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an assumed figure of reference which in practice is a spheroid formed by the revolution of an ellipse about its minor axis. The coordinates (latitude = ?, longitude = λ and azimuth = A) so computed are designated “geodetic”.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确立,市政基础设施的工程量和水平都不断提高,邮政设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逐年增加。如何对邮政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配置,以及邮政设施安全需求等问题都是邮政管理部门需要破解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将GIS技术、Web技术,以及空间存储技术相结合,实现邮政资源的空间化管理,打造一个"看得见"的"数字邮政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为邮政业务应用、领导决策分析等提供支撑,同时还提供了一套邮政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更新及应用的完整流程,实现了邮政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土地调查数据分发管理系统分析研究,以实现高效应用多源海量数据、合理分析、有序分发、精准对接、快速开展工作,辅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快速准确开展,并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撑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管理部门为保护和规划环境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基于AE和工作流的环境地质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体系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分析说明。围绕组件式GIS与数据库集成技术展开研究,实现了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流操作和各专题调查信息的录入、查询、检索、统计、显示、输出等功能。系统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而且其空间分析结论是区域环境地质信息的可靠资料,在环境地质调查的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RTK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测量模式、效率及精度等方面都对传统大地测绘方式提出了挑战,而且其特殊的基站与流动站测量模式使某些工程测量手段的实现更加方便有效。本文从RTK定向、替代导线测量、工程放样、地形图测量等几个方面对RTK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两种测量方式的效率和精度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科技和信息化测绘的发展,大型工程安全监测的方法和手段也在飞速地发展,体现在了测量机器人、电子水准仪、GPS、网络通讯、传感器等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国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程监测预警系统也是随着安全监测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本文提出了在以大地测量仪器和物理学传感器为感知层,以GPRS/CDMA和互联网为网络层,以集成化的数据中心软件和网络数据库为应用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网络化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等功能于一体,是物联网和网络通讯完美结合下的物联网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