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1999,2014年遥感影像资料,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对伊宁市城市扩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十五年间,伊宁市建成区快速增长、扩张强度大;具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呈组团式发展模式;紧凑度变化不大,空间形态趋于简单。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占用大量耕地为主,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占用次之,其他用地微弱。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人口增长是伊宁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违规建设的发现和查处一直是有关部门的一个工作难点,利用相同区域不同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来实现违规建设用地信息的提取。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探索和寻找了监测城市违规建设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期不同年份的TM影像对重庆市主城核心区进行基于双差模型的建设用地变化检测试验。试验表明,利用TM第三和第四波段影像进行单差处理,可有效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和水体信息。在水域范围已知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对城市扩展方向定性分析。而基于双差模型的变化检测方法能够对城市区域扩展规模进行定量的宏观监测,从而有效满足国土管理、城市规划等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年度遥感影像的叠加分析来量测和跟踪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结合GIS技术提取中心城区各类用地变化信息数据,并制作城市变化专题正射影像图,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和监测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基于Pléiades影像的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监测工作的阐述,分别介绍了高分影像生产、影像动态更新、影像变化监测、用地变化监管系统建设的方法,并将这些技术以辅助土地利用监管和规划批后执法为目的重新整合,实现了在城市建设用地执法监管领域中集3S技术于一体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基于P1eiades影像的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监测工作的阐述,分别介绍了高分影像生产、影像动态更新、影像变化监测、用地变化监管系统建设的方法,并将这些技术以辅助土地利用监管和规划批后执法为目的重新整合,实现了在城市建设用地执法监管领域中集3S技术于一体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开展疑似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监测的现实背景、目的、意义和面临的困境,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国情的疑似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监测研究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监测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北京市疑似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监测应用,为城市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提出了全新、可行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如何在"数字濮阳"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构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实现土地利用状态的动态监测、违规用地查处等功能,帮助解决土地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对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判读的卫星监测方法和遥感影像质量参数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实现遥感影像质量评价和用地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愈演愈烈,制止“两违”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直以来,“两违”执法程序烦琐,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利用遥感(R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违法现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构建“两违”执法管理平台,能准确快速地定位“两违”图斑并指导现场执法巡查。本文以石狮市为例,研究了3S(RS、GIS、GPS,遥感(Rern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在“两违”执法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3S”技术可以全面及时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极大地提高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王贺封  张安兵 《测绘科学》2010,35(2):155-157,172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来监测矿区土地利用动态情况,对于矿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数据的获取、遥感影像处理、年度变化信息提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建立等过程来分析土地利用RS与GIS动态监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关闭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明显,呈现出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的趋势;关闭后水域面积趋于稳定,而农用地增加,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总体来说矿区土地利用粗放,没有一个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缺乏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通过长期复垦整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遥感技术获取时间间隔为一年的同一区域的地面影像,对前后两个年度影像进行比对,采集新增建设图斑。结合使用已经发布到厦门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上的专题数据,建成新增违章建筑图斑的矢量数据库。然后使用GIS软件的分析功能对图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实现对违章建筑的监测与管理。采用这种现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为城市违章建筑的监测与管理提供更高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0.61 m地面分辨率QuickBird影像的几何精度进行初步评价,并对QuickBird影像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针对其应用的内容、方案及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分析表明,QuickBird影像能为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土地利用管理等提供众多基础空间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因涉及范围广、频率高,亟须采取相应的数字化手段为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技术特点,可为"两违"执法工作提供实时详尽的高分辨工作底图,加以遥感处理分析,可以达到对监控区域"两违"变化多时相监测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一套以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集成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无人机航测技术,从多源影像获取、多源数字正射影像工作底图制作、"两违"疑似图斑提取与建库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两违"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辅助城市规划监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动态监测,对于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滁州市不同时相Landsat5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数据,利用3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和评价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该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宁晓刚  王浩  林祥国  曹银璇  杜军 《测绘学报》2018,47(9):1207-1215
城区作为城镇化表征的重要指标,在城镇化时空扩展分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城区边界存在相关概念混杂导致对其认识缺乏统一、划定标准和数据来源缺乏一致性、遥感监测所用影像分辨率较低、以建设用地(不透水面)替代城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成区概念和城区地域分布范围,充分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展现的城市景观和形态等空间可视化特征,从城市实际建设完成情况出发,本文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资料辅助的城区半自动化提取方法。获取了京津冀城市群153个县级以上城市的1990、2002、2015年的遥感影像、多元地理信息参考资料,开展了该区域的城区边界提取,并从时空扩展过程、城区空间形态及结构变化、城区扩展协调性、城区扩展占用土地类型4个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1/4世纪的城镇化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的技术方法和监测分析结果对于城镇化发展监测和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城市建设用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个时相的QuickBird卫星遥感图像作为信息源,用GIS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工具来识别违法地块,利用GPS进行地块实际测量来确定违法用地的位置和面积,以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执法检查为例,探讨3S技术在建设用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平顶山市土地动态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S专题信息提取与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结合应用,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将两者结合,对平顶山市土地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利用马尔柯夫数学模型对未来土地变化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1992年、2000年和2009年大冶市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监督分类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冶市水域、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四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使大冶市耕地面积呈日趋减少的趋势。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更具实践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冶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