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总结大同煤田构造特征及二叠系太原组赋煤边界形成条件,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大同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二叠系赋煤边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大同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期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特征,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由东部逆冲断裂构造带,中部向斜-单斜构造带和西部隆起构造带组成,煤田内部断裂多为NW-NWW和NE-NEE向,前者形成时期早,规模普遍较大;不同构造期应力作用控制着二叠系煤层的赋存特征,印支早期NS向挤压作用,控制煤田东北部边界,燕山期控制煤田东缘、西缘和西南缘边界。   相似文献   

2.
钟蓉  孙善平  陈芬  付泽明 《地球学报》1995,16(3):291-301
作者依据镜下岩矿鉴定,首次在大青山煤田和大同煤田太原组中发现一层高岭石化流纹质沉凝灰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也证明了它的存在。火山灰可能来自大同煤田东北方向。根据火山事件层及植物群特征,作者对两个煤田的太原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薄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山西六大煤田中薄煤层的分布特征,得知六大煤田中大同煤田薄煤层数量最多,其次为霍西煤田和沁水煤田,西山煤田薄煤层数最少。沁水煤田灵石矿区、沁源北、左权矿区薄煤层层次比大于80%。山西薄煤层以0.8~1.3m厚度为主;大同煤田薄煤层总厚最高,西山煤田最小。霍西煤田薄煤层厚度占比最高,西山煤田薄煤层厚度占比最小。小于0.8m薄煤层总厚度均小于0.8~1.3m薄煤层总厚度。山西组含煤岩系以0.8~1.3m薄煤层为主,占山西组薄煤层总数的71.4%。太原组和大同组含煤岩系中小于0.8m薄煤层层数和0.8~1.3m薄煤层层数相当。太原组薄煤层数最多,分别占全省薄煤层总层数的60%和总厚度的58%。  相似文献   

4.
豫西禹县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部、秦岭构造带的北侧,是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南带中的重要煤田之一。南带是从豫西至皖北呈东西向延展的条带,晚古生代煤系的聚煤条件和特征兼有华北和华南的特点,表现为连续沉积的含煤地层时代延续长,煤系厚度大,含煤层位多,海相和半咸水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都很丰富。含煤地层包括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与华北面貌一致,而早二叠世晚期到晚二叠世早期的上、下石盒子组也含可采煤层则与华南情况相当,成煤植物亦属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华夏植物群。因此豫西——皖北一带的晚古生代含煤沉积素有“北型南相”煤系之称,早在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专业师生在煤炭部125、126队的支持下,实测过大风口剖面并进行生物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5.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侏罗系大同组。依据大同煤田构造发育特点,分析了区域构造对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大同煤田主体为一向斜构造,控制了煤系的分布范围。区内控煤构造样式包括压缩构造和伸展构造两大类,前者分布于煤田边界,主要包括逆冲前锋构造、逆冲叠瓦构造、双冲构造、叠瓦扇构造等类型;后者主要分布在煤田内部,以正断层控制的堑垒构造类型为主,构成井田边界或采区边界。  相似文献   

6.
徐州煤田晚古生代煤中的分散角质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徐州煤田晚古生代煤中七种分散角质层:真蕨植物(?)角质层、种子蕨植物角质层(类型Ⅰ)、种子蕨植物角质层(类型Ⅱ)、种子蕨植物(?)角质层(类型Ⅲ)、银杏植物(?)角质层、科达植物角质层(类型Ⅰ)、科达植物角质层(类型Ⅱ)。这七种分散角质层中,除科达植物角质层(类型Ⅱ)仅见于太原组20号煤层外,其余的六种均分布于山西组7号煤层和下石盒子组1号煤层中。这些分散角质层具有一定的古植物学、地层学和煤田地质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8-380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河南主要含煤地层是晚古生代晚石炭世太原组至晚二叠世上石盒子组,含九个煤组,为典型的北型南相含煤建造。现根据以往积累的资料,对其变质特征及变质因素加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通过全省煤田预测工作,根据对广泛分布于闽西南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推测晚古生代福建省东部存在着一个古陆,现从以下几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通过全省煤田预测工作,根据对广泛分布于闽西南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推测晚古生代福建省东部存在着一个古陆,现从以下几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2.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 ̄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长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  相似文献   

13.
河北兴隆煤田巨厚煤层的地层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芬  钟蓉 《现代地质》1993,7(1):1-8,T002
限据海水进退规程、植物化石、火山碎屑岩分布及煤层发育等情况进行对比,华北地台北部晚古生代普遍存在的巨厚煤层应归属太原组。  相似文献   

14.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代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进积与退积的转化过程中。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聚煤强度越大。原煤带的时空演化与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是一致的,即海水逐渐南退,厚煤带也随之南移。  相似文献   

15.
以吴家窑剖面为基础,讨论了大同煤田南部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内植物化石的垂向分布特征。认为植物群面貌在小煤与5煤之间发生了重大改变。小峪砂岩之下发育了以Neuropterisouata为代表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其上则出现了许多具二叠纪色彩的植物分子,如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cladophlebismanchuricus,TaeniopterismultinervisPrecopterisWongiiPtaiyuanensis因此,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小峪砂岩之底。  相似文献   

16.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定了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中的孢粉化石70属189种.据孢粉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Ⅴ. Cyclogranisporites pressus-Lycospora pellucida组合, Ⅳ. Granulatisporites piroformis组合,Ⅲ. 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Ⅱ. Thymospora pseudothiessenii-T. thiessenii组合,Ⅰ. Densosporites annulat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确定本区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早二叠世中期(组合Ⅲ),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Ⅳ)和晚二叠世早期(组合Ⅴ),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11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7.
煤田地质第一勘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研究了豫西石炭二叠纪地层,发现该区缺失中石炭世本溪组沉积,其晚石炭世太原组仅相当于华北其它地区太原组上部;明确了早二叠世早期禹县组的分布及对比关系,认为该期间豫西海和华南海有密切关系;重  相似文献   

18.
荥巩和新密煤田是豫西北部的两个相邻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总厚100—150m;下石盒子组及晚二叠世的上石盒子组在本区仅偶含薄煤层。太原组位于含煤岩系最底部,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沉积,灰岩形成于清澈、温暖、浅水的陆表海潮下环境,碎屑岩则为潮道和潮间带为主的潮道、潮坪沉积。太原组含有6—7层薄煤层,形成于咸水或半咸水的泥炭沼泽中。山西组几乎全由碎屑岩组成,下部发育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二1煤以下层位为潮坪和横向与之共生的潮道、潮沟及河口潮汐砂脊沉积,二1煤以上为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三角洲由北向南进积到半咸水的海湾中。二1煤形成于海退时期,它们堆积在滨海平原的淡水泥炭沼泽中,其厚度变化及发育程度主要受成煤前沉积环境控制,但在本区西部构造较复杂处,煤层厚度受后期构造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对煤层原生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坪和废弃的潮道、潮沟、河口潮汐砂背沉积物之上,煤层发育好,而在二1煤之下有活动的潮道及河口潮汐砂脊发育时,煤层较薄或不发育。  相似文献   

19.
黄河北地区广泛发育各种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分析发现黄河北地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海相、陆相和过渡相环境均有发育。该地区存在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是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潟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发现:本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烃源岩发育有意义的三个沉积演化阶段分别是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黄河北地区属鲁西地区一部分,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发育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和可燃性有机岩(煤),是重要的烃源岩;黄河北煤田含煤地层含煤14层,其中1~5层煤赋存于山西组,6~14层煤赋存于太原组,就可采煤层的层数来说,存在“东多西少”的特点;在含煤地层剖面上的分布特点是“上薄下厚”,主要富煤带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泥页岩主要发育在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层厚度在横向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由北向南泥页岩层厚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南部济西矿区和长清矿区,西北部伦镇矿区、李屯矿区厚度发育较好,多在90m以上。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及其生烃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对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烃源岩的主要生烃组分、有机质类型及生烃门限等方面对其生烃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太原组烃夺生烃性要好于山西组;渤海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较高的生烃能力和热成熟条件,而且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