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1989,(4)
地名一般分专名和通名两部分。在对外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我国地图上,地名如何用罗马字母拼写,专名部分采用拼音意见已经一致。通名部分依据“名从主人”原则和联合国地名会议通过的国际标准化要求,多数同志主张和专名一样,采取拼音,有的同志则要求用外文意译,以便外语读者易懂易记。辩论多年,各执一词,未得解决。为了弥合不同的主张,建议仿照欧美成例,除通名采取拼音,另附释义表外,图上的说明性文字用多种文字对照,以利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2.
王琴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0):208-210,214
针对英文版地图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标准不统一与不规范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出现问题的根源,根据国内与国际相关法律法规,指出了中国境内已被淘汰的威妥玛拼音法与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拼写法及英文意译等乱象,点明了地图编制工作中汉语拼音拼写的易错点,明确了现行地名专名与通名罗马字母拼写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法,确定了其拼写所依据的标准,使人们对用罗马字体拼写中国地名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为从事地图制图与审核工作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也能为地名管理与翻译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小比例尺地图上我国地名罗马化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3,(1):8-13
我国地名的罗马化长期存在分歧混乱。《汉语拼音方案》法定后椐以拼写的我国地名,经联合国地名会议通过,已成为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为了图面清晰,如何处理地名的拼写,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1)现行汉字版小比例尺地图上,对专名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县名的通名县字往往脱落,而当专名为单音节时,通名保留并和专名联写。这在体例上似乎存在矛盾,其实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2)少数民族自治县行政单位驻地名称大都用一长串汉字称说。现在汉字版地图上有的标全称,有的标简称。在罗马化时以采用简称为宜。(3)台湾方面地名的音译沿用威妥玛式。台湾已于1984年制订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并于1986年公告正式使用。如果它也适用于地名的罗马化,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我们今后出版的地图上也宜采用。(4)现行的地名罗马化的地图集中,对多音节县名只标专名,不见通名,但其所附的地名索引中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分写。而对单音节县名,在图面上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但在索引中则分写,形成图面和索引的矛盾。国际电信联盟对我国的多音节县名略去通名,对单音节县名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这正和图面相同,有利于地名标准的推广。此外,本文还列举大量统计,说明单音节县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现代汉语习惯。这对今后我国地名的标准化也有深远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双语地图中地图注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汉语地名的译写现状出发,对目前采用的两类地名译写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地名翻译过程中的"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一般原则和相关要点。随后探讨加入英文注记后信息量增加、英文字符和排列等因素带来的双语地图在注记字体、尺寸、字隔、配置四个方面设计上与传统地图的不同之处;并结合编制广州市2010年亚运场馆分布地图的的实践,探讨如何在双语地图中对地物信息进行科学、清晰、美观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5.
《地图》1989,(2)
引言地名是地图上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地图上地名拼写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地图的使用价值和科学质量。国家的基本地图则是全面地、大量地、系统分明地、方位明确地表示地名的场合。也可以说它是地名的总登记处和总颁发处。因之用图者寄望于图上的地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现势性。为此,  相似文献   

6.
地名译音的概念把一种文字的地名用另一种文字书写这一过程是地名翻译。翻译地名的方法有:(1)音译,例如“呼和浩特”是由蒙语“青色的城市”音译的;(2)意译,例如“牛律”是英文“Oxord”意译的;(3)音义混译例如“南斯拉夫”一名中的“南”字是从“Jugo”义译,“斯拉夫”三字是从“Slavia”音译。  相似文献   

7.
基于汉字模糊音的地名查询方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GIS地名查询一般都是以输入准确中文作为查询条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户说不清楚地名的准确中文;有时用户由于中文输入法操作不熟练而在中文输入上浪费了许多时问。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模糊音的地名查询方法,即以汉字拼音首字母作为该汉字的模糊音,给定查询条件时以模糊音代替原来中文输入,实现地名查询。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两个可行方案,并作了分析比较。采用地名模糊音方案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对于增强地名查询功能、提高地名查询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GIS地名查询一般都是以输入准确中文作为查询条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用户说不清楚地名的准确中文;有时用户由于中文输入法操作不熟练而在中文输入上浪费了许多时间。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模糊音的地名查询方法,即以汉字拼音首字母作为该汉字的模糊音,给定查询条件时以模糊音代替原来中文输入,实现地名查询。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两个可行方案,并作了分析比较。采用地名模糊音方案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对于增强地名查询功能、提高地名查询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界线附近的地名标注涉及行政地名、自然地名、历史地名、国外地名、少数民族地名等,其标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在研究当前我国关于公开地图上地名表示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开地图上边界线附近地名的标注不仅应考虑地图编制方面的要求,更应注重地名的政治导向、历史由来及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标准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地图(包括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中所采用的注记原则和方法,几十年来,有的方面已日臻完善、合理,而有的方面则与发展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相适应。总的说,对地图注记的不断深入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则显得不足。本文从地图上如何正确显示地名这一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市、镇名称在作为居民地名称和行政区划名称时所指代的地域范围截然不同的现状,讨论在保持市、镇名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对所指代的不同地域范围从通名上加以区分,以消除地图上一个市、镇名称要表示多层不同地域范围所造成的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着重讨论市、县,镇名称及相应的政府机关驻地地名在地图上如何合理表示的问题,使地图上的此类名称注记更能体现我国的特点、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问题,该文以湖南省5批共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借助ArcGIS10.2平台,综合应用核密度估计、局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点指数等方法,描述了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湖南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热点地区在省域西部与南部。自然景观类地名多于人文景观类地名,以水文类地名、地形地貌类地名居多,地形地貌类地名凝聚在地势高峻的山区,水文类地名大多数分布于沅江和湘江流域;人文景观类地名同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关系紧密,其中,姓氏命名类地名反映了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建筑园林类和美好寓意类地名是当地民俗、建筑、信仰等文化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地名的回顾早在秦汉时代就出现了用罗马字母拼写的中国汉语地名,如用Sina(秦)来指称中国,后来又演变成Cina,Chine,China等。在公元150年托勒玫(Claudius ptolemeus)的《地理学指南》上就有Sina一词。早期的这些地名拼音因人而异,是没有系统的,有系统的罗马字母的汉语拼音始于1605年利玛窦(Matteo Ricci)的方案。据周有光先生在《汉字改革概论》中介绍,自1605年起至1958年止,中外拟订的各种拼写汉语的方案共有35种,其中有17种是外国人制订的,包括卫匡国(Martino  相似文献   

13.
藏南地名佐证门巴与珞巴的民族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不久前对《中国地图》藏南地名开展补白研究、将藏南地区东段内的图上地名点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36个之后,依据门巴族与珞巴族族名与居住地地名相重合的特点、以及藏南地名"巴昔卡"的珞巴语含义与四川地名"扎昔卡"的藏语含义相吻合的特点,论证了门巴族和珞巴族与藏南地域和祖国内地在人文地理上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了世代居住在藏南地区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非跨界民族。  相似文献   

14.
地名译音在测绘科学上所占的位置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名译音的任务既是用汉字来翻译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是用少数民族文字来翻译外国和国内其他民族文字的地名,内容十分广泛,工作很复杂。实用的音译法和科学的音译法不同。科学的音译法用特种符号,在表达发音上是准确的。实用的音译法用普通的文字或字母,在表达发音上只能做到近似程度。虽然如此,实用的音译法仍要规范化。规范化可以使单独的译名既然是正确的,一系列的译名相互间也有系统性。但规范化并不排斥例外。地名译音应以“名从主人”为基本原则。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反映了政治思想,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也涉及领土的主权和完整,对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都有深远的意义。地名是地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译名的正确性首先受到每个读者的考验。测量制图机关不是地点命名的权力机关,但有些地名却是由测绘工作者在野外调查时根据个人的方音和见解在测图时填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图正在开始测图,对于汉语以外的地名,如何在测图开始时即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准确的填写这一过程已成为测绘科学上不可分割的部分。苏联同我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在地名译音上的理论和经验要很好学习。以往地名译音的混乱情况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外国地名有各种各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GIS下的武汉市地名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琪 《测绘工程》2003,12(2):20-22
地名管理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地名管理系统是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包括武汉地名的按类查询显示、属性管理、图层管理、数据的处理及数据输出几个部分。该系统给武汉市地名管理带来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86,(2)
世界上语言种类甚多,据语言学家统计,起码有二千多种。而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系拼音文字,有的则属于表意文字。属于拼音文字的又有罗马字母(也称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巴利文字母、梵文字母以及日语假名等。若分别用各国文字形式汇编成一本世界地图集或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则各种文字形式的地名很难为不懂该文字的读者辨认。这样一种地图是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下简称“二普”)数据具有精度高、类型全面、现势性强等特点。如何对地名数据进行最优符号化是“二普”成果转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地图符号库树结构模型,提出从主题尺度、符号形态、要素分类分级3个方面进行符号视觉层次构建的思路,充分利用视觉变量构图元素的组合实现多层次符号视觉效果。将该方法运用于《汕头市澄海区地名图集》的编制中,通过符号设计实例充分论证符号视觉层次体系设计在地名图集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可为“二普”成果转化工作中的地名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图制图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1986,(3)
一、关于制图综合问题制图综合是编制地图的核心问题,新的地图作品质量的好坏,符合不符合地图用途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这一作业过程。制图综合是受地图设计约束的,地图设计规定的原则,是制图综合的前提条件。制图综合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地图比例尺综合,一是按地图的目的综合。两者既有区别而又不是截然分开,按地图比例尺综合其中也有按地图目的综合的意思,按地图目的综合也有按地图比例尺综合的成分。按地图比例尺综合主要表现在舍去图形的细小弯曲和小的地物,保持地物图形的主要特征和大的地物,其结果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正> 现行方法的局限性在朴茨茅斯地图集中,大多数篇幅涉及人口普查和群落分析,其中包括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分区着色方式描述选取要素分布的18幅地图。这些资料最初是按分区统计,按八个等级成图的。在彩色地图上用这种方式表示要素传统上使用两三种颜色(例如,黄—橙—红),用网线或网点的百分比将彩色分级。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 1.一组地图,例如这里讨论的朴茨茅斯地图只能用有限的彩色种类表示。2.每幅地图必须用两种或多种分色版印刷,因此会额外增加经费,并且会产生套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牛津地图集》(TheNew Oxford Atlas)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制图部编制,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图集开本为26×38厘米,共202页。其中地图106页,全部为双面彩色印刷。地名索引共90页,收地名约五万条。《新牛津地图集》实际上是《牛津地图集》的一个全新修订版。其前身《牛津地图集》1951年首版,以后修订重印了11次,销售量达25万册以上。新版本保持了原版本中普通图的基本面貌和风格,并新增加了序图组和专题图组两个部分,作者不仅用大量新资料对图集内容作了增补,还从形式上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