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黄土高原几个剖面黄土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发现了风成沉积物中的磁组构特征,且它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并与黄土高原形成时的古风场有关,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及各轴比值与磁性颗粒分布排列方式亦即与空气动力条件相关.阐明了风成沉积物磁组构形成机制及其与古风向的关系,提出一种能够定量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时古风场的方法,为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演化和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0°)的区间范围内与粉尘沉积量大的风向一致.在干旱、半干旱区,现代风成沉积物(沙丘、黄土的表层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此范围区间内与常年盛行风向一致,尤其与沉积物沉降时的盛行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3.
现代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0°)的区间范围内与粉尘沉积量大的风向一致.在干旱、半干旱区,现代风成沉积物(沙丘、黄土的表层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此范围区间内与常年盛行风向一致,尤其与沉积物沉降时的盛行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5.
岩浆岩的模拟实验,由于其实验条件的可控性,能够较好地研究岩浆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本文实验表明,岩浆岩的磁组构除与成岩时的流动有关外,还受地磁场及重力场的影响,当流动较强时,岩浆岩的磁线理与流动方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当流动较弱时,地磁场方向的影响更大.另外,由于岩浆岩较弱的磁各向异性,以及成岩后期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机理呈现复杂性,主轴方位具有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呼伦湖盆地扎赉诺尔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为砂,泥质碎屑沉,地东露天矿剖面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低,高频磁化率测量,粒度分析,磁性矿物成分鉴定和Al2O3 ,Fe2O3含量分析,分析表明,磁铁矿是沉积物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全铁含量控制了磁化率值的变化,磁化率与沉积物粒度呈负相关,进一步讨论认为,磁性矿物主要为粉砂-粘土级碎屑,集中分布在细粒沉积物中,因此造成其率较高,砂质沉积物中频率磁化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其中的磁性颗粒比粉砂一粘土级沉积物中的磁性颗粒更细一些。  相似文献   

7.
岩浆岩的模拟实验,由于其实验条件的可控性,能够较好地研究岩浆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本文实验表明,岩浆岩的磁组构除与成岩时的流动有关外,还受地磁场及重力场的影响,当流动较强时,岩浆岩的磁线理与流动方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当流动较弱时,地磁场方向的影响更大.另外,由于岩浆岩较弱的磁各向异性,以及成岩后期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机理呈现复杂性,主轴方位具有分散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AMS(磁化率各向异性)是岩石内所有磁性矿物磁化率各向异性叠加的综合响应,详细的岩石磁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综合分析表明常规AMS测试结果通常无法揭示岩石复杂的构造变形过程.本文综述了运用非磁滞剩磁各向异性(AARM)、低温AMS(LT-AMS)和高场AMS(HF-AMS)等实验方法对岩石AMS组分进行分离,可以定量获取不同磁性矿物的磁组构贡献,进而解释其不同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针对不同磁性矿物组合的AMS分离方法的理论技术创新和进展及其在岩石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常见磁性矿物单晶的岩石磁学性质及各向异性度(Pj)与形状因子(T)在揭示岩石变形特征中的复杂性与局限性,最后举例并分析了磁组构分离技术在造山带岩石构造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许同春  刘秀铭 《地震学报》1989,11(3):303-308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是岩石的普遍特性,它反映岩石磁性矿物的择优取向,即磁组构(Magnetic fabric).近三十年来,磁组构技术逐渐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显示广阔的研究前景.测量磁组构的仪器有多种,原理不一,故有必要用同一样品在不同原理的仪器上进行比测,以便确认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用黄土、变质岩、玄武岩及掺有铁粉的断层泥制成正方体或圆柱体样品,在卡帕桥(KLY-1和KLY-2)和旋转式磁化率仪(Minisep)上进行比测发现:(1)前者的精度(即重复性)在多数情况下优于后者;2)用旋转式磁化率仪测量之前,必须先测得样品z轴的体磁化率,其标定值取决于厂家在标准样品上标示的数值及被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的相对体积.就旋转样品测量AMS而言,其标定值应为z轴体磁化率测量标定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双河同构造花岗岩体显微构造与磁组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河岩体应变分析结果显示, 主应变面发生明显变形, XZ面应变轴比达1.59~2.18, 付林指数K在0.11~0.82. 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显示, 磁面理主体倾向SE, 与岩体宏观面理一致; 磁线理主体向SE倾伏;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在1.109~1.639; 形态参数T在0.079~0.534; 应变分析与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均表明岩体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石英C轴组构以沿b轴的高极密为特点, 显示石英以高温的柱面(1010) 〈a〉 滑动为主, 这与赋存在岩体中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及围岩的石英C轴组构明显不同. 综合分析表明, 双河岩体在稍晚于超高压岩石形成的区域挤压背景下侵位, 具有同构造花岗岩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两类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Ⅰ型花岗岩的磁化率的数值较大,一致性较好;各向异性度比较小,磁化率椭球为纯压扁型.S型花岗岩的磁化率数值普遍较小,一致性较差;各向异性度比较大,磁化率椭球以兼具压扁型和拉长型为特征;岩体内部两种磁化率椭球(压扁型和拉长型)的3个主轴的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作者认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板块内部强烈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不同类型的源岩在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局部地带发生破裂,发育了大规模的剪切推覆作用,在剪切热的作用下源岩物质被改造形成S型花岗岩;Ⅰ型花岗岩则是原始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当时板块的B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中国黄土磁化率的物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陆相黄土地层连续地记录了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基于中国黄土磁化率曲线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具有可比性这一事实,磁化率作为一种气候替代性指标在黄土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磁化率的物理意义仍不清楚。本文作者对陕西榆林蔡家沟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风成沉积作了研究,指出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差异不仅与前人提出的碳酸盐淋失、空隙度变化、“就地”新生成磁性矿物等作用有关,而且还可能与有机质有重要关系。有机  相似文献   

13.
金惕若 《地球物理学报》1988,31(06):713-716
弱磁场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保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樱桃沟实验室。 在地球物理、空间科学、地质学、生物磁学等的研究中及一些工业部门往往都需要测量弱磁场。测量的实质是将给定的物理量(如磁场)与取作单位的同名量进行比较的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弱磁场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弱磁场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保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樱桃沟实验室。 在地球物理、空间科学、地质学、生物磁学等的研究中及一些工业部门往往都需要测量弱磁场。测量的实质是将给定的物理量(如磁场)与取作单位的同名量进行比较的过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中部的陕西泾阳、旬邑黄土剖面具有高分辨率气候记录,记录了130ka 以来的气候波动,一些细微的气候波动也被记录下来。位于大陆的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可以与南极冰芯气候记录对比。结果表明:Lorius 与 Jouzel 等将冰芯同位素曲线划分为 A、B、C、D、E、F、G、H 冷暖阶段,可与黄土磁化率气候曲线划分的1、2、3、4、(5、6、7)、8,9、10冷暖阶段对比。其中冰芯记录所反映的 A、C、E、G(或黄土记录反映的1、3、5、6、7、9)为暖阶段:B、D、F、H(2、4、8、10)为冷阶段。总之,黄土磁化率记录曲线与冰芯气候记录曲线的形态极为相似,指示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大陆气候变化与极地气候变化同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这证明了极地冰量变化与东亚大陆冬、夏季风强弱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在极地与大陆的两种表现形式。黄土记录的气候变化时间滞后于冰芯记录,可能暗示着大陆气候变化滞后于极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厚140m黄土剖面进行了黄土层间隔5cm、古土壤层间隔3cm的采样,在室内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以磁化率变化作为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利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B/M界线处的年龄是772KaB.P,午城黄土与离石黄土分界线的年龄为1348KaB.P,黄土堆积底界的年龄为2471KaB.P..通过和古地磁场倒转点绝对年龄对比以及与太阳辐射量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交叉谱分析,证明了新时间标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轨道调谐建立洛川黄土地层的时间标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厚140m黄土剖面进行了黄土层间隔5cm、古土壤层间隔3cm的采样,在室内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以磁化率变化作为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利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B/M界线处的年龄是772KaB.P,午城黄土与离石黄土分界线的年龄为1348KaB.P,黄土堆积底界的年龄为2471KaB.P..通过和古地磁场倒转点绝对年龄对比以及与太阳辐射量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交叉谱分析,证明了新时间标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试图解释青藏高原异常的剪切波分裂成因时,以下的问题让人们感到困惑:(1)为什么异常大的SKS分裂延时(1.91-2.4s)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Sn波缺失区;(2)为什么分裂延时突变(1.47s和1.09s)出现在Sn波缺失区的边缘;(3)为什么快波极化方向(FPD)与地表大规模的构造走向之间存在约20°-30°的偏差. 本文在综合分析流变学实验和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成果、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波各向异性受岩石圈地幔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LPO)和熔体的定向分布(MPO)的双重控制,并模拟计算了MPO对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由MPO强化的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可达10髎,相应的各向异性层厚度平均为94km. 该结果为研究区SKS分裂的成因解释以及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试图解释青藏高原异常的剪切波分裂成因时,以下的问题让人们感到困惑:(1)为什么异常大的SKS分裂延时(1.91-2.4s)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Sn波缺失区;(2)为什么分裂延时突变(1.47s和1.09s)出现在Sn波缺失区的边缘;(3)为什么快波极化方向(FPD)与地表大规模的构造走向之间存在约20°-30°的偏差. 本文在综合分析流变学实验和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成果、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波各向异性受岩石圈地幔主要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LPO)和熔体的定向分布(MPO)的双重控制,并模拟计算了MPO对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由MPO强化的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强度可达10髎,相应的各向异性层厚度平均为94km. 该结果为研究区SKS分裂的成因解释以及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