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8月3日-4日,受第10号台风"海棠"的影响,岫岩满族自治县持续遭遇强降雨,多地达到大暴雨级别,这是岫岩县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强度最大的一次。此次洪水中,地质灾害多发,但全县百姓却无一人因地质灾害伤亡。辽宁省国土资源系统在灾前预警、转移群众及灾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7日加强为台风,强度逐渐增强。据气象部门报告,这次台风导致的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历时长,同时影响到辽宁地区。为切实落实防汛台风责任,着力做好辽宁省各项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根据自然资源部召开的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及省防总召开的防汛调度会议要求,省自然资源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携风裹雨席卷浙江,全省多地出现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截至8月11日16时,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共收到灾(险)情报告116起,其中灾情55起,险情61起;成功避险3起,共避免12人伤亡。台风"利奇马"风力超强、雨量超大、范围超广、破坏力超大。为迎战"利奇马",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严阵以待、迅速行动,全力  相似文献   

4.
正鼓声阵阵辞旧岁,桃符处处岁时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迎来了"建设美丽国土起航2018"总结表彰大会。2017年,对于每个辽宁国土人来说都难以忘怀,从用地保障到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从全省土地试点改革到不动产登记,从耕地保护到地质灾害防治,国土事业硕果累累,无不凝结着辽宁国土人的智慧与汗水。一年的辛勤,终换来幸福的笑颜。2月9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干部职工齐聚一堂,自导自演,欢庆昨日的辉煌,展望明天的美好,用欢声笑语迎接  相似文献   

5.
<正>3月27日上午,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座谈会,副厅长杨士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地灾应急、基础支撑的地质环境"4+1"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杨士海指出,2016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地质环境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7起,避免人员伤亡934人,避  相似文献   

6.
近日从辽宁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获悉,辽宁全省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已基本建成。近年来,辽宁省通过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工作,取得了良好防灾减灾的社会效果。去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91起,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人员伤亡为零,其中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73起,避免人员伤亡8684人,  相似文献   

7.
<正>8月1至6日,受第10号台风"海棠"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丹东市遭遇一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8月4日凤城沙里寨镇最大降雨量近500毫米、青城子镇6小时降雨量达278.1毫米。在强降雨期间,丹东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和丹东市防汛总指挥部的指示要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地灾预防工作。全市国土系统参与值班181人、监测预警248人,撤离群众1069人;及时传达发送重要文件3份,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次,其中III级预警11次、II级预  相似文献   

8.
<正>上任才3个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胡宪就经受了一次特殊而严峻的考验。截至6月29日,江西省平均降雨量已达1476毫米,比洪灾严重的1998年同期还多27毫米,诱发了大量突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截至6月26日,全省共发生大小地质灾害7848起。  相似文献   

9.
<正>近段,屡有关于湖南地陷的报道见于报端。湖南不只是地陷的高发区,也是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今年入汛以来,湖南省先后发生10多次强降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湖南省今年已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10000多处,威胁近百万人,威胁财产上百亿元。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19.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1%,其中高易发区7.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6%。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3日,台风"达维"带来的灾难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这场建国以来登陆长江以北地区最强的台风,给辽宁营口盖州市带来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也使全市的耕地受到严重损毁。据统计,营口市共有6170公顷耕地在洪灾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盖州市,且损毁程度较为严重。转眼冬去春来,5月,辽宁已全面进入春耕季节,受灾农民的耕地修复了吗?他们开始春耕了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6日)一、2013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9起,其中滑坡2起,地面塌陷25起,泥石流1起,地裂缝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3.7万元。与2012年相比,灾害发生起数下降42%,直接经济损失下降85%。全年共组织搬迁避让受威胁群众887户3500多人;中小学校两所,涉及师生1000多人。依靠群测群防,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1起。  相似文献   

12.
乐清市北部山区泥石流现状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况 2004年8月12日晚8时许,第14号台风"云娜"在温岭市石塘镇登陆后,继续往西偏西南方向移动进入乐清市,北部山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台风暴雨,造成大面积山洪暴发,并于8月13日凌晨4时许在龙西乡上山村、仙溪镇石碧岩村、白岩山村、福溪乡凤溪村、西庄村等地发生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共造成42人死亡和失踪.  相似文献   

13.
蓝天掩映下的绿水,色彩斑斓的树木,姹紫嫣红的鲜花,步移景换,犹如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中,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沙尘蔽日,草木不生,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严重的铁矿山。8月9日,在位于灯塔市鸡冠山的西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参加辽宁省"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场会的代表们无不被眼前的景致所惊叹:原来矿山也可以这样美!而随着"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全面展开,像这样美丽的矿山正在全省不断地涌现。据悉,今年初以来,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辽宁省"青山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正丽水市被誉为"浙江绿谷",森林覆盖率达81.7%,居全省首位。绿水青山已成为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后发优势,而丽水97.8%的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绿水青山中也隐藏了不少安全隐患。2017年,丽水市按照全省"除险安居"行动部署,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尤为如此"的嘱托为遵循,"砸锅卖铁"在全省率先启动"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力争打好搬、治、防组合拳,全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打造"地质  相似文献   

15.
8月7日,2006年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栾川县召开。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和儒高度评价了栾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号召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推广栾川地灾防治经验,并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全省18个省辖市国土资源局主管地质环境工作的副局长、环境科科长,洛阳市九县国土资源局主管局长、环境股股长及栾川县地质矿产局二级机构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结合浙江实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开展以"珍爱生命,除险安居"为主题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月活动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宣传活动。4月21日上午,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共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浙江省纪念第48个世界地球日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遂昌县平昌广场举行,引导全社会爱护地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同时,拉开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充分肯定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一是交出了一份能力提升的高分报表,初步建立了"六个一"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二是交出了一份全国试点的高分报表,初步形成了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工作新机制,并率先出台了《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工作手册(临安版)》,对全国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工作贡献了临安标准和浙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梅、台汛期,是我省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段和重点防范期。为有效地防范全省汛期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到多部门协调行动,共同防灾抗灾,我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于4月27日召开第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6日)一、2013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9起,其中滑坡2起,地面塌陷25起,泥石流1起,地裂缝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3.7万元。与2012年相比,灾害发生起数下降42%,直接经济损失下降85%。全年共组织搬迁避让受威胁群众887户3500多人;中小学校两所,涉及师生1000多人。依靠群测群防,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1起。  相似文献   

20.
<正>继国土资源部作出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的统一部署后,2009年7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出《关于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将全省48个山区丘陵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2009年每个市要有1个以上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