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达清夫     
地震学家和达清夫是日本人,1902年出生在日本。和达清夫青年时代进入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物理,1925年毕业后在日本中央气象台担任日本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工作。日本中央气象台升格为日本气象厅后,1956年至1963年和达清夫担任该厅长官。1949年他当选为有声望的日本学士院成员,后任该院院长。 和达清夫对地震学的贡献,有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也有科学组织工作方面的成绩。他早期在分析处理日本地震台网观测资料过程中,创造了测定发震时刻和测定震源位置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并被称为测定发震时刻的和达法和测定震源位置的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4月29日,终年78岁。李善邦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做过中学教员,后来到地质调查所工作,负责筹办地震台站开展研究工作。1930年在北京鹫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第一个地震台,并按照国际觇定印发月报及专报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他还负责鹫峰地震研究室的工作。后来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举行首届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30—31日在日本鸟取县鸟取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2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名地震学家。这些地震学家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菲律宾,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委会付主任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我国著名的地震学家、一级研究员李善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零时四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八岁。李善邦教授于一九○二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解放前曾担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地震研究室主任,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六年,先后到过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德国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耶那地震研究所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考察和担任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5.
大森房吉是日本早期的著名地震学家。他1868年生于福井县,1923年在东京逝世,终年55岁。1890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1892年起为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日本地震学会前身)委员;1893年起任帝国大学地震学讲座的讲师;1897年任帝国大学教授和日本震灾预防调查会秘书长;1917年起任日本震害预防调查会会长。大森房吉先后用日文和英文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主要专著有《地震观测法一斑》和《地震学讲话》等。日本早期的有关地学方面的刊物都可见到他的文章,因此被誉为“文笔和精力绝伦的博士”。他的论文内容几乎包括了地震学的各个分支,如地震活动性、地震波的性质和波速、烈度和震级、工程地震、地震  相似文献   

6.
地震学家里克特。美国人,190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20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进修。1927年任帕萨迪纳地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地震学家伍德指导下进行地震研究工作。192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37年为地震学助教,后升为  相似文献   

7.
溝上惠(Megumi Mizoue)教授1936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196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1966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1975年任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退休后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8.
茂木清夫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地震学和岩石力学专家 ,曾先后担任日本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关东部会长、东海地区地震预报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地震预报小委员会委员和日本地震学会会长。 1 989年 1 2月 2 8日 ,他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的位置退休后 ,仍一如既往致力于地震预报事业 ,目前担任着地震预报联络会会长、(财 )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理事。茂木先生 1 92 9年 1 2月 2 8日生于日本山形县 ,1 950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MW 9.0地震和2013年鄂霍次克海MS 8.2深源地震的发生,对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现今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如何,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在哪里,经典的地震活动规律和特征是否仍在延续或发生了哪些变化,成为地震学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6)
<正>专家简介: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农学通报》主编。。1949年毕业于湖北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著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学家、地质学家米尔恩是英国人,于1850年12月30日出生在英国利物浦。米尔恩青年时代在英国皇家矿业学院学习地质和矿物学。1875年,英国政府派他作为英国专家组的地质学家,去日本协助指导矿山工作。1876年,日本政府聘请他担任东京工程学院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后又被东京帝国大学任命为世界上第一位地震学教授。1895年7月米尔恩结束了在日本的工作,回国后继续地震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并被英国不列颠科学促进协会任命为地震学研究委员会干事。  相似文献   

12.
作者简介梅世蓉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1952年四川重庆大学物理系毕业1960年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地震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曾从事历史地震、地震烈度与地震危险区划研究.60年代前期从事地震波、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研究.邢台地震后即转入...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京都大学地震学者石川有三先生于1979年5月下旬来华,与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付研究员朱传镇同志合作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石川现年29岁,1975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系,现为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研究生。近几年来在三云健教授指导下,石川在维纳预测滤波、震源机制、上地幔速度各向异性,以及中国强震前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石川此次来华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创刊人及首任主编、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郭增建先生因心力衰竭晚期并发多器官衰竭,于2017年12月11日22时在兰州家中安然辞世,享年87岁。郭增建1931年1月20日生于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李庙乡紫峪口秦家村。幼年丧母,家境贫寒,1950年考入西北大学(西安)物理系。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7-12日,美国地震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Monterey)召开。会议共包括287个口头学术报告和200个展板(Poster)展示,参加者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人数近千人。其中,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台湾地区的中央大学等多家单位。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8)
正始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亚洲馆藏最丰富的地学类博物馆。2016年8月17日下午,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了20多家媒体进行参观报道,220多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自然珍宝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集中亮相。《地球》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贝尼奥夫是美国人,1899年9月出生在洛杉矶市。他在波莫纳学院求学时攻读天文学,1921年毕业。192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利克天文台从事恒星径向速度观测研究。1924年参加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帕萨迪纳地震研究室和地震台网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8.
茂业从来靠苦勤木树多年始成荫清风明月好光景夫子之德长追寻1999年12月28日是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茂木清夫教授70寿辰。作为茂木教授的学生,我们恭祝茂木教授健康长寿。笔者撰写的《日本著名地震学家和岩石力学家茂木清夫生平简介》曾在本刊1989年第12期刊出。祝贺茂木清夫教授70寿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许东俊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震学会已成立一百周年。1981年日本地震学界的一些著名地震学家撰文进行纪念。现将日本地震学会的概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