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非常注意控制冲洗液的固相含量,普遍推广使用低固相和无固相冲洗液,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国外对无粘土冲洗液的研究较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供利用的多糖类品种主要有:瓜尔胶及其衍生物、槐豆胶及其衍生物等。国内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品种也不多,主要是魔芋胶。1984年我队与中南矿冶学院合作,开展TG无粘土冲洗液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东北多期A型花岗岩及其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涛 《江苏地质》2001,25(4):206-214
江苏东北部地区有宋山、牛山和踢球山3种A型花岗岩(类)。其中宋山岩体属A1亚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晋宁期苏胶造山带同造山的郯庐走滑断裂带的拉张环境;牛山岩体属A2亚型花岗岩,形成于震旦期苏胶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踢球山岩体属A1-A2过渡亚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苏胶造山带陆内造山后和郯庐断裂带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模系([0,1],S,T,N)上Fuzzy矩阵的T直积及其在解模系上的关系方程A⊕X⊕B=C和讨论TG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井清洁压裂液破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清洁压裂液在煤层气井中的破胶问题,通过考察破胶剂的种类、温度、用量及pH值对破胶时间的影响,筛选了4种适合于不同压裂深度的煤层气井的新型温敏化学破胶剂——PJJ-25、PJJ-30、PJJ-35和PJJ-40。结果表明:这4种破胶剂用量为0.02%~0.03%;破胶时间在0.5~5 h之间可控制;破胶后体系粘度小于3 mPa.s;表面张力低于30 mN/m;残渣低于0.1%。实践证明,这4种破胶剂均有良好的破胶效果,破胶液与地层的配伍性良好,且对煤层伤害较轻。   相似文献   

5.
某些矿物中同心层状鲕(豆)粒的自组织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综述了矿物中同心层状鲕(豆)粒的基本特征,接着提出该鲕状结构的二阶段成因模式(早期胶团从沉积物中的快速形成和晚期胶团在自催化反馈机制的作用下的有序化)。最后,用自组织(耗散结掏) 理论和动力学分析方法揭示出如下结论:①自催化反馈机理是胶团中杂质元素的催化结晶;②胶团在有序化过程中能形成时-空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即鲕粒同心层;③胶团中凝胶浓度和杂质元素浓度在相空间内为一极限环,定态胶团失稳后将沿着极限环闭轨演化并最终形成同心层状矿物鲕粒。寻找有序结构和自反馈机制是研究自组织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钻杆胶箍是减少钻杆、套管磨损的一项好经验,我队从57年下半年已全面推广使用.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摩擦性较大的岩层上钻进,钻杆的使用期限能延长3倍以上,同时也减少了钻杆的折断事故,因而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起了一定的作用.还由于胶箍在孔内也起到活动轴承和导正钻杆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孔斜.钻杆胶箍的加工和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7.
胍胶压裂液的低温破胶问题事关煤层的增透效果,为探讨产甲烷菌群对胍胶生物降解的影响,以内蒙古某矿褐煤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富集的新鲜矿井水为菌源,配比不同浓度的胍胶与煤的混合液,开展生物甲烷代谢实验。以产气总量、CH4含量、胍胶分子官能团和C、H元素含量变化以及液相产物等指标表征煤层产甲烷菌群对胍胶的生物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胍胶能提高煤制生物气产量,代谢后体系溶液黏度明显降低;降解后胍胶大分子中C、H元素的含量明显下降,胍胶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胍胶降解后主要特征峰表现为-OH基团及C-O基团的含量减少,甲基官能团振动吸收峰消失;生物降解溶液中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加。实验验证了煤层产甲烷菌对胍胶的降解作用及效果,为胍胶压裂液的低温破胶技术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言二氧化硅的测定是岩石全分析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过去一直采用动物胶凝聚—盐酸蒸干脱水重量法测定,操作手续冗长;如采用硅钼蓝比色法,仅适用于低含量硅的测定。 1926年,A.特莱维斯(A.Traves)提出用硅氟酸钾容量法测硅后,国内外分析工作者对该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如此,仍存在如结果不稳等问题,冬、夏两季更不易做准。  相似文献   

9.
一、传统的同步热分析1.同步记录T、DTA,TG及DTG的方法:同一试样;用不同的仪器获得的热分析曲线有时难以对比。例如图1中,曲线1(DTA)和曲线2(TG和DTG),是白云石分别在差热分析仪和导数热天平上获得的,可以看出这两条曲线上有的热反应的温度区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向地下水注入化学药剂进行修复时,药剂迁移主要集中在渗透性相对较高的区域,致使低渗透区内的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通过注入聚合物(黄原胶)对地下水进行黏度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修复药剂在低渗透区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黏性流体在地层中的迁移特性是该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运用一维模拟柱实验分析了含水层介质对黄原胶流体的阻滞作用,黄原胶注入前后介质的压力及渗透系数的变化以及黄原胶与修复药剂KMnO4迁移同步性。实验结果表明:当黄原胶溶液注入到介质后,介质对黄原胶的阻滞导致其有效孔隙度减小,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后续注入溶液溶质的运移,且介质渗透系数越小,对黄原胶阻滞作用越明显;黄原胶注入导致含水层渗透性降低,流体运移阻力增加,特别是在细砂和粉砂介质中,渗透系数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虽然黄原胶和KMnO4在迁移锋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2 h后迁移速率基本相同,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