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黑子观测中国科学院佘山观象台的太阳黑子观测,在1952年内,仍如往年一样经常进行。观测结果,除已见于太阳自转周期各次观测记录分送有关研究机关之外,兹综合1952年全年的观测情况,再做一个总的统计报告如下: 观测仪器是利用本台的小赤道仪,物镜的口径是10.5厘米,焦距长1.47米,从目镜到投影屏之间的距离是335毫米,日轮投影像的直径成16.5厘米,倍率是12.7倍。测定黑子群的日面经纬,所需之要件是从1952年天文年历中取出。下面载列太阳自转周期的序数,(根据Carrington氏自1853年11月9  相似文献   

2.
王婕  王建  王琳琳  孙威  肖振宇  张昊  梁中 《天文学报》2022,63(3):34-105
研究发现,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着矛盾:有的认为两者为正相关,而有的却认为是负相关.究竟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利用EEM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等方法对太阳自转速率和太阳黑子数据序列进行相关关系以及相位关系的计算和分析,以探讨太阳自转速率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的长期趋势项分量呈显著负相关;在11 yr左右周期分量上,观测到的太阳自转速率滞后太阳黑子的变化约2 yr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超前3 yr时呈现次显著的正相关;对太阳活动第12–23周各周内部太阳黑子与太阳自转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但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这为进一步理解太阳活动变化与太阳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成因联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1958年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联合观测仍继续进行,参加联合观测的除了原有的南京、佘山、昆明、青岛外,自1958年10月起北京天文台筹备处也参加联合观测.各台站1月—9月的观测资料由宁台集中整理,并按太阳自转周每周对外发布一次.10月—12月的资料则改由京台集中整理,仍按太阳自转周每月对外发布一次.现综合1958年的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56年紫金山天文古的太阳黑子联合观测仍继续进行,并按太阳自转每周期发布一次,1956年参加联合观测的有宁台、佘古,昆站、青台等四台站(青台是青岛观象台的简称,在1956年5月才参加联合观测的).现综合1956年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周期图的方法,分析了1820—1970年的地球自转资料,寻找十年到几十年范围的变化周期,用12个周期叠加来逼近上述150年的地球自转变化,符合程度相当好.所找到的周期,大部分与太阳黑子、月亮及大行星周期相近.计算曲线外推值到1972年,仍与观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天文年历的使用方法(三)张元东5.太阳球面坐标这是为观测太阳黑子及其他日面现象而准备的。地球为固体,可以在其上面划出经线与纬线,来确定任一地点的位置,而太阳是一个气体星球,很难定出固定的经纬线。好在太阳也有自转,那么跟自转轴相垂直的大圆面在日面上就画...  相似文献   

7.
太阳黑子的佛耳夫相对数存在平均11年的周期变化,这个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黑子磁场长期观测的结果表明,在同一活动周内,太阳南北两半球上的黑子群,其极性分布是稳定的,但前导和后随的磁场排列刚好相反。到了下一个活动周,这种黑子群极性的分布将完全颠倒过来。这就是所谓“太阳黑子磁周期”,磁周期平均22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人分别从不同波段,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得到太阳耀斑活动存在152天—158天的周期。本文用极大熵谱估计方法逐年分析了第21太阳周(1976年—1985年)每天从全日面观测得到的1级及其以上太阳光学耀斑加权数组成的时间序列,进而得到太阳耀斑活动的155天左右的周期仅在太阳黑子活动达到极大之后三年中才比较显著的结论。这个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太阳耀斑活动的规律,了解与太阳耀斑有关的日地物理量的变化,以及有效地作出太阳活动的中、长期预报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太阳活动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小波技术对太阳射电流量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周期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 (1)这3个系列的数据显示最显著的周期是10.69年,其他周期并不明显.(2)小波功率谱给出了全部时间-周期范围的功率谱变化,它显示了在某个周期处于某个时段的局部功率的变化,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小于1年的周期仅仅在太阳活动最大期附近比较明显.(3)太阳射电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的几个周期(10.69年,5.11年, 155.5天)的小波功率谱比较相似,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曲线的起伏相似,周期越小,曲线起伏的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三台站(宁台、佘台、昆站)太阳黑子联合观测仍继续进行,并按照太阳自转每周期对外发佈一次。现综合1955年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与黑子相对数观测所用食仪器,除宁台稍有变夏外,其馀与上期所载相同。宁台自1954年20厘米折光镜进行修理后,即改用13厘米折光镜观测,投影图直径为16.4厘米;至1955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用一个观测站的太阳黑子目视资料、对1957年7月至1961年9月期间(共56个太阳自转周)的黑子半球面积进行日面经度分布的统计分析。若将小黑子群略去不计,则黑子群在日面经度上的分布,有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性。就具体情况来说,它可以连续稳定三四个仍至七八个自转周。就平均情况来说,它可以稳定50个自转周以上,或更长时间。这个结论对于地球物理现象的预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今年参加太阳黑子联合观测的有南京、北京、佘山、昆明、青岛等五台站.各台站的观测资料按太阳自转周寄宁整理,每周对外发布一次(1411周以前的资料由京台集中整理从1411周超方改由宁台集中整理).关于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等情况与去年相同.现在综合今年的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清耀 《天文学进展》1994,12(3):221-228
晚型矮星色球CaⅡH和K级及Hα线发射的波动的时序分析,能提供我们关于恒星活动的许多信息。在晚型矮星上都观测到类似太阳色球活动行为的所有时标变化。在类太阳恒星上找到了类太阳的"Maunder极小”长期宁静统计意义上的证据;在晚型矮星上完全肯定地观测到十年左右周期的;已用几天到几星期时标的色球活动区的自转调制来测量晚型星的自转周期;在若干晚型星上也已发现几分钟到几小时时标的类耀发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70年到1979年的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和质子事件)的数据作最大熵谱分析,并求其互相关函数和初相,得到: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均有11年的长周期;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质子事件还有共同的近3年、2年和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中微子流的3年周期占支配地位,质子事件中的3年周期亦占有重要地位。二级以上的耀斑事件亦有近两年的周期。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和初相表明:太阳中微子流与太阳活动有正相关;对近11年周期的数据,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相对于太阳中微子均有延迟时间47个月,对质子事件有延迟时间41个月。对于约3年的周期,质子的延迟时间为10个月。结合他人的太阳半径和太阳磁场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得到一个符合标准太阳模型中物理过程的太阳中微子流变化与太阳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说起来,在所有的宇宙天体中,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早在古代,中国古籍上就有对太阳黑子和日食现象的记载。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1666牛顿用棱镜发现了太阳光谱。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太阳活动与气候的变迁和地球物理现象有密切关系,并开始深入研究太阳本身以及日-地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太阳全日面黑子照相观测系统的基础上对黑子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给出黑子观测的重要数据及相关参数,为太阳物理学家研究太阳活动规律提供和积累最基本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太阳黑子相对数,南北半球太阳黑子的坐标和黑子群数,太阳黑子的圆面积和球面积等。编写了一个程序,对每天的太阳黑子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给出以上物理参数,彻底改变了手工描绘黑子和计算黑子参数的传统方法,同时也提高了黑子资料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太阳黑子活动和太阳爆发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太阳黑子的形成及其磁场的演化和太阳爆发的关系存在很多秘密.太阳活动区中的磁流浮现、磁流对消和黑子运动都会对太阳高层大气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珥(暗条)、日浪等爆发,特别是对地的大的太阳爆发会给日地空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上,对太阳的观测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波段的地面观测研究发展到地面和空间相结合的多波段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估计了金星由于受太阳东西向潮汐力矩作用,而引起金星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并根据金星探测器对金星大气的探测结果,表明它具有稳定的向西环流,从而可得其对金星自转的影响。本文的讨论,证明了金星形成初期是一快速顺向自转的天体,仅太阳的潮汐力矩不可能解释它的自转演化。如果取金星形成之后初始自转周期T_0=15小时,则大气逆向环流与太阳潮的合力矩作用引起金星自转速率变化为: ω(T)=[1647″+δ_i×19705′.′5sin(4.°58(T_0/T))]/世纪~2{δ_i=+1,金星顺转 δ_i=-1,金星逆转}可以估计经t_1=3.22×10~9年,其自转与目前的轨道周期同步。又经t_2=1.19×10~7年,达今天的逆转243天周期。  相似文献   

19.
远在两世纪以前,地球自转的均匀性,已经开始被怀疑了。问题的答案,在最近十余年间纔逐渐得到明确。如所周知,时间的单位——平太阳秒—即以地球自转周期作为基础来确定的。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也就影响到各门与时间有关的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和物理学。一.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十八世纪中叶,由于天文观测精确度的提高,月球运动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发现了不符合的现象。即观测所得的月黄经常较根据天体力学计算所得的  相似文献   

20.
观测角     
2月1日虹神星冲日7号小行星又称虹神星(Iris),是英国天文学家罗塞·海德于1847年8月13日在伦敦发现的。虹神星半径999千米,自转周期7139小时,冲日的亮度为81等。2月1日虹神星冲日,在巨蟹座中。日落时,小行星在东地平线上升起,整夜均可观测。2月1日前后均是观测的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