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阳市秋季干旱的预测邓桂梅李金华陈平(南阳市气象局·473055)1引言秋季是玉米、棉花、红薯等作物收获季节,也是麦播关键期。秋旱,特别是当伏旱和秋旱连续发生时,作物受危害程度较春旱、初夏旱更为严重。我们利用大气环流因子及本站资料,通过挑选、计算,建...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秋季干旱少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1年9、10月份淮河流域严重干旱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并与历年出现的旱、涝年份的500hPa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偏强,西脊点异常偏西是淮河流域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9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有3个主要旱区: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旱情出现。持续发展的干旱造成旱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较大,给各省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干旱还造成旱区人及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及水库干涸、部分河流水位持续下降、出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航道堵航等干旱衍生灾害。  相似文献   

4.
2011年秋季(9~11月),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西南大部、西藏东部以及华南、江南的局部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林业、人畜饮水及水库蓄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3年秋季(9~11月),我国旱情主要出现在江南、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黄淮、江淮以及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其中黄淮西北部地区旱情持续时问长,从9月上句发生至11月上句结束,但影响较小;而江南中西部地区旱情持续时问短,从10月中旬发生至11月上旬结束,但旱情较重,影响较大。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垂直运动和水汽条件不利于降水,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4年秋季(9~11月),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中南部、华北东部、黄淮北部、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西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有3个明显的干旱区,分别是内蒙古中东部、东北中南部、华北东部以及黄淮北部组成的东北和华北旱区、华南和江南组成的南方旱区以及四川和云南组成的西南旱区。旱区农业、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白银市春末夏初干旱指数[1] 与北半球 50 0hPa、10 0hPa海平面气压和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环流典型年的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发现 ,春末夏初干旱与这些环流背景有密切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取了选入预测模型的因子。用 3种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再进行预测集成 ,试报了 1991~ 1998年的春末夏初干旱指数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孝感市2001年夏秋季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干旱成因,以及此次旱灾在历史上的地位;并提出了防御干旱灾害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53站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降水存在由多转少的突变;降水量年际变化则与苏门答腊一西太平洋和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分布存在很好的关系。当苏门答腊一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海温呈现“+-”异常分布时,引起大气热源的异常,加强哈德莱环流,同时,在南海及孟加拉湾附近激发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西南地区东部则处于南海气旋性环流外围异常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从而造成西南地区东部的干旱。通过大气环流模式NCARCAM3.0(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3.0)的海温异常试验,验证了上述观测结论。  相似文献   

11.
晚秋冷害概率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国坚  李君 《气象科技》2003,31(1):54-57
文章以历史天气图为基础,应用逐步筛滤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实用、精度较高的晚秋冷害概率预报可信度计算公式;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可制作延长时效的冷害预报。  相似文献   

12.
汛期强降水面雨量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太胜  刘惠敏 《气象科学》2003,23(3):346-351
本文介绍了几种面雨量分析方法,重点研究水气收支平衡方法在面雨量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和动力、势力物理因子分析,研制一套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并在2001年汛期进行了试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我国秋季气候异常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谌芸  施能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2):137-146
利用1951—1999年我国秋季(9—11月)降水、温度和南方涛动指数(SOI)1935—2000年资料研究ENS0与我国秋季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降水与ENS0的关系远比夏季降水与ENS0的关系好。E1Nino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南多北少的分布型(S型)的频率增加近20%,而La Nina年出现S型的频率减少20%。反之,当我国秋季降水距平出现大尺度南北降水异常时,往往表示当时有ENS0现象发生。E1 Nino和La Nina年我国秋季降水距平的分布有显著差异,且这种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长江南北、西北和河套地区。不同时段SOI对秋季气候异常的影响不同,当年4—10月SOI值与秋季降水EOF分解第二时间系数(反映大尺度南北旱涝异常特征的权重系数)之间为较明显的正相关,其中8月最显著。上一年7—9月和同年1—3月的SOI值同秋季气温EOF分解的第二时间系数的正相关较明显。可根据前期5—8月的月平均SOI值,预报秋季大尺度降水异常,当年5—8月的SOI平均值偏高时,长江以南(北)地区的降水将有减少(增加)的可能,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新开发的有限区多元最优插值分析技术及15层球面网格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1991年投入业务使用,主要用于24-48h降水预报。这个系统是依附于全球同化预报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亦即使用全球谱模式6h预报作为初估值进行有限区细网格分析及使用其12—60h预报作为侧边界值进行非同步嵌套预报。作为一个升级模式系统,它的进步表现在:较充分使用了卫星测湿资料及地面资料的细网格多元最优插值分析;同时使用同场及质量场初值,成功地实现了有限区非线性正规模初始化处理;采用位涡拟能守恒差分格式,包含较真实地形的球面坐标原始方程模式;实现了具有不同模式地形的差分模式与谱模式的嵌套及设计了分级降水客观检验系统。  相似文献   

15.
对惯性重力内波方程组分别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求解探讨造成2010年10月海南岛一次特大暴雨中一类热带中尺度涡旋生成发展的动力、热力机制,研究发现:(1)在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冷高压南侧反气旋性纬向水平风切变大值区、静力不稳定大气层结、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低空急流、适当强度的冷空气有利于热带中尺度涡旋的形成和发展;(2)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孤立波解与这类热带中尺度涡旋有很好的联系,在静力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下,热带中尺度涡旋的形态主要由对流凝结潜热加热所决定,即潜热加热下的孤立波解要求热带中尺度涡旋在垂直方向是一个浅薄的涡旋系统;另外强盛的对流凝结潜热对热带中尺度涡旋垂直运动振幅的增强起主要作用,更有利于涡旋的发展和维持。基于天气事实分析的理论研究为深化影响海南的热带中尺度涡旋乃至南海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机理认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49-2001年浙江省淳安、磐安、庆元和永嘉县滑坡、泥石流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将滑坡泥石流发生区划分成台风影响区和非台风影响区,提出了累计有效降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式,确定了台风影响区和非台风影响区的临界累计有效降雨量。针对滑坡、泥石流应用MM5中尺度预报模式进行本地化研究,研究48小时的雨量预报。经2003年和2004年试报。雨量预报和滑坡、泥石流预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ari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west China autumn rainfall (WCAR) and their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eatures, focusing on the transitional stages of onset and demise of the WCAR. Output from the 45-day hindcast by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 (CFSv2) and several observational data sets are used. The onset of WCAR generally occurs at pentad 46 and decays at pentad 56, with heavy rainfall over the northwestern China and moderate rainfall over the south. Before that, southerly wind changes into southeasterly wind, accompanied by a westward expan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favoring rainfall over west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during the decay of WCAR, a continental cold high develops and the WPSH weakens and shifts eastward, accompanied by a demise of southwest monsoon flow, leading to decay of rainfall over west China. The CFSv2 generally well captures the variation of WCAR owing to the high skill in capturing the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espite an overestimation of rainfall. This overestimation occurs at all time leads due to the overestimated low-level southerly wind. The CFSv2 can pinpoint the dates of onset and demise of WCAR at the leads up to 5 days and 40 days, respectively. The lower prediction skill for WCAR onset is due to the unrealistically predicted northerly wind anomaly over the lower branc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underestimated movement of WPSH after lead time of 5 days.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紫外线辐射资料分析与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广州市2004~2006年紫外线辐射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紫外线辐射强度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同时结合数值预报产品,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分县逐日滚动MOS预报和德国天气在线是预报员经常参考的预报工具,本文对2003年3月到7月的资料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和TS评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利用得到的一些结论,在2004年汛期中使用,产生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南京近郊地区初冬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的探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现场低空探空探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揭示了南京近郊初冬大气边界层风、温场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特征,得出了晴天温廓线日变化的模型,用谐波分析探讨了温度和风随高度分布和随时间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