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非开挖技术施工达到最小破坏和最大保护环境的特点,根据目前郑州地区电力管网敷设施工大规模采用非开挖技术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为该项技术在自来水、污水、热力、燃气等管道施工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在污水处理行业中非开挖技术的使用情况,阿灵顿的得克萨斯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CUIRE)和非开挖技术杂志,对美国各地的市政府部门和污水处理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就非开挖铺设新管而言,市场有强劲的增长机会;微型隧道法仍是没有获得预期的欢迎;在修理/更换工作中,CIPP技术,爆管法及灌浆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技术。随着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和对这些技术的了解,预计在未来几年所有这些技术的使用将增加。  相似文献   

3.
用于输水、输气及输油等长大地下管线在地震中易发生破坏,且对灾后紧急救援、能源输送等救灾和重建工作影响极大。对于诱发地下长大管线破坏的因素而言,非一致场地波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今这一问题已引发众多研究,但受试验设备限制,少有研究者开展非一致激励下管线响应的试验研究。针对长大地下管线受地震波的影响效应,利用独立控制的双台面大型振动台试验设备研究了三维非一致地震激励作用下地下管线的响应,探讨了管线的加速度、应变以及位移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深埋地下管线的存在对管线周围土体和地表的地震响应影响程度不同;在一致和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管线的弯曲应变峰值区别较大;规范设计时弱化甚至忽略管线弯曲应变,这种做法难以解释管线弯折破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发研制的“非开挖管道检查与修复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其中包括管道运行状况评价模型和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选择模型。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和其他的市政设施一样需要例常的维护、维修和更换,然而由于技术原因和管理观念的滞后,导致市政管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可见、不可预测、无法管理”的状态。非开挖技术的出现让工程师和市政管理人员能够统筹地了解和管理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并有效的保障地下管网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响管道运行状况的主要因素和常见的管道缺陷,并简单说明缺陷的分级标准,最后分析了和讨论了影响管道修复工艺选择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5.
查显东 《探矿工程》2010,37(9):67-70
非开挖技术在市政工程管网建设中已得到成功广泛的应用。传统非开挖定向拉管技术主要针对抗拉强度较好的钢管、PE管施工,且多为电力、电信套管或压力管等,标高要求不严,但在非压力污(雨)水管铺设时,除标高控制严格外,污水管网的材质也是多样化的设计,给传统非开挖施工提出了难题。针对PE管柔性好,HDPE管抗拉、抗压强度差,小口径砼管不适用顶管施工等特点,采用非开挖定向技术新工艺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鹏  张伟 《地质与勘探》1998,34(2):61-64
分析了中国地下管线现状,非开挖技术发展过程,以及非开挖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了加速我国非开挖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开挖施工技术是城市地下管线施工的重要方法,在埋置深度大,地质复杂,临近建筑物等不利于明挖的地段,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非开挖施工方法。本文介绍了广州市芳村大道南段路段深埋污水管的施工经验。污水管穿越山岗,河流,市区繁华街道,在不影响交通,地面建筑物已敷设地下管线的条件下,采用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施工,不须进行房屋和管线拆迁,不影响道路交通和商业经营,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非开挖技术逐渐成为城市管网建设的主要技术,其常用的方法以顶管法和定向钻法为主,但实施这些技术需要比较全面地预知施工区域内的地下信息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地球物理探测主要用于探测岩层信息,发现地质问题,方法较多,理论涵盖物理学的各个学科,比较适用于非开挖工程的前期勘查。西气东输上海管网建设对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行了大量应用,发现它确实有很突出的应用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复杂条件下非开挖铺管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和地下管网条件复杂是影响非开挖导向钻进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精确的控向钻进技术、LG植物胶的选择和配制、管材选择、铺管阻力的计算和拉管头设计等影响复杂条件下,非开挖铺管的关键技术。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服务意识、非开挖技术和施工管理创新思维做了阐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述了以服务意识为主导整合非开挖技术资源,可以使我们的城市基础管网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岩土钻凿工程》2010,(2):28-28
在昆明市政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而地下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管网,让传统的水泥顶管、钢管等材质的使用受到限制,一种全新的材质玻璃钢夹砂顶管在昆明首次被采用,其优越的特性让多项难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卢焱  邵本科 《探矿工程》2009,36(6):62-66
论述在城镇雨污分流工程中采用非开挖技术需要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要求。针对非开挖技术特点,与常规市政工程勘察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勘察特性。结合廊坊市雨污分流非开挖试验段工程,分析了前期工程勘察对后期非开挖工程施工的影响,具体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特殊性对非开挖工程设计、施工的意义。最后从雨污分流非开挖试验段工程结论出发,总结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进行工程勘察的常规性内容,为以后类似工程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意  马俊杰 《地下水》2011,33(3):73-7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生活污水对流域污染严重加剧.本文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特点,总结了适合该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及其特点;进而以黄陵县为具体研究对象,按照沿水域区和非水域区,筛选了适应不同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其要求,为缺水地区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地下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地下管网建设的发展,水平螺旋钻进作为最常用的非开挖铺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平螺旋钻进导向技术长期依赖于微型隧道激光导向,成本高昂,操作复杂。在研究国内外非开挖钻机导向技术的基础上,对螺旋钻进导向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进行导向的设备。通过室内实验与施工验证了该设备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实验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法与智能导向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非开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市政地下管线的新建、修复或替换。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如何快速合理地选择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介绍和应用非开挖指导评估软件验证了TAG/R软件的可用性,并结合国外文献统计数据针对软件不能解决的非开挖管线工程造价问题,提出了非开挖管线工程造价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开挖技术是指利用探矿工程的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地下管线施工的新技术,是地下管线施工的一项技术革命,它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其发展极为迅猛,业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同时,非开挖技术又是探矿工程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是继岩土工程这后,又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本文拟对国外非开挖技术的重大进展作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对发展我国的非开挖技术与设备提出了若干有  相似文献   

17.
卵砾层中的非开挖铺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向孔的施工是非开挖施工的关键,它决定着非开挖的成功与否。通过在长沙市繁华路段复杂地下管网、管线的非开挖施工,本文探讨了在复杂地层(卵砾层)导向孔的施工工艺。同时,在地层稳定的条件下,用人工扩大了钻孔,形成了微断面隧道,为微断面隧道在非开挖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地下管线现状、非开挖技术发展过程,以及非开挖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了加速我国非开挖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开挖螺旋缠绕管道修复方法是一项城市给水、排污管道再铺设和修复的先进技术。螺旋缠绕管道(SWP)修复的基本原理采用连续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带材修复管道内老化或破损的部分。这种带材通过检修井输送到管道内,使用螺旋缠绕设备将其安装在管道内。这种技术的优点有:可形成长度、直径、形状灵活的内衬;连续作业;不需要开挖。这种螺旋管在原有管道内可以作为混凝土模板,为内部新混凝土层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护。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非开挖螺旋衬管技术在莫斯科特殊城市环境中的早期应用。并介绍了莫斯科一项直径420mm污水管道改造工程案例。同时本文还整理了俄罗斯国内近年来采用螺旋缠绕衬管技术的管网修复工程,介绍了各项工程的施工长度和管道直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海)非开挖技术与管线工程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09年10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上海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管道工程分会、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的美国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主办。大会议题涵盖非开挖技术和管道工程领域的各方各面,是在中国举办的非开挖技术和管道工程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