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孟莪  陈忆元 《地质科学》1980,15(4):406-407
无论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粪化石在新生代沉积中均是常见的,其中椭圆形的粪球粒构成了碳酸盐沉积的重要组分。尹赞勋在更老的地层中曾记述过。  相似文献   

2.
夏树芳 《地质科学》1977,12(2):179-182
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不断努力,在华东(主要是苏、浙、皖毗邻地区)的志留、泥盆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鱼类化石,达15处以上。因此,对于讨论这些地层划分问题时,一改过去主要依据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局面,而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特点,也获得了发言权。  相似文献   

3.
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宝印 《地质科学》1978,13(3):220-234
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萨拉乌苏河两岸广泛出露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沉积,自其中发现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以来,便成为华北晚更新世标准地层之一,命名为萨拉乌苏组。但以前多偏重于化石和石器的研究,并将这套巨厚的河湖相沉积笼统地划为晚更新世。这种情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产和科研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从沉积物特征、沉积环境、古气候等不同角度对该地层做进一步的详细划分。作者曾有机会参加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4.
先伊迪卡拉期的淮南生物群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廿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于先寒武纪的生物化石发现得很少,除藻类遗迹化石及一些可疑化石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生物化石。与此相反,在古生代地层中,特别是在早寒武世的地层中,却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发育较为高级的多门类的生物化石。当时,人们为了解释这种所谓突变现象,就提出了多种假说。但是,在廿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陆续地在晚先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较大的生物化石、微古植物与微体化石等。由于晚先寒武纪生物化石资料的不断丰富,使得“灾变说”等不攻自破了。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石显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生物化石显微结构是为了正确鉴定和区分古生物化石,探索古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化石及其碎片,要在扫描电镜样品中鉴定它们,就必须确定其显微结构。作者在大量的偏光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用扫描电镜对近100个样品的生物化石或现代硬体的显微结构进行更深入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绝大部份无脊椎动物和藻类化石由碳酸钙组成。研究生物化石钙质结构是为了对化石进行正确鉴定和合理分类,探索古生物间相互的演化关系。沉积岩,特别是碳酸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组份,研究其结构是确定岩石薄片内生物化石及其碎片类型的必要手段,在研究岩石、岩相和古生态时必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7.
1984年6月,为采集古脊椎动物化石教学标本,我们到湖南省桑植一带作了历时两星期洞穴堆积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在桑植县官地坪乡,谷城龙同志报告,他83年8月进乡东北华山岩洞扫蝙蝠屎时,发现了脊椎动物的牙齿化石.通过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华南各地常见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化石.  相似文献   

8.
甄勇毅 《地质科学》1985,(4):375-380
1983年初笔者在贵州桐梓红花园奥陶系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经室内分析处理,在下奥陶湄潭组获得丰富的几丁虫化石,在所处理的15块样品中,有9块样品含有几丁虫化石,其中4块样品几丁虫化石丰富,大部分保存完好,未变形。  相似文献   

9.
对‘清河镇动物群’和‘昌图动物群’的质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3,28(2):199-200
在《地质学报》64卷2期和66卷2期上发表有这两个‘动物群’的重要论文。在长期有争议的清河镇群和下二台群中发现小壳化石固然非同小可,但笔者拜读了两文后,却感到有些困惑与失望。图版所示两个动物群的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看来不象是小壳化石,而是人工处理样品时所形成的假化石。如果依据这样的‘化石’来确定地层,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陈孟莪  孙焕章 《地质科学》1975,10(3):293-296
无脊椎动物中星状动物的化石代表,据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奥陶世,而在寒武系,特别是下寒统底部岩组中,关于此类化石,则中外未见有任何报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组(K1l3)草蛉科的一个新属——龙草蛉属(Drakochrysa gen.nov.)。新属以其脉序特色而区别于相近的幻草蛉属(Nothochrysa),并修改了中草蛉属中一个种归入本新属。同时对草蛉科各个亚科的地史分布及新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变-滑劈理(Strain-slip cleavage)一词,早在1886年提出。后来的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术语,诸如滑劈理(Slip cleavage)、皱劈理(Runzel cleavage)、剪劈理(shearcleavage)、锯齿形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等。  相似文献   

13.
A new Sordes-like pterosaur Jianchangopterus zhaoianus gen. et sp. nov. is erected based on a almost complete skeleton with skull preserve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seven and six pairs of upper jaw and lower jaw teeth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a recess on maxilla; the evenness of the dental margin in lateral view; a distinct central ridge along dorsal surface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 wing phalanx 4 with strongly curved shaft approximately 96% the length of the wing phalanx 1. The discovery of a Sordes-like pterosaur Jianchangopterus, and other taxa from the same formation indicates that pterosaurs reached great diversities during the Middle to Upper Jurassic period.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2月1日18时57分(北京时间),在河南信阳县肖王公社陨落了一次陨石。这是我国目击陨落并保存的又一次大的石陨石。收集到的两块,其中1号重48公斤,2号重27.5公斤。它们陨落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号东经114°19′22″,北纬32°19′38″;2号东经114°18′12″,北纬32°20′31″。1号陨石坑口椭圆形,长轴方向280°。长轴长约70厘米,短轴约50厘米,坑深约48厘米。在坑口西边几米处,同时获得两小块陨石碎屑。2号陨石坑保存完好,坑口亦椭圆形,长轴方向260°。长轴长53厘米,短轴32厘米,坑深37厘米左右,东浅西深。落地擦痕不明显,坑口东壁倾角53°,陨落角较陡。  相似文献   

15.
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日、月引力对海水作用形成海洋潮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对陆地上固体物质的作用只是近几十年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各种观测仪器(重力仪、地倾斜仪等)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固体潮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进行重力静态观测、重力流动测量、地形变测量、地下水位观测以及有关仪器研制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固体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质子数目排列,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主要体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它说明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差别。当质子数目相同而质量不同或是说中子数目不同时,一般称为同位素。不同数目的质子、电子和中子相结合--质子、电子、中子的矛盾统一体,它反映着原子的结构。因此,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组成及其能量分布特征排列成顺序,它可以反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反映了原子的形成、发展、转化过程的规律,即说明原子与原子之间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陶克捷 《地质科学》1980,15(3):296-298
本文介绍的陨石标本,系朱向君1978年在甘肃省渭源县北寨公社北西约300米处(东经104°19′27″,北纬35°16′28″)拾得。经地质一队岩矿鉴定组做了简单光薄片鉴定、光谱半定量及简便化学分析,认为可能是陨石,把标本转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中三叠世生物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自爱  杨宏  周经才 《地质科学》1980,15(3):256-264
贵州中三叠世生物礁,早在六十年代中期,殷鸿福、杨遵仪就已提出线索。作者在六十年代初研究贵州三叠纪地层时,已对三叠系相变带的特征和规模,以及板庚碳酸盐岩体有了初步认识。七十年代初,作者又到花江进行调查,发现一套壮观的藻礁灰岩。  相似文献   

19.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80,15(2):167-171
1974年于祖相等同志著文报导,在我国某地含铂岩体中发现了红石矿这一铂族新矿物,该矿物不久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的通过。1976年红石同志在地球化学上发表了产在同一地区的另一新矿物,即等轴铂铜矿。从两篇文章来看,这两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颇为相近,但前者被定为六方晶系,而后者为等轴晶系,所求得的晶胞参数更是大不相同。对此,国内一些矿物工作者曾提出一些疑问。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对上述矿物所有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外,又补做了一些实验研究,认为此两种矿物完全属于同一矿物。以下简要地报导我们的分析结果及看法,以资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双壳类的地质时代延限,前人认为是从奥陶纪或中寒武世至现代。Barrande 和Walcott 将纽约州早寒武世的Fordilla troyensisModioloides prisca等属种作为双壳类描述,但Ulrich和Bassler认为该属种是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类,而非软体动物门的瓣鳃类(双壳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