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圻凤凰山、荆泉山两地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的Ⅱ型层序、早三叠世中期的Ⅰ型层序和早三叠世晚期的Ⅱ型层序,该层序划分可与Marzolf(1993)在dolorado Great Basin同期地层的层序划分对比相当。还讨论了副层序组合堆积型式、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及凝缩段的概念理解和实践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晚泥盆地—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7,12(1):10-18
广(州)花(都)地区晚泥盆世早,中期为碎屑岩沉积,与东江地层分区的基本特征相似,但法门期中时至早石炭世地层的发育情况却与桂湘赣地层分区的着重晚密切,构成其独特的沉积层序,其中,春湾组是东江地层分区特有的岩石地层单位,在本区的地质时代属于弗拉斯期至法门期早时;天子岭组,帽子峰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曲江组均源自桂湘赣地层分区,穿着广花地区的地劭地法门期中时,法门期晚时至杜内期早时,维宪期早时,维宪 戡  相似文献   

3.
蒲圻凤凰山、荆泉山两地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的Ⅱ型层序、早三叠世中期的I型层序和早三叠世晚期的Ⅲ型层序。该层序划分可与Marzolf(1993)在coloradoGreatBasin同期地层的层序划分对比相当。还讨论了副层序组合堆积型式、I型或Ⅱ型层序界面及凝缩段的概念理解和实践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再论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晚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产状平缓,主要为一套产有丰富动、植物化石的凝灰质泥岩和粉砂岩,并夹有数层火山岩。从区域上来看,在西台子一带主要为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鱼类Lycoptera davidi,Peipiaosteus pani,Yanosteus longidorsalis,Protopsephurus liui和鸟类Confuciusornis anctus;但在道虎沟—小西沟一带主要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道虎沟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蝾螈Jeholotriton paradoxus和Chunerpeton tianyiensis,翼龙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和Pterorhynchus wellnhoferi,手盗龙类Scansorio pteryxheilmanni和(?)Pedopenna daohugouensis[本文对Xu等(2005)描述的道虎沟足羽龙(Pedopennad aohugouensis)的原始产地存有疑义],昆虫Mesobaetis sibirica,Mesoneta antiqua,Rhipidoblattina(Canaliblatta)hebeiensis,Brunneus haifanggouensis,Palaeontinodes haifanggouensis等,叶肢介Euestheria zilu jingensis,E.haifanggouensis,E.jingyuanensis和E.1uanpingensis,植物Cladophleln's(Osmunda?)sp.,Anomozamites angulatus,A.(Trymia?)sp.,Cycadolepissp.,Gmkgotes sp.,Pityospermus sp.,Pityocladus sp.,Zamitesgigas,Yanliaoiasmensis和Coniopteris burejem括等。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生物群特征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分析,笔者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卡洛夫阶—牛津阶),根本不可能将其归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庚  郭华  刘立 《铀矿地质》2001,17(6):332-340
辽西地区为华北地台北缘阴山-燕山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中生代发育火山-碎屑岩沉积盆地。盆地地质分析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早期之前发育的沉积盆地为挤压型盆地,早白垩世中期以后属伸展断陷盆地。根据沉积-构造分析,该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5个构造演化阶段;(1)早三叠世--早侏罗世;(2)早侏罗世-中侏罗世;(3)中侏罗世-晚侏罗世;(4)早白垩世早期;(5)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驻马店市控制性钻孔BK2的古地磁测试分析、ESR样品测试、孢粉分析,对该孔第四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BK2孔沉积了早更新世冲湖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冲洪积地层,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中更新世早期沉积地层以及中更新世晚期(含)以来沉积地层。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沉积的地层分界位于深度48.0 m处。其中,深度48.0—156.2 m属于早更新世中期、晚期沉积地层,深度1.5—48.0 m属于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地层。钻孔总体记录了早更新世中期(深度119.7—154.6 m)温干气候、晚期(深度48.0—119.7 m)冷干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深度3.7—48.0m)温干气候,缺失中更新世早期的冷干气候记录。BK2孔第四纪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该区域第四纪沉积气候环境演化和第四纪震荡性构造(升降)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藏北南羌塘孜狮桑地区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笔者在藏北开展1 :25万帕度错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达杂迪扎错北面孜狮桑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产早三叠世牙形刺化石(图版Ⅰ)的地层,并新建立了孜狮桑组。孜狮桑位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南边,地层区划隶属于羌塘-保山地层区多玛地层分区。孜狮桑组地层层序如下(图1)。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质概要台湾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接地带,是我国时代最新的活动构造区。该区主要地层基本上与台湾岛的长轴平行,呈狭长带状展布。地质分区由西向东可分为:1、澎湖群岛(更新世溢流式玄武岩);2、滨海平原(冲积层);3、西部麓山地质区(以新第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准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增生和拼贴过程、确立该地区构造框架及油气开发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岩浆岩方面,对于晚古生代地层时代及其空间展布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特别是石炭系和泥盆系沉积地层标定较为模糊。为此,本文选取了3个原泥盆系砂岩进行了细致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学观测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研究显示:原泥盆纪砂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346~312 Ma,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分为:380~310 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71.8%)、445~385 Ma(志留纪-早-中泥盆世,11.7%)、480~450 Ma(奥陶纪,3.9%)、540~485 Ma(寒武纪,4.5%)和前寒武纪年龄段(8.1%),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区域上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简单化趋势且晚古生代年龄比重增加。结合该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将研究区原泥盆系沉积时代重新厘定到晚石炭系早-中期,认为东准地区的碰撞拼贴时间应发生于晚石炭世,并非是不同期次碰撞拼贴之产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钻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中划分出与 序相对应的六个长期旋回层序。文中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沙河街组中各级次旋回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1)在长期旋支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中,有利储集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上升早,中期和下降中,晚期,其转换处则是烃源岩或盖层的发育位置,生储盖组合明显受基准面升降控制;(2)按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可划分为为层序  相似文献   

13.
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生储盖组合的层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通过钻井,岩芯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中识别出6个钻井长期旋回层序和6个相对应的地震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沙河街组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1)在以中,长期旋回层序为等地层对比单元的地层呆中,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关系最为密切,有利储 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上升早中期和下降中晚期,转换处则是烃源岩或盖层的发育位置。(2)各长期旋回层序的生储盖组合具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层分区与构造单元相印证是综合地层区划所遵循的主要原则。遵照这一原则,并以沉积类型等7个方面为划分标志,将西秦岭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中秦岭礼县—镇安地层区(中秦岭华力西陆褶带)和南秦岭—大别地层区(南秦岭印支陆隆带),再细分为6个地层小区。首次明确指出南秦岭归属于扬子大陆。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早期主要经历了原始陆核的形成(太古—早古元代)、裂开成洋(中元古代)、闭洋(晚元古代)并俯冲造山(晋宁运动)等主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早印支期,裂解开3个各具特色的构造盆地,分别经历了北秦岭活动型裂陷槽沉积和加里东陆陆碰撞造山、中秦岭拉分盆地沉积和华力西陆褶、南秦岭稳定大陆沉积和早印支陆隆。晚印支期以来3个盆地演化趋于一致,以共同发育“开”—“合”构造及伸展机制下的断块运动为特色。聚与分、开与合是对西秦岭造山带演化史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岩相、岩性、古生物特征和ESR、古地磁测年结果,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统一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时代确定。结合该套河湖相沉积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和地质构造事件,对札达盆地上新统一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划分为3个组、4个沉积相、7个沉积亚相、11个岩性段。由新到老划分为:早更新统香孜组(Qp^1-1X)、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胶东地区早前寒武变质地层和花岗岩的研究,提出胶东碉带在变质地层,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韧性剪切带和矿产等方面存在的证据,与世界典型绿岩带相比,胶东绿岩带具有5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胶东绿岩带下部层位未发现完整科马提岩地层;(2)胶东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可达角闪岩相,少数达麻粒岩相;(3)胶东绿岩带分布面积不大,(4)胶东绿岩带形成时间在28.58-26亿a,(5)胶东绿岩带主要产出  相似文献   

17.
位于扬子板块和大别变质地体之间的随-应地区,早古生代是一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盆地。根据沉积盆地基底、地层层序、沉积体系和火山岩亲缘关系,随一应地体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并划分为4个阶段:(1)晚元古代至早震旦世地壳上拱和拉伸阶段;(2)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3)中寒武世至奥陶纪海底扩张阶段;(4)志留纪至泥盆纪盆地充填回返阶段。本区沉积盆地发育模式是由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为前陆盆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和《措麦区福》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当雄错-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认为:所采生物化石均赋存于滑塌块体中,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赋含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双重(复合)性质。  相似文献   

19.
敦化盆地上侏罗统—上新统地层划分对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资料、地震资料、煤田钻孔资料以及古生物资料,对松辽盆地外围探区敦化盆地的代表性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梳理,通过敦化盆地与周缘盆地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下列认识:(1)明确了珲春组的时代为始新世一渐新世;(2)指出白垩系上统龙井组地层在敦化盆地内可能是不存在的;(3)将原帽儿山组上段和下段分别划归泉水村组和长财组;(4)认为大砬子组、泉水村组、长财组和屯田营组在敦化盆地内是存在的,并通过盆间岩性地层和古生物地层对比指出大砬子组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阿普特期(Aptian)-阿尔布期(Albian),长财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阿普特期;(5)对敦化盆地内几个地方地层名称的使用进行了修正:(6)建立了敦化盆地内目前可供参考使用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20.
渤海是一个仅通过渤海海峡与北黄海相接的半封闭陆架浅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演化过程复杂,目前尚不清楚,且海相地层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为了研究渤海西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层序,对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典型钻孔沉积地层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定的7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2、U4-1、U3、U2、U1-2、U1-1)与钻孔岩心划分的沉积地层单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与MIS4期、MIS2期低海面时期的沉积间断密切相关的两个层序界面R5、R3,将渤海西部晚第四纪(MIS5期)以来的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层序(SQ3、SQ2、SQ1):SQ3识别出下部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上部海退体系域,分别对应MIS5期海平面相对较高时期的滨-浅海相交替沉积(U5)、MIS4期早期滨海相沉积(U4-2);SQ2自下而上由低水位体系域[MIS4期中晚期与黄河、滦河相关的河湖相沉积(U4-1)]与海侵体系域[MIS3期早中期滨海相沉积(U3)]组成;SQ1自下而上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末次冰盛期与滦河相关的河湖相沉积(U2)]、海侵体系域[全新世早中期滨海相沉积(U1-2)]高水位体系域[全新世高海面以来的浅海相沉积(U1-1)].研究区的地层发育受控于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应、渤海海峡地形及活动构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