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2017,(8)
<正>近几年来,析木玉玉雕作品在全国各地的珠宝玉石展会、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及"天工奖"等各类活动及奖项上频频亮相。析木玉细腻的质地能让雕刻细节纤毫毕现,其所特有的绿色十分丰富多变,浅绿素雅、深绿庄重,最浓的近于苍绿,古朴厚重。而随着析木玉走向全国,这种珍贵的玉料被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认识。  相似文献   

2.
吴清  高孟潭  徐伟进 《地震学报》2012,34(4):537-548
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为基础,将目录中给出的震中精度参数在分段时间和分段震级上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各类精度地震的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58.4%的历史强震震中精度都在3类及以上,其震中不确定范围大于25 km;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的历史地震,其震中精度越差,而且公元1500年以后的历史强震低精度地震所占比例仍然不小;MS6.0以上的历史强震, 3类、 4类和5类精度地震占了60.1 %;不同精度历史强震的地理分布各有特点,云南省1类、 2类精度地震最多,而新疆和西藏的历史强震绝大部分都是低精度地震事件.以震中精度表述的历史强震震中位置不确定性会对潜在震源区划分、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以及地震构造环境评价等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地震危险性研究与地震地质工作中,都需对低精度历史地震重新考证或适当取舍.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29日的岫岩5.4级地震,发生在一直被列为年度重点地震危险区的北侧,此次地震是1979年以来该区发生的最大、具有前震性质的震群型地震。5.4级地震的发生,是该区地震危险程度的缓解,还是标志着地震危险性继续增强,或者说是标志着该区地震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选取渤海、北黄海及附近地区(36°~41°N,119°~124.5°E)为研究区,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和日报目录以历史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中国地震简目汇编组,1988),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 与渤海、黄海及附近地区地震趋势关系1.1 历史地震活动时…  相似文献   

4.
正从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到杜牧的"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从黄庭坚的"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到龚自珍的"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古代文人墨客中的作品中总能看到"玉"的身影。"以玉比德、君子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玉文化在中国有着八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5.
卢如平 《地球》2014,(2):106-108
中国历史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命名有20多种类型,台州及其现境域历史上县级区域的命名,大致可归结为8类:以山而得名;以水而得名;以区位地形而得名;以纪念某事或某人而得名;取吉祥之意而名之;帝王赐名之;因重名且得名晚而改名;因避讳而改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宁省18项水化观测项目现状及映震效能的分析,发现盘锦水氡、岫岩水氡和汤池水氡对辽宁及周边地区应力场的变化反应较敏感,不仅在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对营海岫和唐山老震区的ML5级左右地震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用四维空间的欧氏距离D_(FM)来表示不同地震震源机制之间的一致性,并以1975年辽宁海城M_L7.3地震序列和1999年辽宁岫岩M_S5.4地震序列为例分析了主震与前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与D_(FM)值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D_(FM)50时,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接近。为了对若干次地震组成的一组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判定,引入了显著性检验方法。根据陈颙提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K,以符号检验法和统计检验量Z值检验法对岫岩M_S5.4地震前小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临近岫岩M_S5.4地震前所发生地震的震源机制的一致性显著,置信度可达98%。  相似文献   

8.
正"天下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玉则吸纳数十亿年的日月精华,结合泰山孕育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集国山的尊贵、国石的灵气于一身,被众多国内专家誉为"国玉"。2017年10月,《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标准号:GB/T16552-2017)正式批准发布,"泰山玉"首次被收录到该国家标准名录中。在不久前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珠宝展中,《地球》记者见  相似文献   

9.
地学书签     
《地球》2012,(9):53-53
什么是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亦称地偏力,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以地球经纬网为参照系的力。地转偏向是科氏力(科里奥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个分力。是常被引入的第3类惯性力,前两类为平动惯性力和惯性离心力,当物体相对做匀速圆周的参考系有速度时,引入此力,由于比较复杂,很少被讲到,所以经常被人遗忘,表达式为f=2mvωsin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青海海西地区(33°——39°;94°——103°)为研究地区,讨论该地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以震报震时,资料的选取对聚类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出了在该地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较佳方法。 模糊聚类的基本思路是;在很多个选取或经验样本中,将比较接近(相似系数较大或距离较小)的样本归为一类,并以此将样本分为几大类。然后,加入待预报的样本重新进行聚类,进入那一类样本,便以那一类预报。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12)
正玉,是千万年的造化之物。玉雕,更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温润晶莹的玉石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之一,人们把玉石看作高贵尊荣的标志,更是为历代皇宫贵族所珍爱。而被后人赞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的玉雕,其工艺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奥秘呢?近日,在首都博物馆特展《匠心筑梦烁古今——燕京八绝》上,《地球》记者与那些精美的玉雕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2.
对以地震预报为目的而开展的辽宁省盘锦、岫岩、汤池三个水氡点的长程观测资料做系统分析,总结了资料多年动态特征,并就其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进行研究;以及岫岩地震前后水氡异常变化与震源应力场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氡异常的幅度可能反映地震活跃期的强震活动水平;浅层地下流体观测可以反映地壳深部活动的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陨石撞击形态学理论与撞击推演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钻孔资料,区域地质图与野外观测等多元数据,对岫岩陨石坑的撞击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瞬时直径为(1406±12)m,瞬时坑深为(497±4)m;撞击完成后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58±15)m,坑深为(374.5±3.5)m,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厚度为(188.5±0.5)m,与前人钻孔揭示的数据基本一致.初步估算出形成岫岩陨石坑的陨石直径:若为铁陨石,直径为55 m左右;若为石陨石,直径为115 m左右.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揭示了岫岩陨石坑的侵蚀与退化特征:坑深/坑径的比值为0.143,与Meteor撞击坑的特征值相似,从而定量地刻画了该坑属于简单坑的特征;坑缘轮廓的圆度值为0.884,表明该坑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高分辨率SPOT彩色影像解译得到岫岩陨石坑坑内裂隙分布特征,放射状裂隙在NW-SE和WNW-ESE方位上表现出优选性,裂隙控制坑内水系的发育与演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地震前的11个有异常显示的前兆台项和7个无异常显示的前兆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岫岩地震前有异常显示的前兆台项S值计算结果异常显示更清晰突出,个别震前无异常显示的台项S值计算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综合时序曲线在岫岩地震前约19个月(1998年5月开始)出现高值异常(S值≥0.18),在岫岩地震前一年(1999年初)达到最高值;S值的空间扫描图像也在震中附近出现高值异常集中区,岫岩5.4级地震震前3个月的图像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晓华  张旭图 《地球》2010,(6):100-101
我国干百年来的玉文化,是以白玉、黄玉、青玉等单色玉为主流。而黄龙玉主色调为黄色,并兼有羊脂白、青白、红、黑、灰、绿、五彩等色。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12)
<正>"汉中玉"为什么会散发出咖啡的香味?"田黄"因为什么被称为"石中之王"?"香妃玉"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传说?和田籽料为什么大都是卵形的?来自外域的"痕都斯坦玉"凭什么在中国占据一席……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国际珠宝展中,各色宝玉石纷纷闪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而它们各自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回味。展览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与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联合主办,来自斯里兰卡、泰国、韩国、波兰、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印度、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参展商参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岫岩地区具备发生重大地震灾害(6级左右)地震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当邻近地区出现强地震时,我区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海城-岫岩地区是辽宁省小震、震群多发地区。本文选用1975年以来具有一定发震规模,且仪器记录相对较完整的3个显著震群(1975年海城7.3级,1999年岫岩5.4级和2008年海城ML4.8级地震),将其较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海城7.3级和岫岩5.4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2008年11月海城4.8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差。我们对能否借鉴前震震源机制一致性的差异快速判断中强震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2)
正金全才有一个创造中国特色工艺玻雕的梦。玻璃,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别称,"陆离""琅玕""流离""璃""颇黎"等,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玻璃透光、坚硬、易碎、可薄、可厚,是非常好的工艺美术材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玻璃,本作皮颇黎。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郑和下西洋时带去的最受欢迎的商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7级地震活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认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划分为三类, 分别为少发时段(平静期)、 增多时段、 丛发时段(活跃期), 将这三类时段简称为: Ⅰ类时段、 Ⅱ类时段和Ⅲ类时段。 并利用显著性检验对相应划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中国大陆可能以Ⅱ类时段为其基本状态, Ⅲ类时段和Ⅰ类时段均是在Ⅱ类时段状态上的上下偏离; 中国大陆自1901年以来的前后50余年的强震活动基本状态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 今后一段时期内的7级以上强震活动可能仍将重复20世纪的活动规律; 1901年以来的百年资料显示, 每一个Ⅲ类时段前都存在一个Ⅱ类时段, 强震活动增强需要一个过程, 没有Ⅰ类时段直接进入Ⅲ类时段的先例;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发生, 可能意味着中国大陆已进入Ⅱ类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