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2017,(7)
<正>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土壤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去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一年后的6月21日,环保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6年以来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研究员出席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2)
正《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是继环保法之后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重大政策文件,为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旨在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拳头,向水污染宣战。《水十条》中有哪些亮点?后续又有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环保部污染防治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实施的第五年,也是考核之年,那么,五年来的治霾成绩是否达标?2017年11月29日,由能源基金会(美国)和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治大气需持续出力——蓝天白云呼唤长效治气"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探讨了《大气十条》的实施情况和对未来大气治理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6)
正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不论是以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为主的无机污染物,还是以苯、甲苯、三氯乙烯为代表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都不时造成严重污染后果,各种"毒地""镉大米""重金属污染"等热点事件暴露了我国土壤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各界一直期待着国家早日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制度的顶层设计。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完成了和《大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千呼万唤中,中国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三张"王牌"终于打出。土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守护健康人居环境的首要基础,在"毒地"事件频发的今天,"土十条"备受关注。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土壤污染防治应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王夏晖研究员近日发表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近十年来大气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居民公共健康.为应对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国务院, 2013),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10)
正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大气十条"共提出了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并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
正2013年初的一场重度雾霾,让全国上下突然意识到了治理空气污染的紧迫性。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大气"国十条",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规划了未来五年(2013~2017)的发展目标与路线图,开启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纪元。到2015年岁末,《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发布两年多,各地落实情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2015年11月23日,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10)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近日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五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气体污染物排放标准有了明确的规范。针对以上五项新标,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作出了全面的解读。他表示,此次下发的五项标准可以大幅削减颗粒物(PM)、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污染,有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环境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0.
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于2013年应运而生,提出了治霾的"两个五年计划",还确立了空气污染严重的重点地区大气治理的具体目标值: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9)
<正>8月24日,环保部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根据2017年上半年各省(区、市)报送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来看,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总体取得积极进展但不平衡,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展滞后,按期保质完成2017年重点任务的形势严峻。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地表水343个不达标的控制单元中,325个编制实施了达标方案,占94.8%,涉及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和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这三位专家就其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要求各地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2015年发布的"水十条"(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按照"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开展,被外界称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首轮大考。紧接着,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14.
滕玲 《地球》2016,(4):58-60
正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城镇区域的黑臭水体是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今年2月以来,随着全国各城市黑臭水名单的公布,各地已经基本摸清黑臭水体的"底细"。接下来提上议程的,就是黑臭水体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5.
袁立明 《地球》2016,(4):61-63
正还鱼儿一片干净的荷塘,还市民一条清澈的河流。"灭黑消臭"是近来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2016年初至今,已经有30余个城市公布了黑臭水体排查清单,纷纷将黑臭水体整治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长春:整治37处黑臭水体吉林省长春市政府近日印发《长春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长府发〔2016〕4号)。长春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为核心,全面启动水污染防治工作。计  相似文献   

16.
张福锁  王方浩 《地球》2009,(1):64-65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周礼》(郑玄注)中就有“万物出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的记载,这种把土与壤联系起来的观点是最早对土壤概念的朴素解释,即“土”指自然土壤,而“壤”指农业土壤。  相似文献   

17.
段雯娟 《地球》2014,(1):46-49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奋斗目标,即经过5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27日,2018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蓝天行动2.0:共识路径洞察"为主题,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来自学界、政府、媒体、NGO等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城市如何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也意味着,"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后,新一轮蓝天行动仍将持续开展。2.0版本蓝天行动的开展路径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是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频发且灾情相当严重的地区。为了更好地联络从事灾害研究的专家,执行我国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的行动计划,由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西部其他各省(区)地震局(办)共同倡议,并征得中国科协学会部、国家地震局和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奋斗目标,即经过5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即10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