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2017,(8)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城市生活,这跟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城市有了不断地扩大和完善,为了更好并且更多的接受前来居住的人们。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家用的设备也日新月异,更多的家电出现在我们的眼底。就是因为上述种种的原因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安全的隐患,火灾、意外等威胁便的更加突出。为了城市的安全由保障,城市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的更加重要。本文重要研究城市消防家督检查的必要性和遇到的问题及怎样完善,使城市安全保障系数变的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人类社会的幸福和城市的持续繁荣发展,人类根据宝贵自然灾害事件的教训、经验、技术问题就城市防灾交换意见,认为: (1)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决不是抗震性强的城市,人们太习惯于大地平衡状态。随着城市生活的方便性增加,反而使田园地带安全性降低,大家对城市化发展增加危险性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5)
正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为了唤起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围绕这个主题,全国各地在地球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4.
滕玲 《地球》2016,(4):58-60
正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城镇区域的黑臭水体是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今年2月以来,随着全国各城市黑臭水名单的公布,各地已经基本摸清黑臭水体的"底细"。接下来提上议程的,就是黑臭水体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11)
正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无车日"最早是由法国发起的,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就在1998年9月22日自愿发起在当天弃用私家车,成为了法国第一个"市内无车日"。后来,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在2000年2月被欧盟纳入环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亦因而成为"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此后,这一活动迅速扩展到全球。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被称为"自行车上的城市",自行车的数量比居民的数量还多。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4,(4):58-61
中国有浓重的家庭观念,这让房子在国人眼中意义特别重大。无论在一座城市生活了多久,只有在这个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似乎才在这个城市生了“根”。蜗居、蚁族、胶囊公寓……这些新生词,无一不透露着人们对房子的向往。而在城市,尤其是人口聚集的大城市,长期高涨的房价又让不少人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7.
陈侠仁 《地球》2010,(6):47-48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环境污染、水源匮乏、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城市中生活着的人们感受到水危机了吗?  相似文献   

8.
李秋香 《地球》2012,(6):78-79
鲨鱼早在恐龙之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被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有"海中狼"之称。1975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片中令人战栗的场景不仅赢得空前的票房收入,也给人们留下了鲨鱼"残暴""血腥"的形象。就是这样的海洋霸王,在人类面前却是脆弱不堪的,早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目前,深圳"零鱼翅"活动正在推广进行中。中国香港、杭州等城市的多家高级酒店宣布拒绝鱼翅,多家环保组织发起过"2012年夜饭零鱼翅"活动,人大代表将"禁止鱼翅贸易"列于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解决"城市病"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城市下方地质体"透明化".受施工场地、安全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地质填图调查方法难以获取城市地下精细结构信息,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无损探测的特点,已成为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精细地质结构探测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地球物理方法种类较多,不同方法应用前提、范围和效果差别较大,为给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探测选择适合的地球物理方法,本文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分析了微重力、高密度电法、浅层反射地震、面波勘探、探地雷达等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和适用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方法探测深度、分辨率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探测的适用阶段,并对未来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12)
正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神话的城市,在当今的世界上,香港有世界级的建筑、快节奏的生活、时尚摩登的娱乐享受、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无不凸显出这座城市的惊艳魅力。在香港,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可以沉浸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也可以重温旧时代的朴真生活方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香港还拥有众多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是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11)
正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发起设立的国际日,也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今年世界城市日"共建城市、共享发展"的主题集中体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化进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愿景和理念。共建为了共享,共享需要共建。推进城市的共建共享,必须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健全完善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人人参与城市建设的权利,提供人人尽力的机会,让人人享有发展成果。实现城市的共建,必须大力弘扬多元化、合作性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发挥政府、公民、企  相似文献   

12.
袁立明 《地球》2012,(11):64-67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涉及不同区域和城市如何发展,国土的开发和建设影响到具体区域和城市空间布局。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基础欠强、环境脆弱、城市化加速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多重压力。如果做不好统筹规划,不仅会产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恶化、耕地锐减等问题,危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土规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规划目标的积极维护,以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5)
<正>2016年秋冬季节,除中国之外,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亚洲的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全球多个国家的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地区。在近日举办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评选结果宣讲会  相似文献   

14.
蓝颖春 《地球》2012,(8):52-55
入夏以来,我国频频遭遇城市内涝的窘境。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城市瞬间变成"水城"。7月21日一场特大暴雨把北京城浇得一个狼狈不堪,人们纷纷谴责城市薄弱的下水道,然而仅仅只是下水道的问题吗?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考虑到?在北京暴雨过后,《地球》记者采访了园林、水利专家杨春林。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21,(5)
正所谓生态资产,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里的各种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林地、草地、河流等生态系统,也包括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源,比如森林释放氧气帮助调节气候,草地根系的"蓄水"功能帮助减少水土流失,它们都是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来说,不同家庭拥有的资产有"多少"之分;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因为拥有的资源有"优劣"之分,所以生态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地球》2011,(4):17-19
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是第42个地球日,全球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地球日给了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们一个共同去改变生活环境的好机会,预计今年将有超过137个国家通过各种活动来庆祝地球日。  相似文献   

17.
正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智能化、更信息化的城市建设理念,是目前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膨胀等"城市病"的关键。6月20日,2018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智慧城市大会以"智慧城市2.0:智慧发展,智能未来"为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3)
正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城市如北京城、苏州城等,从城市的选址、城市的结构涵盖了建筑、地景和规划的统一整体。可以说,这些城市正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正如吴先生所言,中国自从四千多年前夏朝开始出现城市型居民点以来,人们在选择自然环境进行规划建设时,就开始注意与自然的结合、协调,将人居环境建设合理地组织到自然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10)
正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许多地区饱受"垃圾围城"困扰,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不久前联合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感动北京     
蓝颖春 《地球》2012,(8):68-73
7月21日,当人们还在相互调侃又到北京来"看海"时,暴雨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水漫京城,京港澳高速告急!莲花桥告急!广渠门桥告急!机场告急……无数被水围困的人牵动着全城的心。这一天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79条生命从此离我们而去;在这一天,10万人为保他人平安在抢险一线;在这一天,这个拥有2000万人的城市不需要任何安排,全城总动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