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省厅要闻     
正自然资源部调研青海省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作6月20日~22日,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罗明一行来青调研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期间,调研组深入海北州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县现场调研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展情况。调研组强调,一是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11月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后,开化县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重点围绕'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系统设计、自复为主、人工为辅'的方针,高标规划、高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保护修复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正在经历由传统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分析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和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营造对策。在战略层面,要提高对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和生命观的认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恢复和提升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乡村景观特征,加强生态修复,提高生态弹性。在土地整治项目和工程技术层面,应用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多目标协同的综合景观管理方法,研发与实践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逐步建立以农户为主体并通过资金补贴的土地生态管护制度,以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复杂、综合性工程,工程实施形成了海量资料,通过数据平台建设可改变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提高数据资料的利用率,为后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研究提供支撑。本文提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在全面收集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资料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了高度集成,并基于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分析,开发了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平台包含工程概览界面及组织管理、文件规范、辅助决策、工程项目、成效展示、宣传门户、系统管理等7大模块,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对宣传和推广“泰山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系统调查沂蒙山区域自然生态各个要素基础上,识别出生境破损,水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三大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十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了“三山三水”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划分了沂山—沂河水生态、蒙山—汶河林草和基础环境、尼山—祊河基础环境和水生态保护3个主体修复区,规划了基础环境类、土地整治类、林草保护修复类、水生态保护修复类、污染防治类和监测监管预警类等6大类工程措施。工程实施将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也将为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月22日,由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的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的面积统计分析和图件制作等成果移交至《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项目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及时为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月22日,由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的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的面积统计分析和图件制作等成果移交至《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项目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及时为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在《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明确要求,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遥感解译和有关图件制作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长兴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聚焦效益品质、聚力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2018年以来,该县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2个,计划整治总面积2.12万亩,实施建设用地复垦5728亩、垦造耕地4701亩、旱改水2349亩。截至目前,已拆除建筑面积54.24万平方米,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7亩、垦造耕地1325亩、旱改水  相似文献   

9.
正7月31日,浙江省政府在淳安县召开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现场会。会议强调,钱塘江源头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关系到浙江省和华东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要高起点打造生态空间、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高水平开展示范建设,打造一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提炼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创新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寺湾村村民唐小叶每天都要到村边看看泗河河道生态修复整治项目施工进度,心里盼着早一天完工。唐小叶所期盼的这项工程就是鹤壁市山城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而承担该项目施工任务的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河南卓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公司)。高定位谋划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2019年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修复、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挂牌成立以来,我们提出了‘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在全国率先启动山水林田湖草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浙江省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结合浙江自然资源禀赋,部署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乡村空间形态的有机更新,着眼于破解耕地保护碎片化、村庄用地无序化、农村发展低散弱问题,重点对农村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全域优化农村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线上举行全省纪念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呼吁大家共同守护自然、珍惜资源,保护好美好家园. 近年来,浙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行动等,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样本"...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浙江省率先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对项目区域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对田水林路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格局.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明确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3月5日—7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党组成员郑杰忠率调研组到崇左市,对广西兴边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原广西国土资源厅、原广西财政厅与崇左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旱改水"项目)和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等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河南永城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在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矿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从“废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修复之路,成为河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典范和标杆。  相似文献   

17.
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从当前浙江各地开展的乡村全域土地整治与修复工程来看,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护、综合治理,推动土地整治与多元素跨界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浙江省正在探索一条利用土地要素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建设"诗画大花园"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为统筹抓好土地综合整治领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土壤污染等方面工作,有效管理和治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风险,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为抓手,优化“三生”空间,着力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尤其是在打造集约高效的共富田园、宜居适度的美丽家园、山清水秀的生态乐园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江山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河南永城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在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矿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从"废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修复之路,成为河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典范和标杆。  相似文献   

20.
一、蹄疾步稳,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国家同意钱塘江源头区域纳入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来,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