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8)
正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英才辈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裴文中、程裕淇、高振西、刘东生等一大批杰出的地质学家曾在此潜心学术、建馆兴业。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先驱,也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谱写了壮丽诗篇,有49位院士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在大地构造、矿产勘探、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昆虫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中国地质博物馆一直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也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8)
正始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亚洲馆藏最丰富的地学类博物馆。2016年8月17日下午,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了20多家媒体进行参观报道,220多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自然珍宝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集中亮相。《地球》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68-71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建馆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以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典藏、科研和科普为主要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精华,馆藏标本达20余万件,是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向《地球》记者介绍,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在丰富馆藏数量、提高馆藏质量以及增强科学研究整体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馆藏在积累中丰富在馆藏方面,2004~2008年,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8)
正2016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一百岁寿诞。20世纪初,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们,亲手筹划和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学生成绩展览会——地质标本陈列室,这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也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馆。10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加速,地质事业大发展。地学类博物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期、"大跃进"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8)
正古语有云:人活百岁,为"期颐之年",又称"人瑞"。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自己的"期颐之年"百岁生日。2016年7月23日上午,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专题展(1916~2016)在京隆重开展。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贺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受姜大明委托,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致辞。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1)
正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百年之际,瑶池集庆集团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岫玉标本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瑶池集庆集团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张琳及岫玉雕件作者杨珂、叶屹东、柴艺扬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地球》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场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8)
正百年地博,百年精彩。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从建馆之初的917件,汇聚到现在的22万件,备受各界推崇和赞誉。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的"自然瑰宝"这一单元展出了部分有重大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矿物岩石,宝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目前世界上有5144种矿物种,我们国家产出的公开报道的矿物种是889种,博物馆收藏的有一千二百多种,其中有四百多种生产自我们国家的。"自然瑰宝"展厅里集中呈现的中国产出的精品矿物晶体。  相似文献   

10.
张殿刚 《地球》2011,(11):86-89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1916年成立,比故宫博物院还要早9年,其产生是跟我国的地质矿产事业发展、地质科学研究相伴的。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5日上午,由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专题科普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何庆成,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纪书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朱英姿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是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有一批特殊的收藏,这些藏品有些或许"貌不惊人",但它们却代表了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视,双筒猎枪、柴达木之宝、地质笔记……这一系列珍贵藏品背后的故事,都饱含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当代领导人对中国地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关怀和鼓舞。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6)
5月16日,天朗气清,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馆庆献礼活动之一,为弘扬地学文化,传承科学精神,这一天,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原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先生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荣誉奖章和奖牌。  相似文献   

14.
9大分馆一览     
《地球》2016,(8)
正如果把中国地质博物馆比作太阳,那分散在各地的分馆则是围则在太阳身边的行星,它们与中国地质博物馆一起在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标本典藏和陈列展览、地学知识宣传和普及等方面挥发着重要作用。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黄果树奇石馆位于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2010年6月15日开馆,2012年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黄果树奇石馆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其中馆大楼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展陈面积3800平方米,分设"远古沧桑馆""雅韵天成馆""梦幻晶花馆"。目前馆藏标本1500余件。  相似文献   

15.
读者沙龙     
《地球》2016,(10)
正微凉的秋风到来之际,陪伴我们度过一整个春夏的"《地球》读者春夏地质摄影大赛"迎来圆满收官。无论是春天的花色满园还是夏日的山高水长,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是热心读者与我们分享的喜悦、感动和幸福。感谢所有投稿的读者朋友,元气满满的你们让世界都多了一份明亮!在所有参赛照片中,经过认真筛选和反复评议,我们最终评出三等奖8名(各获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百年纪念徽章一套)、二等奖5名(各获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8)
正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广袤的平原、起伏的丘陵……风格各异的地质风貌让地球各处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魅力。想知道这些地貌是如何产生的?那就请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来吧,答案就在这里。中国地质博物馆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其中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发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8)
正宝石,珠宝玉石的简称,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性、耐久性和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物质,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宝石,可谓矿物中的精华、岩石中的精髓以及生命的的升华,是产自于地球的瑰宝,更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珍贵财富。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地球》记者看到,宝石展区正是根据宝石的分类来划分的。据介绍,天然玉石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性、耐久性和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8)
正参观"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最显眼的展品无疑是那块摆放在走廊中厅的巨型海百合标本,这块标本长11.3米、高2.2米,黑灰色的岩石上好似浮雕般画着一簇簇"莲花",立体感十足。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这是一块海百合化石,出土于我国贵州,它是一种动物。"讲解人员略带停顿的讲到,而旁边的观众更是惊呆了,很难相信居然有长得这么像植物的动物。海百合究竟有什么奇妙之处呢?据介绍,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早寒武纪世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6日上午,"中国矿物精品2018"展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联合中国观赏石协会共同主办。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为展览揭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致辞,大地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彭健等出席,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主持。本次展览以"奇特的矿物形态、秀特的矿物组合、独特的矿物颜色"为主题,一些国内顶级矿晶是首次在京展出。共展出49家单位及矿物晶体爱好者珍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