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庚申  祖茂勤 《地球》2022,(3):76-77
<正>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年在现场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拍摄匆忙,裴文中手捧化石未拍出头部全貌,后人修复了这张照片。让我们一起分析这张修复照片背后的细节故事。  相似文献   

2.
《地球》2009,(3):48-51
周口店遗址1918年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并进行试掘。1927年开始大规模发掘。1929年12月2日,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学术界,被誉为我国科学家在近代学术活动中夺得的一枚世界级金牌。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8)
正北京人头盖骨的第一批复制品;1997年,被评为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的中华龙鸟;我国地质事业复兴的见证之一的贵州龙;约25平方米的巨型海百合化石。每一件古生物化石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它们是沧海桑田的留下的宝物,也是现在考古孜孜不倦的追求。还未孵化的恐龙蛋、刚刚孵化的恐龙胚胎、各个部位的黑龙江满洲龙的骨骼化石、带有羽毛的小型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里关于恐龙的化石十分多样。"贵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11)
正从明后期至清末,经过三百多年引进西方近现代科学思想的漫长历程,中国现代科学在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诞生,并在动乱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自然科学方面,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和研究是最著名的成果之一;社会科学方面,仰韶遗址的发掘创中国现代考古之开端,举世瞩目。直至今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两项令我们自豪的科研成果,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还记  相似文献   

5.
王国起 《地球》2011,(10):76-77
8月25日,中美科学家在北京宣布了一项重大的发现,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中华侏罗兽。这一新属、新种化石的发现,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起源年代向前推进了3500万年,同时校正了现代基于DNA方法测定的哺乳动物演化时间。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5)
正5月3日,几尊体型巨大、栩栩如生的"史前生物"出现在北京大学的校园中,吸引了众多来往的师生,很多人好奇地走上前细看、抚摸,并纷纷掏出手机拍摄,惊叹不已。原来,它们是恐龙、猛犸象和其他古生物的化石模型,是北京大学首届"化石  相似文献   

7.
正3月22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在《Science》(《科学》)杂志发表,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的惊人发现。这一地区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埋藏时期距今5.18亿年,和我国云南著名的澄江生物群为同一时代,被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一古生物界的突破性发现,有望与早先云南澄江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1,(4):172-175
1973年,在朝阳大地上,发现了第一块恐龙化石;1987年,这里发现了鸟类化石。从此,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化石宝库开启大门。到目前为止,朝阳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距今约1.5-1.2亿年)的所有生物门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阳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优势。尤其是朝阳的文物古迹,不但以源流长、分布广、类型多、价值大而成为本地悠久历史的标志,而且为中华民族源流及其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古生物化石大国和恐龙王国,是迄今发现恐龙化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四川、云南等近20个省(区、市)都发现有大量的恐龙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分布非常广泛。2021年新年伊始,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派出的专家组现场鉴定确认,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聖世恐龙足迹群。  相似文献   

10.
正这里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初鸟类——中华神州鸟,它的发现有力支持了鸟类的"陆地奔跑"飞行起源理论;这里发现的翼龙胚胎是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与胚胎化石,它的出现,证明了翼龙是卵生的事实;这里发现的"杨氏锦州龙"是辽宁目前最大的化石,也是我国乃至亚洲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禽龙类化石;这里还有一个"木化石王",直径1.5米,露出长度10米,年轮清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国内罕见……  相似文献   

11.
陈树清 《地球》2019,(7):86-87
山东省上白垩统王氏群地层发育,地层中蕴含了丰富的以恐龙为主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恐龙蛋化石。自1964年以来,诸城地区(主要化石地点包括库沟恐龙涧和臧家庄,两地相距仅2公里左右)的王氏群地层就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蜥脚类和暴龙类等,以及龟类。除了诸城地区之外,莱阳地区的王氏群地层中也发现了丰富的鸭嘴龙类、兽脚类等恐龙骨骼化石,以及恐龙蛋化石。  相似文献   

12.
由于前人在陶湾群中发现的微体化石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局限, 以及对在灰岩块和砾岩中发现的寒武纪化石在成因和地层属性上的不同认识, 其地层时代至今仍存争议. 在陕西商洛地区陶湾群郭岭组、三岔口组、风脉庙组和垢神庙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体化石共计16属26种, 其中疑源类7属13种; 几丁虫7属9种, 虫颚2属2种. 化石产在原生地层的稳定层位和基质中, 其时代主要为早奥陶世. 由此, 陶湾群时代可限定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20,(7)
正皑皑白雪,晶莹冰川以及在刺骨寒风中蜷缩在一起抱团取暖的企鹅是大多数人对南极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南极的科考队员,形容他们第一次踏上南极的土地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失的世界。其实在这白雪之下也埋藏的另一个迷失的世界,这就是恐龙的世界。自1842年英国学者欧文首次提出"恐龙"一词以来,人们陆续对大陆上的恐龙化石展开了热切的探寻、发掘和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并被正式  相似文献   

14.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中国境内生存有古老型智人、早期现代人以及一些分类尚待确定的古人类.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古人类经过当地连续演化,同时接受其他地区古人类基因流的影响,最终演化为现代中国人群.本文基于对部分中国中更新世晚期及晚更新世人类化石的研究及数据分析,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1)10万年前或更早,具有现代人标志性特征的早期现代人在华南部分地区已经出现;(2)在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晚更新世早期人类仍保留较原始的化石形态,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3)近20万年以来的中国古人类化石形态特征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原始与现代类型并存,这种情况既出现在不同地区古人类之间,也呈现于同一地区古人类内部;(4)部分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呈现有可能属于尼安德特人的特征;(5)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不同地区古人类之间在化石形态上的差异与生存时代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部分古人类化石呈现的原始及特殊特征提示在一些地区存在相对隔离人群,其演化地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这些发现,认为早期现代人可能首先在中国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北扩散.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之间是否存在基因交流还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5)
正自从恐龙足迹在北京延庆被发现后,这表明早在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京北、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甲龙类,这应该是目前中国首次发现的此类恐龙足迹化石,而鸟脚类及蜥脚类恐龙足迹在中国同时期地层中也是首次发现。兽脚类恐龙的足迹的罕见发现,使延庆在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在侏罗纪晚期延庆有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5)
<正>漂泊18年才回到祖国怀抱的"路易贝贝"、经过5年漫长追索终归国的恐龙蛋窝、从国际友人手中归还的贵州龙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龙鸟……4月11日上午,《地球》记者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守护远古的生命——海外追索及国际交流化石展"开幕式上看到,众多珍贵的化石纷纷精彩亮相,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故陵楚墓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故陵楚墓探测张立敏(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三峡库区内不但发现了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巴、楚文化交融的地方,许多历史考古问题有待通过地下文物的发掘来认...  相似文献   

18.
韩松 《地球》2012,(11):74-75
作为国家级的地学类博物馆,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昆虫学研究、木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学等三个研究方向,发现了中国石炭纪个体最大的昆虫化石,首次发现许多化石木科,在宁夏、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首先在古昆虫学研究方面,开展了石炭纪蜻蜓目和蜚蠊目昆虫化石的研究,发现了(复原后翅展可达40cm)和最早的蜚蠊化石,对有翅昆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3)
正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以应对环境挑战,而氢能和燃料电池是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APEC燃料电池国际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由APEC能源工作组、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共同主办,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魅力房山     
王凤煜  赵洪山 《地球》2010,(2):80-83
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1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