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值此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希望你们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68-71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建馆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以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典藏、科研和科普为主要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精华,馆藏标本达20余万件,是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向《地球》记者介绍,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在丰富馆藏数量、提高馆藏质量以及增强科学研究整体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馆藏在积累中丰富在馆藏方面,2004~2008年,  相似文献   

3.
2021年12月17日,为总结回顾《地球》杂志40年来的办刊经验,共谋期刊未来发展新篇,《地球》杂志编辑部举办了创刊40周年座谈会。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领导、中国地质博物馆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刘嘉麒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座谈会。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地球》杂志总编辑姚义川介绍了杂志40年来的办刊历程。  相似文献   

4.
9大分馆一览     
《地球》2016,(8)
正如果把中国地质博物馆比作太阳,那分散在各地的分馆则是围则在太阳身边的行星,它们与中国地质博物馆一起在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标本典藏和陈列展览、地学知识宣传和普及等方面挥发着重要作用。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黄果树奇石馆位于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2010年6月15日开馆,2012年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黄果树奇石馆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其中馆大楼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展陈面积3800平方米,分设"远古沧桑馆""雅韵天成馆""梦幻晶花馆"。目前馆藏标本1500余件。  相似文献   

5.
张泓 《地球》2010,(3):80-93
山,在这里竞秀:水,在这里灵动:美,在这里展现.情,在这里聚焦。 2010年4月20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与北京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中华大地——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摄影展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次摄影展以建设优美环境、珍惜地球资源为主题,取材于我国已建成的22家世界地质公园,集自然艺术摄影和地质专业摄影于一体,  相似文献   

6.
正4月25日上午,由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专题科普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何庆成,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纪书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朱英姿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是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7.
张殿刚 《地球》2011,(11):86-89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1916年成立,比故宫博物院还要早9年,其产生是跟我国的地质矿产事业发展、地质科学研究相伴的。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8)
正在人类文明史之前,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这个世界与当今的生物界既有区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想了解这个史前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这个世界留下的特殊文字——化石。位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三层的史前生物展厅,选取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重大事件为线索,介绍生物的发展历程,认识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向人们诉说地球46亿年来生物发生、进化和灭亡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顶着炎热的太阳进入大厅,瞬间被一团清凉包围。与外面的热闹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嘈杂的环境,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散布在大厅各处,有的在参观展览,有的低声交谈……一派宁静。这是记者日前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见闻。去年4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里占地71.9亩,总建筑面积为20060平方米,常设展厅面积达8000平方米,总投资近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土资源科普宣传公益性项目,包括"地球厅"、"矿物厅"、"资源厅"、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20,(1):80-80
《地球》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部主管的唯一定位科学普及的期刊,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地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刊以来,在主管部门的重视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倾情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报道、地球科学的科普化和公众化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段雯娟 《地球》2013,(9):68-71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说过,中国大陆所经历的地质演化是地球上最壮观、最漫长与最复杂的,不仅塑造了最神奇锦绣的山川河谷地貌,而且生成了最丰饶美丽的矿物晶体。中国的疆域超过960万平方公里,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地理特征:西部地区主要是广阔的高原与蜿蜒的高山,包括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11)
正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百年之际,瑶池集庆集团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岫玉标本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瑶池集庆集团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张琳及岫玉雕件作者杨珂、叶屹东、柴艺扬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地球》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场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6)
5月16日,天朗气清,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馆庆献礼活动之一,为弘扬地学文化,传承科学精神,这一天,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原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先生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荣誉奖章和奖牌。  相似文献   

14.
贾飞龙 《地球》2013,(10):104-107
正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位处郑州郑东新区,建筑面积5800,布展面积4100m2。建筑形式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5万多件。展馆内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8)
正2016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一百岁寿诞。20世纪初,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们,亲手筹划和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学生成绩展览会——地质标本陈列室,这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也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馆。10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加速,地质事业大发展。地学类博物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期、"大跃进"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8)
正始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亚洲馆藏最丰富的地学类博物馆。2016年8月17日下午,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了20多家媒体进行参观报道,220多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自然珍宝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集中亮相。《地球》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7,(12)
正11月29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矿物·宝石与邮票》专题展览正式开幕,展出了"一带一路"50多个国家的地质邮票和邮品500余枚(件),矿物、宝石标本60余件(套)。其中,我国1982年发行的唯一的一套矿物邮票的原型标本——雌黄、辉锑矿、辰砂和黑钨矿,首次集体亮相。一场科学文化盛宴《地球》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会长罗贻声、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有一批特殊的收藏,这些藏品有些或许"貌不惊人",但它们却代表了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视,双筒猎枪、柴达木之宝、地质笔记……这一系列珍贵藏品背后的故事,都饱含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当代领导人对中国地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关怀和鼓舞。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中国地质博物馆一直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也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