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琳地区岩溶水分布规律及找水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珠琳地区岩溶水的分布规律,认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和持续上升、弱透水层的存在是造成自分水岭至排泄区岩溶水的富水性由弱到强及岩溶发育均匀程度由高到低,地下水埋深呈阶梯状降低的主要因素。总结提出了高原斜坡地带岩溶石山区找水要在古溶蚀台面上接近分水岭的地段、溶蚀洼地的扬起端寻找表层带岩溶水,以及悬托的弱透水层之上寻找滞水型岩溶水;不宜在强迳流区、负地形最低部位布井。  相似文献   

2.
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系统分类、特征及勘查评价要点   总被引:9,自引:16,他引:9  
王宇 《中国岩溶》2002,21(2):114-119
根据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的差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岩溶水系统分为三级,对各级系统进行了分类.第一级为岩溶水系统,第二级分为浅循环和深循环岩溶水系统,第三级分别进一步分为裸露型、裸露-覆盖型、裸露-埋藏型及层控型和断裂带型五类基本的岩溶水系统;论述了各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各类型的地下水勘查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桌子山区为西北干旱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00mm。区内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岩溶水是当地重要供水水源。该区岩溶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关系图表明,其样点基本分布在当地雨水线左上方,存在明显的反向“氧漂移”现象,这种现象在作者所见到我国北方多数岩溶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同位素分布是唯一的。通过本区特定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分析认为,本区岩溶地下水中可能存在凝结水的补给,这一观点在2004年8月30日清晨的露水同位素取样分析后得到了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4.
圆梁山隧道桐麻岭背斜段岩溶与岩溶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桐麻岭凝斜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前斜区,特别是部岩溶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岩溶发育深度,岩溶水的发育分布与补给,迳流,排泄特征。  相似文献   

5.
安徽北部岩溶泉分布规律及缺水山区找水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权  王晓明  魏继东 《中国岩溶》1989,8(4):311-318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岩溶泉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岩溶泉划分为三大类型、十一个亚型,对于缺水山区岩溶地下水的寻找具指导意义。在岩溶含水系统中,岩溶泉的形成和分布,可直观反映碳酸盐岩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及排泄的规律。文中讨论了地层富水性的影响因素,指出利用岩溶泉指示富水地貌、地层、构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赋存着较为稀缺的煤种一焦煤,煤田内存在的火区不仪烧掉了宝贵的焦性煤炭资源,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对当地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经查明区内有26处子火区,分布面积约760万m^2,通过煤田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地表指示特征、同位素氡气的浓度相对分布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了区内煤层发火原因,根据桌子山煤田火区特点,建议采用浅剥、深灌与覆盖相结合的灭火方法,并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岩溶水系统特征及调查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7,26(2):131-142
云南省岩溶分布面积110 875.7km2,占全省面积的28.14%。主要分布于东经102°以东、元江以北的滇东片区,以及滇西北、滇西保山至沧源片区。滇西北岩溶区,纵谷深切,岩溶水快补速排,是以江河汇水区为主的岩溶流域。滇西北东部和滇西岩溶区则山间盆地也较发育,也形成以盆地为汇流中心的岩溶流域,岩溶水在盆地中排泄到地表之后再向大江大河汇聚。滇东岩溶区则以山间盆地及河谷汇水区为主要的岩溶流域。云南岩溶区,由于强烈构造运动,断裂交错发育,各时代地层被切割成不同形态的断块或条带,错落分布于不同高程上,加之岩溶含水层与非岩溶相对隔水层在垂向上的间隔分布,从而形成诸多水文地质特征不同、相对独立、不同等级的岩溶水系统。本文岩溶水系统分类分级以岩溶水循环特征为纲,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基本特征差异性进行分类;按照从上到下、由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进行分级。分类力求反映各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共性,便于剖析和归纳总结岩溶水的运动和赋存规律。一级:研究对象———岩溶水。二级:根据岩溶水循环深度和周期长短,划分为浅循环和深循环两类岩溶水系统。浅循环岩溶水系统是指岩溶水循环深度较浅,循环周期在一个水文年内,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明显的岩溶水系统。深循环岩溶水系统是指岩溶水循环深度大,循环周期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以上,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微弱或不受其影响的岩溶水系统。三级:具体的补给、迳流、排泄系统(称水文地质单元),多以地下分水岭、透水性弱的岩土体、断裂以及河流等构成其边界。对于浅循环岩溶水系统,岩溶导水、赋水空间的发育和空间分布受碳酸盐岩的成层性特征控制明显,在勘查和开发实践中,往往将其视为层状含水层组。对于岩溶水的形成、运动、赋存特征,含水层组的埋藏条件起着突出的作用。因而,根据岩溶含水层组埋藏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裸露型、裸露-覆盖型、裸露-埋藏型三类岩溶水系统;对于深循环岩溶水系统,岩溶水的运动和赋存受地质构造控制,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深埋藏层控型,另一类为断裂带型。裸露型岩溶水系统是指岩溶含水层组由岩溶山地补给区延伸至盆、洼、谷地排泄点或带,基本上呈裸露展布。此类系统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导水、赋水空间以溶洞管道为主,岩溶水主要为暗河流,沿暗河有许多落水洞、天窗、溶井、脚洞与其沟通,岩溶水通过这些通道获得补给,岩溶水系统储存调节能力弱,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剧烈。岩溶水流以快速流为主,多以大泉、暗河形式排泄。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是指岩溶含水层组由裸露岩溶山区延伸至松散土层覆盖区,由裸露过渡为覆盖型的岩溶水系统。多分布于断陷盆地和底部存在近期沉积的谷地、洼地区。此类系统由于补给条件好,水循环交替快,允许开采量大,且覆盖型岩溶含水层组具有一定量的储存资源可以发挥调节作用,是一般供水勘查和开发的主要对象。目前,已经勘查和开发的也主要是这类岩溶水系统。这类岩溶水系统的主要特征,一是均可划分为差异很大的裸露和覆盖型岩溶区。前者是岩溶水的补给、迳流区,岩溶赋水空间为不均匀的洞管隙系统,岩溶迳流主要为快速的管道流。后者往往处于断裂的下降盘,岩溶发育相对均匀、连通性好,其水文地质特征等效于多孔介质,地下迳流主要为慢速的扩散流;二是系统水资源大部分从山边暗河出口或大泉排泄到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应以截流提引和建库调蓄开采暗河或大泉为主。但覆盖区往往处于断陷区,岩溶发育深度大,有较大的储水空间和储存量,可同时布井开采,起到调节暗河或大泉枯季流量减少的作用;三是系统内部存在统一的水力联系,当覆盖区过量开采时,首先表现为袭夺暗河和大泉流量,甚至导致其干涸,进而造成大范围水位持续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引起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因此,必须按系统完整地进行勘查评价工作,系统规划开采方案。裸露-埋藏型岩溶系统指岩溶含水层组由裸露岩溶山区延伸至其它非可溶岩埋藏区,由裸露型过渡为埋藏型的岩溶水系统。这类系统的特征与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基本相同。但埋藏型岩溶含水层组赋水空间以发育较均匀的网状岩溶裂隙为主,富水性及透水性更为均匀,一般都赋存承压水,水质优良,动态稳定。这类系统的卫生防护条件和环境条件更好,埋藏区在岩溶含水层组上覆岩层完好的条件下,与上层潜水及地表水基本无水力联系,不易产生含水层污染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此外,埋藏型岩溶含水层组的分布可能达到盆地、谷地边缘山坡之上,更有利于利用。深埋藏层控型岩溶水系统,是指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埋深在数百至数千米以上的岩溶水系统,这类系统富水性均匀,富含承压水,其富水性、水温、水质主要受埋深和构造控制,基本不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循环周期在数十年以上。在断裂作用强烈的断陷盆地区,多赋存有水质优良的热矿泉水。断裂带型岩溶水系统,是指沿断裂破碎带形成的带状或脉管状岩溶水系统,靠裂隙及破碎带导水,在地形高差产生的水压差以及地下水温差作用下,形成地下水对流系统。具有系统分布范围狭小,对流通道分布随机,循环深度大,循环周期长,水位、流量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小,较为稳定,水温较高的特点。当对流通道通过浅部孔隙、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组时,一部分深循环水流会扩散到这些含水层组中,在深循环水流通道附近形成一定范围的囊状或带状水温异常区。对于浅循环岩溶水系统岩溶水的调查评价。裸露型岩溶水系统,应重点通过遥感、水文地质测量、洞穴探测、取样分析、地下水动态观测和示踪试验等手段,查明岩溶水补给和赋存条件、暗河系统的埋藏分布、各类岩溶水天然出露点和富水块段,以及岩溶水动态和水质、岩溶水系统的储存调蓄能力和人工调蓄的条件、地质环境条件。水资源评价以水文分析法为主;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及裸露-埋藏型岩溶系统,勘查工作应根据裸露区、覆盖(埋藏)区的不同特点布置,裸露区的勘查要点基本上同裸露型岩溶水系统。对于覆盖(埋藏)区,主要应用物探、钻探、抽水试验、连通试验和取样分析测试等手段,查明:含水层组的埋藏分布及边界,与裸露型岩溶补给、迳流区的关系,岩溶水平和垂直分带,含水层组的富水性,富水块段的分布位置,迳流场特征,盖层的稳定性及其它环境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等。这类系统岩溶水资源主要是降水渗入(灌入)补给量,一些地区还有部分地表水渗入、系统外含水层的越流补给量,在气象因素影响下,具有年和多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但这类系统一般具有较大的储存量,在枯水期可对开采量起到调节补偿的作用。因此,水源地均为调节型。岩溶水开发利用,通常采取截引裸露区的大泉或暗河与在覆盖(埋藏)区打井调节的方式联合开采。由于裸露区与覆盖(埋藏)区水力联系密切,因此,对于岩溶水允许开采量的评价,必须系统地进行,应采用裸露区的统计或灰色模型与覆盖(埋藏)区的确定性模型联合模拟评价。深循环岩溶水系统岩溶水的调查评价,应根据层控型岩溶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其勘查手段主要以区域水文地质测量、物探、钻探、抽水试验、水化学分析、地下水测年、水位观测等手段,查明系统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及地质发展史、含水层组的埋深、分布及厚度、富水性、盖层类型及特性、基底类型及特性、以及系统的侧向构造边界,取得有关参数。通过地下水迳流场、温度场、水化学场的分析,结合测年结果,确定地下水有无补给及其循环速度。这类系统一般只能获得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其补给量有限,循环速度慢,开采量主要是储存量,水源地多为非稳定的消耗型水源地,开采方式主要为井采。这类系统有条件应用确定性模型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断裂带型岩溶水系统,根据其水文地质特征,适宜采用水文地质测量、动态观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测年等手段,查明地质背景、导水构造特征、导水通道及泉点的分布、水量、水质及其动态。这类系统以提引泉水开采为主,在深循环水流通道附近形成一定范围的囊状或带状水温异常区的条件下,也可适量布井开采。允许开采量的评价以泉流时间系列分析为主。  相似文献   

8.
9.
黔西北地区岩溶水系统划分及找水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伟  向群 《贵州地质》2010,27(1):49-53
黔西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水系统小型多样,传统的岩划分方法难以较准确地刻画溶水系统特征,本文根据区内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水文网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控制,提出一种将岩溶水系统划分成封闭型和开放型系统的新方法。以新的划分方法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开放型岩溶水系统中有利地下水富集、适宜成井的微观条件,指出了不同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丰城矿区长兴灰岩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开发利用周殿祥,周锦中(江西煤田地质195队丰城市331100)1前言丰城矿区位于丰城市赣江以西,地垮上圹、曲江、尚庄三镇,东西长16km,南北宽10km,面积约160km ̄2。区内开采煤层为二迭系龙潭组B、C煤组...  相似文献   

11.
钟辉  刘桂香  宋维民  郝原芳  刘琦  伍月 《地质与资源》2013,22(6):460-463,487
突泉地区出露中二叠统大石寨组的中性火山岩.通过薄片鉴定并结合长石矿物成分分析,确认为角斑岩.详细描述了角斑岩的手标本特征及显微镜下光学特征,采用电子探针测试技术,分析了其中的长石化学成分,并计算了长石的晶体化学式.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长石成分由95%以上的钠长石分子及小于5%的钙长石和钾长石分子组成,从而确认岩石中的长石为钠长石.将分析数据投到AbAn-Or三角图中,进一步确认该中性火山岩中的长石为钠长石.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确定突泉地区存在角斑岩.角斑岩的发现,为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进一步认识晚古生代时期区域大地构造发展演化历史提供了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取样、钻井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应用SPSS分析软件、地下水污染分析软件,得到鄂伦春地区区域地质条件、地下水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特征.认为鄂伦春自治旗地下水铁、锰含量受东北地区铁、锰土壤高背景值控制,含量普遍较高,引起地下水色度和浑浊度升高.地下水中As、SO42-、NH4+、NO2-在不同区域质量浓度值相差较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铁、锰、色度、浑浊度、pH值、硫酸根、氟离子含量高,造成部分井位地下水达到Ⅳ类水标准,基本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使用.在充分认识这一区域地下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查汗套海滩生态建设区地下水潜水流动系统由上更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3al)、中更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2al)、基岩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全新统风成砂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4eol)以及全新统冲积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4al)组成.其中主要开采地下水目的层为Q3al,其他子系统都为Q3al子系统地下水的补给系统之一.Q3al、Q4eol及基岩潜水流动子系统都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最终通过Q3al的东侧边界排入黄河.在天然条件下,Q3al子系统在洪峰、凌汛期受黄河水补给,其他时期排泄于黄河.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岩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区内出露变质岩系为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和新元古界震旦系加疙瘩群.侏罗纪中-酸性岩浆岩活动强烈.基底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向,在侏罗纪形成一系列左行的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伴随的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金矿化体呈脉状、透镜体状发育在变质岩系、黑云二长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内或变质岩系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受左行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与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金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化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成矿热液属富碱质的、具有弱还原性质的岩浆热液.依据区内金矿成矿作用特点,总结了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北红格尔苏木中蒙边境一带开展1:5万区调时,根据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沉积环境等,对建组于该地区的奥陶系乌宾敖包组进行了重新厘定.重新厘定后的乌宾敖包组为原乌宾敖包组中含三叶虫、腕足等化石的一套板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等,具浅海陆棚沉积特征的地层.该地层的重新厘定对本区开展找矿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建军  冯骥  李鹏 《地质与资源》2018,27(2):160-165
阿拉善地区横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华北地块、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具有潜在的找矿前景.根据这一特殊的成矿地质环境,对该地区已有矿床(点)的分布、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雅干-哈日奥日布格、塔木苏格拉格-本巴图、阿贵庙-叠布斯格3个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并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床为石英脉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海西期的岩浆岩和白乃庙组的绿片岩中。海西期的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的金丰度值为9 0×10-9~15 0×10-9,矿石铅同位素与海西期斜长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反映成矿母岩可能为矿区的海西期岩浆岩;硫化物铅同位素的Δγ和Δβ值及硫同位素δ34S值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岩浆岩有关;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水值、计算得出的δ18O水值和方解石的δ13C值表明成矿流体起源于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体制发生转换后,于伸展地球动力学环境下进行的,成矿期控矿构造均呈张性,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Au在成矿热液体系中可能与Cl-、HS-结合形成络合物或与H3SiO-4结合形成AuH3SiO4并发生迁移而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克勤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8,12(4):586-590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7属11种,即Tingiacarbonica(Schenk)Hale,TpartitaHale,PlagiozamitescfoblongifoliusHale,SphenopterisnoriniHale,SnystroemiSze,StenuisSchenk,PecopterisandersoniHale,PlativenosaHale,Taeniopterissp,Caulopterissp,PterophylumdaihoenseKawasak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谢尔期(A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相似文献   

19.
张赋  郑萍  贾林柱 《地质与资源》2012,21(6):535-539
对哈多河-阿尔本格勒地区二叠纪花岗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岩、花岗斑岩锆石U-Pb SHRIMP年龄分别为133.2±1.7 Ma和127.0±2.0 Ma,为早白垩世.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花岗斑岩均为钙碱性岩石,为S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分馏较为彻底,无明显的铕异常,与区域内典型二叠纪花岗岩(SI型)没有明显区别,表明在燕山晚期该地区具有碰撞造山晚期的复杂构造背景,暗示自华力西期至燕山晚期经历了多期次的碰撞造山作用,岩浆活动与古亚洲洋构造域转换、叠加滨太平洋构造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第三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吟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5,9(2):179-183
本文探讨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第三纪地层划分问题,阐明了区调工作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利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了始新统伊尔丁曼哈组的存在,并将中新统通古尔组细分为三段。运用不整合面、古地磁、孢粉和化学分析资料对必鲁图东南的新第三系进行了分解,从原定的通古尔组中划分出了宝格达乌拉组。对原定的宝格达乌拉组进行了重新认识,将其更名为塔木钦塔拉组,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