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占福  马涛 《地理教学》2014,(10):47-51
正一、定位是前提——运用地图,建立"心理地图",学会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就要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理解区域的前提。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2.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27-32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图知识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经纬网图中方向确定、空间定位和时空计算。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经、纬线(度)的特点。方向确定需要立足东、西经度及南、北纬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我们学习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更离不开地图。要对照地图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  相似文献   

4.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07,(10):15-16,38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高考关注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很多试题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区域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高考对学生空间定位准确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必须做好区域地理的针对性复习。  相似文献   

5.
张文 《地理教学》2014,(14):22-24
本节的内容设计主要是依据新课改精神与迁安一中提出的"三熟"理念和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第二,指导学生在新材料新知识情境下提取信息,实践联系理论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理研究者的地图空间认知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研究者的地图空间认知过程,经历了地图的感知觉阶段、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其对地图的认知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已有的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空间认知有重要的影响。知觉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的两个阶段,是两个阶段的有机结合;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心象地图的记忆则是构成心象的元素和组织这些元素的关系分别编码储存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空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地理研究者认知地图空间的核心;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电子地图是人们进行地理空间信息应用与认知的重要载体,而性别差异影响着地图空间认知的结果。该文通过一系列地图认知实验,分析了不同性别在观察地图、认知地图、形成心象地图和表述地图信息过程中的差异。实验表明,男性对空间关系较为敏感,而女性对要素注记、形状、位置及空间面积的认知能力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空间位置是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通过准确的空间定位,正确解答与区域有关的问题。笔运用幻灯片,加强区域空间位置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乐敏 《地理教学》2010,(7):25-27
地图素养指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形成的基本地图技能和利用地图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它的核心是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地图技能也就是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技能,主要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地图是包含着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往往是从纸上地图的记忆、理解、运用中所形成的。它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获得一种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认知。笔者利用数学中的象限法和地理的空间信息相结合构建心理地图,取得较好效果。下面以世界的区域空间定位训练为例,介绍具体的心理地图的训练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玮航 《地理教学》2004,(10):27-28
“中国的水系与河流”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为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本节课确定(1)知识目标:即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水系、流域、内外流河的概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研读地图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不同类型地图推测地理特征的技能;(3)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综试题出现了“区域背景、系统内容”的命题趋向。在区域地图的判读中,根据区域图所具有的地理信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成为进行区域地图判读的第一步。那么,怎样进行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复习呢?  相似文献   

13.
宗宏伟 《地理教学》2019,(11):33-35,30
在地理课堂中要经常使用地图。地图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地图能化繁为简、概览全局,能展现全球要素的空间分布、时空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助手"。将前沿的地图技术融入地理课堂,不仅能活跃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俊友  朱良 《地理教学》2013,(10):12-14,45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的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  相似文献   

15.
周意鸿 《地理教学》2012,(18):43-44
新课标要求学习区域地理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的方法,而非大量记忆一些分布类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提升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记住区域的物产加地名。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下列误区,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总结如下。【误区一】对于地理分布类知识,我们还是强调学生去记忆。如埃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临海)、地形类型、河流和城市等等。而在新课标中,对于地理分布类地理知识,如位置、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只要求结合相关的地图,能够从地图中找出来就行。如2012年长沙中考试题的第27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称"中国中  相似文献   

16.
陈书来 《地理教学》2014,(13):30-31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心中有图"是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秘笈"之一。相关教学论文也有不少关于画世界轮廓图、中国简图方法,如"一笔画图法""板画法""简图法"等。这些画图法有的"专业性"太强,只有少数师生能掌握,有的缺乏经纬度量化等而略显不足。下述画图法学习者易于掌握,画法简单、适用,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一、数形结合经纬网,画世界轮廓图在作业纸上,先画一条横线代表赤道(0°),靠西侧位置画三条等距离且平行的经线,分别代表经线40°W、80°W、120°W。  相似文献   

17.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07,(10):10-1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应把地图的运用列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体要求。”我国现行教材也明确指出:“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掌握阅读、使用地图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吴春霞 《地理教学》2014,(15):33-37
一、地理课堂中"点·线·面"的内涵 "连点成线,以线构面"是以运动、变化、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的感性而生动的描述。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借助于动态的描述与辩证的思维方法建构"点·线·面"。地理课堂中的"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以及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陈顺瑜 《地理教学》2014,(21):29-31
影响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比如:1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技能、地理学习的兴趣等;2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对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等。因此,本文以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例,通过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分析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划分,七年级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两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相晓东 《地理教学》2014,(19):62-62
1."话"说图——用语言表述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体验"图文转换"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说地图"时空,充分利用学生骨子里喜欢被承认是发现者的天性。运用"慧眼识图",让学生静心观察地图,与地图对话,调动原有的阅读地图经验,并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话说地图",培养学生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体验图文转换的思维过程。在班级中交流、展示思维成果,相互碰撞、质疑、互动生成、集体共享,感受对地图的再认识、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