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晓  周维国  刘永花 《地理教学》2021,(14):12-15,24
依托于地理学"一般性"与"特殊性"原理的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和运用更加明显,其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然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原理的解读不够充分,对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复习的针对性不强.本文通过充分解构与剖析地理试题中所体现的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认识了地理试题中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辩证关系,呈现了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原理对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分析,将学生的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水平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根据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地理试题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尹梁明  殷清眉  徐建华  叶超 《地理研究》2018,37(10):2087-2095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和教学对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既有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传统,也有对地方特性的强调,二者间的紧张关系是地理学思想史的一个主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后结构、后人文、关系地理学等众多学派涌现,其核心争论正是追求一般性还是特殊性。聚焦该问题,以《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一书为典型案例,通过梳理地理学思想流派更迭的简史,总结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并指出未来中国地理学思想研究和教育的核心在于批判性。只有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实践,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科性质及其演变历程,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普及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冯萍 《地理教学》2014,(23):1-1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黄京鸿教授主编,是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素质,组织编写的继续教育教材之一。《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反映了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中地理学科美育的研究成果;以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美育理论、地理学科教育学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胡永泉 《地理教学》2014,(15):57-58
英国学者R.J.约翰斯顿在《哲学与人文地理学》中说:"科学的功能……就是建立普遍规律来概括所论科学关注的经验事件或客体的行为,从而使我们将关于孤立的已知事件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对未知做出可靠的预测。"地理科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地球表面的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并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做出科学的预测。因此,归纳推理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16,(6):1229-1229
2016年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项目旨在建立"中亚区域科技问题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与中亚国家科学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亚洲中部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化、实质化和深层化。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最近安徽省特级教师评选的上课环节中,对人教版的这一节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的举例及案例运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教学目标偏离主题,也使评委很迷茫。我的理解是:有关"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规律进行论证,认为楚义芳同志在《地理学的逻辑方法与基本法则》一文中提出的“地理学公理”不能成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一个公理体系不适合于地理学,而经验假设则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高泳源 《地理研究》1992,11(1):87-90
自近代地理学建立之日起,一百多年间,关于地理学性质的讨论,始终绵延不绝,贯串着整个地理学思想史。这次,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发起的地理科学大讨论,已在全国地理学界引起普遍反响,热烈地讨论着。固然,钱学森同志所说的地理科学并不完全等同於我们日常所说的地理学,就科学分类上所居的层次而论,地理科学显然高出於地理学,是没有疑问的,但二者有其辐合一致的地方,也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9.
何平 《地理教学》2014,(13):24-27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形式各异、个性化、富有创意的课时教学设计层出不穷,地理教学正步入一个精彩纷呈、创意无限的时代。但是这些精彩的课时教学设计往往难以走进"寻常百姓家",局限于教学研究、展示交流的成分更大一些。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1为了体现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这些课时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目标多为"零起点",现实中教师不得不减少一节课的教学容量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课堂因"容量不足""效率低下”而备受诟病,降低了推广的价值;为了体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性,这些课时教学设计往往会出现培养目标与其他课时简单重复的状况,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王幼俊 《地理教学》2014,(21):17-18
地理学是关于空间的科学,空间是对地域的几何抽象。地理学要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是指要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空间变形及空间分析。高中阶段"地球的运动"部分要求学生对各种光照图进行转化,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学生对该内容学习时往往感觉困难重重,这是空间思维能力缺乏的一种表现。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干预,突破该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印娟 《地理教学》2014,(21):40-4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在教材的编排上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体验,在内容板块中选择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在课本中适时安排"活动",引导学生就某地理现象、事实或者原理进行探究,通过活动的探究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让活动贯穿课堂"的响亮口号,在现有课时的限制下,每章节的"活动"板块,是全盘利用还是有所选择?活动与问题研究能否相结合?设计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呢?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一般法则是把个别的、局部的、分散而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综合,从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是共性知识,是地理的核心知识。地理主要有三方面的一般法则:(1)地理规律类(如分布规律、过程规律)(2)原理性(如气候因素、要素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讲究"形神兼备",要做到"形散神不散"。所谓"形",就是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是一种外在的形态。所谓"神",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透彻理解和深度把握,也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是"神"的基础和依托,但是仅有"形"的课堂教学显得空洞;"神"是"形"的拓展和升华,但是仅有"神"的课堂缺乏活力。只有"形"与"神"俱备的课堂教学才是既有活力,又有成效的课堂,这是教师应当追求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4,24(3):257-263
所有科学的主要任务都是建立数学模型,如果地理学想要发展成为一门标准科学——而不是走"例外主义"的道路,根据简单的逻辑法则可以判断,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数学理论、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其中数学方法和模拟实验必将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至于实验室实验,可用调查取证进行有限度的补充。未来地理研究的数学规范化和定量分析主要借助后现代数学工具(分形几何学和混沌数学等),而模拟实验则需要倚重仿生数学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区域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因此,地图成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教学,实际上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丰富多样的地理图表,由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和事实等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原理,并进一步认识其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之指导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未来地球"的重要内容和宗旨基础上,分析了这个文件产生的大背景,指出这份框架文件最为不寻常的地方是强调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合作。文章认为钱学森和黄秉维先生20年前的一系列教导具有惊人的前瞻性和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环境变化的严峻态势和近年来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着重论述了实现地理学研究转型和发展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的机遇、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原理及思维方式,离开实例很难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造就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区域中某一地理要  相似文献   

18.
周霞  朱修芳 《地理教学》2012,(12):37-39
课堂中挖掘"乡土材料"蕴含的地理内涵,用地理原理探究生活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不用说教,而乐于遵守",能很好地兼顾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的考量。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思想“关联法则”认为,在产业的区位选择中,经济活动主体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活动主体与区位因素的关联性应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提出了三条教学策略:明确经济主体的内在性质及需求,寻找与区域中区位条件的关联性;基于关联法则,从事实出发理解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从关联法则出发,渗透区位因素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并据此进行教学实践示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生产网络范式"取代了"现代企业范式"成为世界生产组织方式的主流,随之生产网络成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生产网络的理解,概括了生产网络所具有的几个重要特征,对生产网络在不同尺度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总体上看,生产网络对解释各尺度经济现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相比国际、区域和全球等大尺度生产网络的广泛研究,国家和地方中小尺度的生产网络明显受到忽视。事实上,在大尺度生产网络的研究基础和背景下,国家生产网络在构建国家创新系统上、地方生产网络在分析地方经济上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