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陕西西乡河西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壳化石是继依迪卡拉软躯体动物群之后,首先在地史上出现的多门类带壳动物化石。本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和欧美等许多国家对小壳化石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我国许多单位和地质科学工作者(陈孟莪、钱逸、余汶、何廷贵、蒋志文、刘第墉、陈忆元、罗惠麟及湖北地矿局三峡地层研究组等),通过对扬子地台区小壳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我国寒武系第一阶——梅树村阶,并划分出三个化石组合带。近年来,将小壳化石的出现作为震旦系—寒武系  相似文献   

2.
选择层型剖面,确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是目前国际地层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研究小壳化石组合及遗迹化石序列的成果,指出这些成果对确定国际及我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意义。文中简略回顾了我国研究寒武纪最早期带壳化石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历史,指出我国是开展这一学科的较早的国家之一,而滇东又是它的发源地。对小壳化石的涵义进行了厘订,认为必须赋以时代概念。建立了我国梅树村阶的三个小壳化石组合,讨论了它们的特征及主要组成。首次建立了我国梅树村阶遗迹化石序列的四个序次,代表古陆边缘浅水环境中含磷岩系的遗迹化石序列,讨论了它们与带壳化石及其它化石之间的联系,并就其中发现的具有全球性对比意义的二属,阐明梅树村阶遗迹化石序列的重要地位。最后,作者根据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确立的原则,讨论了中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文中对小壳化石来划分这条界线的理论根据、“爆发式”出现的理解以及生物带壳演化的原因和同时性进行了概略的讨论。并提供了含小壳化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古地磁测定资料。  相似文献   

3.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79,14(3):279-282
我国寒武纪早期含磷岩系中产出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其层位居于含老三叶虫动物群的层位之下。这个动物界早期演化的第二阶段--从软身躯演化而来初具硬骨髂的阶段,目前研究甚差,绝灭种类甚多,许多化石是分类位置未定的。1975年后,笔者和其他人先后在四川省峨眉县麦地坪,贵州省织金大院及湖北省宜昌县天柱山的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中,用化学法处理出大量图钉形态的小壳化石。  相似文献   

4.
滇东梅树村剖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中产有大量遗迹化石。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基本弄清了遗迹化石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演化特点,并由此证实了利用遗迹化石进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划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应划在节肢动物三叶虫遗迹和(或)复杂的非三叶虫遗迹第一次大量出现的层位之底的划分方案。根据此方案,梅树村剖面的达条界线应划在中谊村段第7层之底。同时根据该剖面小壳化石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遗迹化石和共生小壳化石的演化关系,发现二者的繁盛期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5.
四川峨眉、甘洛等地寒武纪早期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震旦系上统上部至寒武系下统最低三叶虫化石层位以下,发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遗迹化石。它们从寒武系底部向上,逐渐丰富多样,并与小壳动物化石同时存在,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中寒武世小壳动物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志文  黄昭碧 《地质论评》1986,32(4):317-324
在海南岛崖县大茅峒剖面大茅群中上部含磷层中发现十分丰富的Ordian-Templetonian阶小壳化石群,与中寒武世三叶虫、古介形类、腕足类等共生,时代属中寒世早期无疑。填补了我国小壳化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大茅群含磷层中小壳化石本文记述了17属、10种、4末定种、3相似种,其中2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7.
蒋志文 《云南地质》1990,9(4):308-312
研究前寒武系—寒武系过渡生物事件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壳化石最早出现在Chua-ria—Vendotaenia带之上。 90年6-7月,笔者应邀观察了伊朗北部Alborz山区Valir-abad剖面,确认在Soltanyeh组下页岩下部Chuaria-Vendotaenia带上限之下约50米处最早出现小壳化石。经采样、鉴定,有:Rugatotheca typica He,Cambrotubulus sp.,Coleolella billingsi(Syss.),Hyolithellus tenuis Miss.,H.vladimiovae Miss., Olivooides blandes Jiang.这是迄今知道最早出现的小壳化石,对探讨带壳生物演化初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门县杨家坪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川、黔、鄂等省,相继在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发现了作为划界依据的多门类小壳化石,在地层古生物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前年,我们在石门县杨家坪测制早寒武世地层剖面时(图1),首次在下寒武统杨家坪组之底部获得有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这一新的发现,为我省“台型”沉积区的震旦—寒武系界线的正确划分与区域对比,提供了较确切的古生物依据,为有关湖南梅树村阶古动物的研究及其地质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限工作组自1972年至1981年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第29项的工作小结。关于作者意见中的界限位置于1981年一季度已得出轮廓。所附两图示全球范围内该项目研究的区域以及选定的关键剖面内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限位置所考虑到的暂时结论。这方面在巴黎(1974)和剑桥(1978)工作组会议中也有了大体轮廓。最后,文中讨抡了古杯纲化石带、托马特(Tommotian)小壳化石、遗迹化石和三叶虫的地层价值,并注意到今后几年内应继续考虑下述主要问题: (1)全球界限剖面和界限点的位置和有代表性的地区,可能在亚洲。 (2)洲际对比。 (3)古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笔者等在大连棋盘磨等地的金县群兴民村组中部王家坦页岩段页岩层中发现后生动物类水母化石;在金州北山等地的葛屯组页岩层中发现类水母化石、蠕虫化石、可疑小壳类化石和后生植物宏观藻类化石等,丰富了我国震旦系的古生物学内容,对辽南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厘定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宁强选将坪地区地处扬子地台北缘,是我国下寒武统梅树阶地层发育较全、小壳动物化石比较丰富,且是开展地质研究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五十年代就发现有古老的动物化石,七十年代中期引起了一些地层学者的重视,开始了小壳化石的研究,但对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  相似文献   

13.
应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寒武纪地层分会、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的邀请(经费上得到瑞典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笔者于1986年5月11日至18日出席在瑞典乌普萨拉召开的国际早期骨骼化石分类学及生物地层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51名,除我国外,还有来自美国、瑞典、波兰、德国、印度、澳大利亚、苏联、伊朗、芬兰等国,大都是本学科各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带头人。会间,学术活动是十分活跃的。讨论的主题是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划分中起关键作用的小壳化石的分类及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寒武系杜庄组盛吉虎王卫刘成社尉向东(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刘印环等曾在河南确山地区测制辛集组剖面时发现了华北寒武系最低化石层位,并将含化石的灰黑色碳质页岩划归辛集组一段。作者在1∶50000区调时重新测制剖面,发现一套含磷砾细砂岩,沉积超覆于碳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有关寒武系生物地层的材料大都来自露头区,而鲜见于钻井材料。依据塔里木盆地中石化的11口探井及中石油的库南1井,报道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发现小壳化石、微古植物等15个门类的微体化石(小壳类及牙形类58属73种,微古植物29属30种),其中软舌螺类Paragloborites,Circotheca,...  相似文献   

16.
潘时妹  冯庆来 《地球科学》2021,46(1):136-147
对湖北宜昌地区滚子坳剖面寒武系纽芬兰统幸运阶顶底界线的位置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通过切片法及酸蚀法对61个样品进行系统处理,获得了大量的小壳化石、疑源类化石及其他分类位置未定化石.系统鉴定和描述了23属44种.根据具刺疑源类化石Asteridium和小壳化石Protohertzina sp.的首现位置以及无机碳同位素BA...  相似文献   

17.
云南的寒武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对云南寒武系调查研究的成就,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新进展。首次将云南的寒武系作了地层分区,划分为2个一级地层区,6个分区及8个小区。将云南的寒武系作了划分,建立了标准地层系统和化石带。下统以滇东分区的梅树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及龙王庙组为标准;中上统以滇东南分区的大丫口组、田蓬组、龙哈组、歇场组、唐家坝组及博菜田组为标准,共分为10个组25个化石带。各分区亦作了分组和化石分带。本文讨论了云南寒武系的上、下界线及分统界线,寒武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概况及生物群特征,共划分为10个时期进行了论述。其次,云南的寒武系与国内四川、贵州、湖北及华北等省区的作了比较,同时与邻国越南、缅甸、巴基斯坦的亦作了对比。阐述了云南不仅在国内是研究寒武系的一个重要地区,而且在国际上研究寒武系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贵州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贵州的震旦系、寒武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解决华中—西南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及其对比的重要地区。1974年以来,不少单位在织金、纳雍、清镇和习水等地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带壳动物化石。本文着重讨论贵州震旦系、寒武系的分界,及与相关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成果表明,辽南及邻区寒武系底部层位为产Megapalaeolenus灰岩之下的含小壳动物化石的紫红色陆源碎屑岩层。震旦系顶部层位为产宏观藻类化石的重力流沉积岩系。这一结论改变了以往将寒武系底界置于产Megapalaeolenus灰岩之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湖北秭归庙河早寒武世水井沱组燧石层中的微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尹崇玉  丁启秀 《地质学报》1992,66(4):371-380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秭归庙河早寒武世水井沱组底部,燧石层岩石薄片中发现的徽化石9个属、9个种和3个未定种(包括1个新种)。依据这些化石材料,论证了本区水井沱组底部这一化石层位可能相当梅树村阶小壳化石第2—3组合带。为解决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