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介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应急救援协同联动系统架构与设计,阐述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各模块功能,并以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灾情获取和多方协同联动为例,展示了地震灾区公众、现场指挥部和协同联动成员等多方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初步实现地震灾情信息获取和应急指挥的数字化和平台化.结果 表明,作为当前新型应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构建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转化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并将网络地震灾情信息与地震烈度相结合,进行地震烈度判定,从而对地震应急期的烈度快速评定结果进行修正拟合。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主要由无人机飞行平台、飞行控制系统、遥感系统、软件系统和无线电遥控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特点,是快速获取震后灾情信息的重要手段。结合四川高原山区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对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在四川高原山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在高原山区的应用将在提升地震灾情现场勘查能力,迅速获取灾情信息,增加救灾工作的时效性,及为后期科学考察提供辅助信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地震烈度分布信息是进行科学救灾的依据,目前常用的烈度判定方法尚不能很好地兼顾准确性和效率。近年来,地震灾情信息快速获取手段的不断丰富,使得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海量地震灾情信息成为可能。根据地震烈度标准和现场调查规范,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将这些迅速汇集的多源地震灾情信息形成有机整体,据此快速判定地震烈度,可以有效地解决烈度判定的准确性与效率兼顾的问题。通过分析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中灾情信息的内容和分级,建立多源地震灾情信息与烈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该系统在"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获取到的多源灾情信息为例,运用融合后的多源地震灾情信息进行烈度判定。结果显示,判定结果与实际科考烈度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测绘信息智能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应急测绘信息对于全面获取震区灾情,针对性援救震灾地区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针对震区的测绘信息以独立分类形式存在,缺少数据关联性,在整体信息获取上存在较大缺陷,其地震应急响应能力较差。提出地震应急测绘信息智能综合处理方法,构建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设计地震灾情辨识框架;通过判断地震灾情辨识框架,提取地震灾情测绘信息的特征向量,得到地震灾情信息关联规则集,引入测绘数据融合算法,将获取的地震灾情信息进行智能融合,获取地震灾害测绘情况的信息融合结果,实现地震灾情的智能综合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地震应急测绘信息智能综合处理方面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为我国震后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震灾情调查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地震灾情调查的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地震灾情调查系统的框架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国家地震安全社会服务工程项目中已实现的地震灾情调查系统.同时,考虑到新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对国家地震灾情调查平台的手段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讨论.  相似文献   

7.
郭红梅  张莹  赵真  张翼 《地震研究》2019,42(2):210-217,I0002
阐述了基于天地图的地震灾情综合研判系统建设目的、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灾区基础背景信息与快速评估结果的查询和可视化,多源灾情信息汇聚,灾区范围、次生灾害、交通震害等主题综合研判,以及研判成果产出等功能,为开展灾情协同综合研判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为震后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灾情信息支持,有效支撑了地震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斌  甄盟 《震灾防御技术》2020,15(1):165-175
为解决现有震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地图要素更新不及时、使用涉密等问题,研究以天地图公共数据平台为底图和数据资源、以现有计算模型为骨架、以ArcEngine为GIS开发平台、采用C/S结构开发基于天地图数据平台的地震应急评估决策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地震触发、震害评估、应急辅助决策等,在系统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基于通用标准和用户定制的开发思想,实现数据和应用的标准化,使其成为地震应急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和开展地震信息服务的必要支撑,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9.
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互联网地震灾情信息的特点,参考以往研究对灾情信息的分类情况,遵循已制定的信息分类编码的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结合地震应急响应和处置的需求,紧紧围绕方便计算机存储、查询和使用,服务于灾情会商、影响场判定以及应急救援指挥决策工作的目的,采用最基本、最常用的线分类方法,将互联网地震灾情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在分类基础上,利用层次码编码方式,制定出适合实际应用的灾情信息编码规则和编码结构。以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例,利用互联网收集的灾情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及反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地震灾情信息的灾区范围和受灾程度分布图,与实际调查发布的烈度分布图的范围和受灾程度较为接近,体现出本文分类体系和编码结构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大陆地区灾害地震目录为基础,选取2010—2019年灾害地震的互联网信息,提出基于百度搜索引擎的信息获取技术,并以“时间、地名、震级”为关键词,设计一套URL生成规则。使用该技术进行百度检索,得到前100个站点的主体文字信息,建立地震信息基础语料库,形成灾害地震的网络灾情信息获取方法;通过采用已有的停用词词库剔除无用信息,对爬取到的信息进行初步清洗工作,进一步深入挖掘隐含信息,探索灾害关联关系,为震后互联网灾情信息快速获取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问题,探讨了地震应急信息汇聚与发布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汇聚破裂过程、快速评估、辅助决策等各类地震应急产出,实现了各类地震应急信息的自动汇集、全流程模型计算、综合展示等功能,在地震灾情决策支持及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地震现场调查,费时费力,为第一时间快速了解灾区灾情,以便尽快做出救灾决策,指挥调度救援力量,引进新的技术手段辅助获取灾情信息十分必要。进行了无人机技术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地震的应用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了地震极灾区库孜滚村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震前GF-1遥感影像数据及地震现场震害调查数据,获取极灾区灾情信息。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采集极灾区遥感影像,有利于对灾情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估。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结合震前遥感影像和地震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区域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损毁程度遥感解译,可快速获取灾情,无人机技术在地震应急方面应用效果显著,为灾情评估、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萍 《四川地震》2020,(1):34-39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50余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表明,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在全面梳理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并借鉴日本和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出台《自然灾害防治法》、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适时修订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职权主体的法定职责任务,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获取多源异构灾情信息,以多源灾情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为研究对象,针对单体系统存在灵活性差、性能低、资源消耗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在分布式环境下利用Spring Cloud框架,通过业务划分,设计独立模块的微服务,同时加入熔断器、消息队列等组件,缓存处理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灾情数据实时获取、灾情编码入库、地震灾情速报产品实时发布以及灾后应急管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微服务架构,系统扩展性增强,并发性能得到提高,提升了灾情数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震情会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震情会商决策支持系统(SSCDSS),该系统是基于组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而构建的,它实现了监测数据、历史震例、灾情数据等的集成与管理。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震情会商流程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完成了震后趋势判定、应急启动判别等专业决策支持模型的集成与管理等功能。该系统采用了 B/S 和 C/S 混合结构,所有功能模块实现了无缝拼接。  相似文献   

17.
邹霞玲  彭绍琴  皮依标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111-1117,1130
当前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采用有线网络对人工指挥台进行数据传输,易导致灾害条件下受损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通监控结果,存在地震实时监测信息准确性低、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该设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交换的网络拓扑采用ZIGBEE实现通信。基于VS.NET基础设计系统架构,通过地震的现场指挥部建设支持可视化的调度指挥台,实现综合调度和集中指挥的目的。系统中智能地震救灾控制中心采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智能运算,实现对地震检测区的精准、高效检测和工作指导。通过数据采集交换与应急调度平台,监测地震实时监控与设备使用情况。采用地震救灾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对物联网中地震区域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分析,系统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地震救灾信息多视角的全面处理。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测算结果实时性高、功耗低,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为基础,分析太原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适应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需求,发挥新媒体宣传的优势、创新科技成果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科普宣传更大程度地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能在搜救地震受困人员时,实时监测灾区情况,增强实时性及降低搜救误差,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地震受困人员应急搜救中的应用,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地震应急搜救系统,采用RFID识读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上,再反馈至灾区信息处理子系统中的监测防御模块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开启射频模块,命令现场报警装置响应报警应急搜救信号;通过蚁群算法获取最优搜救路线,及时搜救地震受困人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可有效搜救地震受困人员,且系统的吞吐率高达90%,搜救准确率均值高达97.6%,耗时均值仅为0.88 h,具有较高的搜救准确率和搜救效率。  相似文献   

20.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进一步提升震情服务水平和能力,拓宽地震信息发布手段和渠道,扩展服务覆盖范围,智能化、规范化震情值班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B/S架构,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3层框架结构,结合API混合加密和数据源监控技术,设计开发震情值守信息服务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接收,增加了地震信息服务产品种类,使震情值班工作更加智能、规范,有效提高了地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