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南丘陵农业自然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江南丘陵区域的农业资源条件,探讨该区域发展经济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开发、产品开发、产业开发、区域开发和市场开发中应注意的若干理论问题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业自然资源据其在农业利用过程中的地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成农业自然资源的环境,另一类为可资直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即狭义的农业自然资源)。陕西秦巴山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复合山体高峻庞大,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垂直分异明显。区内有:森林、草场、野生生物、林特产与农作物等多种农业自然资源。据此,提出了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和实质入手,对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基础和潜力、途径和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甘肃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促进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总结了福建省福清市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发挥山海侨三者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成就,以及其主要作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澄海市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在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树兰 《中国沙漠》2000,20(Z2):187-190
河南省通过1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使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开发措施有:在项目区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开发资金,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高标准试验示范园区,这样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鄂境秦巴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着手,着重论述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条件对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在揭示自然结构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划分山区农业自然资源地带,从而进行山区农业布局的宏观立体设计。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产概况和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效益和粮食增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凯  谢明 《地理研究》1996,15(3):70-76
黄淮海平原经过1988-1993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改造中低产田409万ha,开发区粮食年平均增长率达4.0%,其增产量占全区增产总量的42.5%,农业开发的贡献几乎与传统农业的贡献相等。预测1995-2000年,即使是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与前六年相同,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效益更充分地发挥和农业的科技含量持续增长,开发区粮食完全可能增产达90亿kg.  相似文献   

12.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是科学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的“坚持可持续、提升竞争力”要求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已有农业区划的单一目标和单一类型划分问题,以宁夏为例,基于农业相关的耕地、气候、水、地形、地貌、项目布局、生态规划等空间数据,采用地理学综合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动态与静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农业与生态结合的13项多维指标体系,提出了合理且可操作的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了包含过渡类型的一级区划(7大类型:重点开发区、“重点+限制”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保护+限制”开发区、“限制+重点”开发区、“限制+保护”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和二级区划(24个亚类),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是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之后,首次实现在省(区)级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划分,可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项目的科学布局和精准投入提供重要依据,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工作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为其他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正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金川具森林丰富、果类品质好,但农牧资源开发水平低、山区经济落后、制约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众多。今后应以林果业为主,稳定、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林牧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等,坚持振兴山区经济的战略开发方向,并要采取相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宏观调控农业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整耕地种植结构,开发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发林园牧渔业;大力开发二、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区域优势,综合开发区域经济等;并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出建立宏观调控农业运行机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治理与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经过多年的治理,土地石漠化出现了逐步逆转的态势,但石漠化仍是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分析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当地不同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提出了粤北岩溶山区、高原石漠化防治与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和粤北岩溶丘陵、洼地石漠化防治与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综合开发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经济带动石漠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与人口容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茂莉 《地理研究》2004,23(5):677-685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核心区屡次转移 ,与人口数额、资源禀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压力相关。由于西辽河流域南北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两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本文指出 ,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的上京地区与以老哈河流域为核心的辽中京地区人口数额相近 ,但辽上京地区人口接近或达到这一地区人口容量的临界值 ,环境已不能满足全部人口的生存需求 ,最终以人口迁出形式求得人口与资源的暂时平衡 ;而辽中京地区 ,由于资源环境较优 ,整体上人口与资源禀赋保持平衡 ,仅局部地区存在资源不能持续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人们以二次移民形式完成新一阶段生存环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调查研究,分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农业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口增长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间接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阐述水灾和旱灾是造成我国农业减产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霞  封志明 《地理研究》2007,26(5):1013-1020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农业资源优劣势现状的排序可以为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以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和利用效率为基础的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并以甘肃省为例,分析计算了甘肃省各县市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序列。结果显示: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甘肃省农业资源的现状和区域差异。作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优势度指标,陇南、陇东和陇中等雨养农业区以及甘南州光能资源优势区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4~5级水平。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耕地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1~2级水平,但是由于民勤、金昌两个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3级 (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