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不久前江苏一名电视台记者在苏北一处秸秆焚烧现场做直播,结果说着说着,人就"消失"了,完全被浓烟"埋没"。这样的画面让大家在调侃之余,心里也很沉重。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天气越来越冷,北方各地进入供暖期,北方的雾霾天气更加严重,据环保部门表示北方的雾霾天主要是由于气象、烧秸秆和供暖三大原因汇聚而成。  相似文献   

2.
郑仙蓉 《地球》2014,(1):24-27
冬季供暖,使北方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致使很多地区多日雾霾。 一次次的雾霾,在持续几天后终于渐渐消散了。而这,主要归功于呼啸的大风!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4,(1)
正前言冬季供暖,使北方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致使很多地区多日雾霾。一次次的雾霾,在持续几天后终于渐渐消散了。而这,主要归功于呼啸的大风!好在,大自然总是要刮风,要下雨,冬天会有冷空气南下,这样,我们就能够相信雾霾总是会散去。但我们也知道,雾霾还会到来,将城市和乡村掩映在朦胧之中……有报道说,现在日本、韩国甚至远隔重洋的国家,都会把空气质量的下降归罪于中国的雾霾。因为雾霾不是气象问题,而是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12)
正"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每到冬季,南方的朋友们会羡慕住在北方有供暖的房子里,穿着单衣薄衫还一个劲喊热的小伙伴们。然而供暖虽好,却不是没有"负作用"。由于北方尤其是农村大都还是使用传统的煤炭供暖,导致一到冬季,雾霾就开始"称霸"天空。那么,有没有既保暖又可以保护环境的供暖方法呢?在国外,许多国家早已开始使用各种节能环保的绿色供暖技术,让人们在享受冬季温暖的同时,也能拥有美丽的蓝天。  相似文献   

5.
赵小双 《地球》2014,(1):40-42
2013年入冬以来,北方很多城市出现严重空气污染,京津冀等地区持续雾霾天气,笼罩在·片浓浓的雾霾之中,最严重的能见度不足十米,  相似文献   

6.
刘玉艳 《地球》2014,(1):37-39
2013年底,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然而在2013年初,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却在此次全国雾霾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入冬以来,北方很多城市出现严重空气污染,京津冀等地区持续雾霾天气,笼罩在一片浓浓的雾霾之中,最严重的能见度不足十米,甚至连红绿灯都无法看清。为应对空气污染情况,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区对淘汰拆除燃煤锅炉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禁止销售使用高硫煤炭和焦炭。  相似文献   

8.
郑仙蓉 《地球》2014,(1):52-55
中国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季节性燃煤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剧增,造成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北方地区常见的雾霾天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但是不断出台的环保新政和日趋严厉的治理措施,无疑将使整个环保产业及其相关公司迎来“黄金机遇”。  相似文献   

9.
正几场寒流过后,我国北方地区气温骤然下降,东北和西北局部地区已经开始飘起雪花。受冷空气影响,北方一些地区降温幅度较大;为应对寒冷天气,多个城市已提前进入采暖期。有暖气的冬天开始不再难熬,然而由于目前整个北方地区的采暖主要依靠燃煤,随之而来地进入了雾霾多发期,北京、天津、石家庄、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频现"雾霾围城"的天气。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12)
<正>11月15日,北方地区正式进入供暖季。今年的供暖季,华北地区首次大面积实施"煤改气",目标是使今年冬季的雾霾浓度大幅下降。目前,北京等地区已经正式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气供暖,一场治理雾霾的大战已经全面打响。作为雾霾的重灾区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如何才能实现环境治理和经济增长的科学同步发展?11月16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协共同主办,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承办的"产业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13年1月,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资料诊断,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3年1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在中国东部区域,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500hPa的高压异常抑制了对流的发展,而表面风速的减弱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雾霾向区域外输送,水平风垂直梯度的减小减弱了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对流层低层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近地层变得更加稳定.这些气象背景场为雾霾天气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对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分析表明,雾霾天气区域内的表面风速及其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对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动力影响,二者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不稳定性以及近地面层的逆温状况和温度露点差对雾霾天气的演变可以产生热力影响,层结不稳定性和逆温偏大(小)以及温度露点差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热力和动力因子对这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用,气象因子可以解释超过2/3的雾霾天气逐日变化的方差,方差贡献达到0.68.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1~7日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比较罕见、持续一周左右的低能见度重度雾霾天气,本文利用气象行业专项"京津地区低能见度雾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观测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此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气溶胶、云凝结核(CCN)、雾滴谱和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及大气能见度、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探讨了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压天气系统和静风条件下,暖平流和辐射降温形成的稳定逆温边界层结构有利于污染气溶胶的积累和雾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持续不断的湿平流使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和发展.整个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均小于2 km,最低能见度达到56 m,液态水含量在10-3 gm-3量级,最大达到0.16 gm-3,气溶胶数浓度均在10000cm-3以上,质量浓度范围为50~160μgm-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长达一周的雾霾天气发生了三次强弱不同的霾气溶胶积累、霾雾转化和混合及减弱三个主要阶段.霾气溶胶积累阶段先后有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气溶胶数浓度的积累和增加.霾向雾转化和混合阶段中,雾滴凝结释放的潜热和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使布朗碰并加剧,导致气溶胶尺度向粒径大的方向转移,从而提供了大量可形成云凝结核的气溶胶粒子,促进了雾的爆发性增强,浓雾过程中气溶胶向CCN活化率可达17%,而CCN向雾滴的转化效率可高达100%,此期间雾滴谱具有爆发性拓宽的特征;冷锋系统过境或辐射加热增强导致了雾霾过程的减弱和消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华北雾霾天气与超强El Ni?o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11—12月,全国接连发生七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其中,11月27日—12月1日的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五天,成为2015年最强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12月19-25日重度雾霾再次发展,影响面积一度达到35.2万km~2.本文利用多种数据资料通过个例对比和历史统计详细分析了超强El Ni?o背景下雾霾天气频发的天气气候条件.其结果清楚表明:2015年11—12月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偏弱,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偏少,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偏南风,大气相对湿度明显偏大,并且大气层结稳定,对流层底层存在明显逆温.上述大气环流条件使得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差,因此在有一定污染排放的情况下,造成了重度雾霾天气过程的频发.由此,超强El Ni?o事件所导致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是我国中东部,尤其华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观点     
《地球》2013,(8):6
正上海人大代表:雾霾天气应发"雾霾补贴"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建议,上海在冬季雾霾天气期间,向全市民众派送防范性药物或发放一次性补贴。财政局和卫计委明确表示,将配合相关部门对代表建议予以研究。市环保局也将在今后工作中参考代表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2)
正岁末年初,雾霾频扰,灰蒙蒙的天气反反复复地破坏着人们的好心情。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几度爆表,人们陷入了无比困扰的"雾霾"循环曲,几乎是眼一闭、一睁,又是一片昏天暗地。雾和霾是自然界中能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滴  相似文献   

16.
何潭振 《地球》2016,(4):89-91
正作为雾霾重灾区,河北如何治理雾霾成为该省和全国"两会"的关注点,很多"两会"代表也纷纷给河北支招,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河北人大代表为治霾献策据了解,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建议中,来自河北代表团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聚焦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雾霾天气,并纷纷为治霾"支招"。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胡翎在建议指出,农村冬季燃煤是冬季雾霾天气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北  相似文献   

17.
段雯娟 《地球》2014,(1):98-101
进入2013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人们在深受PM2.5其害的同时,认识了这个字“莛”。接着,一个叫“雾霾”的热词迅速在全国疯传。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会场内外,无处不见雾霾治理的讨论。“你认为雾霾天怎么治?”几乎已经成为每位代表委员都会被问及的问题,空气污染治理已成为中国全民热议的最大内政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底,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然而在2013年初,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却在此次全国雾霾中"一枝独秀"。11月在接二连三的北风作用下,北京迎来了11个空气质量一级优的蓝天,为全年最多。11月25日至28日更是连续出现了4个一级优蓝天,打破了"好天不过三"的魔咒。专家表示,整个11月北京连续受到多股冷空气影响,上空被高气压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1)
正从2005年11月下旬开始,华北地区共发生3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当全国各地相继发布红色预警时,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市却迟迟没有等来雾霾红色预警,而是空气重污染、重霾、大雾三个橙色预警齐发。对此,很多市民感到疑惑:为何连续五天的重污染天气却没有发布红色预警?然而几天后,当又一场很多人感觉不如这次严重的雾霾来临时,红色预警又忽然拉响了。也许是亡羊补牢,也许是官方衡量标准与民众直观感受之间的差异,对于红色预警的种种质疑,暴露了当下雾霾应急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也显示出沟通力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正都说新年新气象,但对于空气污染来说却不是这么回事。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重污染天气,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而春节及元宵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使得雾霾不但没有被节日的气氛冲散,相反,加重了很多地区的雾霾现象。那么,过节要不要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应不应该禁止?禁止烟花爆竹对于治理污染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欢庆新年之余,人们不得不考虑这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