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震台站和人工地震测深仪器的时间服务系统中,对时电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是使用我国陕西天文台BPM标准频率、标准时间发播讯号进行对时的一种简单应用方法。 BPM台的发射能够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全天24小时连续发播,发射频率为5MC、10MC、15MC。其时间讯号发射程序是:分别在每小时0~m—10~m、15~m—25~m、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各类石英钟陆续问世,对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发播的“BPM 标准时间、标准频率”授时信号,系国家确认的高精度时间基准。我国地震系统就是采用这个标准来测定时钟的“钟差”。测量钟差的仪器是“毫秒计”、“钟差计”等时间间隔测定器(基本原理见《地震》1981年第4期、第5期刊载的“数字对钟技术”一文)。测定器所采用的是一种基本的测定时间差的方法。但是,它不具备有分辨相关秒脉冲的能力,在使用中,仪器可能记录的是非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观测中,准确的时间服务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因此,尽管在地震台网、台站上配备有精度较高的石英钟,但仍须定时地利用授时台发播的标准时间讯号对其所使用的石英钟进行“对时”校正。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度更高的原子钟已被采用。目前国内外授时台所发播的标准时间包括两种不同的时间系统。一种是过去使用的以地球自转为标准所测定的时间,并加以地球极移的影响修正后的世界时UT_1时间系统;另一种则是以精度更高的原子时秒长为基础,而时、分别采用世界时的时分时刻,后者的时间与UT_1时间保持,协调偏离在±0.9秒以内的协调时UTc时间系统。而按国家地震局的规定和国际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一)任务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科研与国际资料交换等工作需要,对地震观测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目前对地震观测质量普遍感到急待介决的问题之一是时间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前阶段绝大多数地震台站时间情况来看,一般误差均大于甚至远超过±0.1秒。估且不谈由于错误收对UT_1时间系统所可能导致误差(注:我国上海与陕西蒲城发播的BPV_(2.3)与BPM授时讯号均发播UT_1与UT_c两种不同时间系统讯号,且程序不同,极易引起错误收对。UT_1与UT_c时间且非常差,按国际规定最大允许±0.9称。参表一、  相似文献   

5.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  相似文献   

6.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2,34(6):873-874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  相似文献   

7.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1,33(3):404-405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8.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1,33(4):553-556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9.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1,33(1):120-121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  相似文献   

10.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1,33(6):837-838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  相似文献   

11.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3,35(3):448-44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  相似文献   

12.
<正>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  相似文献   

13.
USGS中的汶川地震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震参数震级:MW7.9。发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06时28分01秒(UTC)。当地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01秒。震中位置:30.986°N,103.364°E。震源深度:19km。震中:中国四川省东部。震中位于:成都西北偏西80km,绵阳西南偏西150km,重庆西北偏西350km,北京西南1545km。定位不确定性:水平方  相似文献   

14.
说明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和邻区以及全球的震情,本刊从1989年开始,每期刊登近期3个月的全球M≥6和中国及邻近地区M≥5的地震目录。本目录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陈培善研究员提供。 本目录中的地震发震时刻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  相似文献   

15.
《地震学报》1991,13(1):125-128
说明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和邻区以及全球的震情,本刊从1989年开始,每期刊登近期3个月的全球M≥6和中国及邻近地区 M≥5的地震目录.本目录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陈培善研究员提供.本目录中的地震发震时刻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和邻区以及全球的震情,本刊从1989年开始,每期刊登近期3个月的全球 M≥6和中国及邻近地区 M≥5的地震目录.本目录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陈培善研究员提供.本目录中的地震发震时刻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  相似文献   

17.
说明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和邻区以及全球的震情,本刊从1989年开始,每期刊登近期3个月的全球M≥6和中国及邻近地区 M≥47的地震目录.本目录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陈培善研究员提供.本目录中的地震发震时刻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  相似文献   

18.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1,33(2):268-26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  相似文献   

1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20.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0,32(6):760-761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