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旬阳地区夹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旬阳夹沟铜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矿体长度为650-750m,在倾向上延伸300-400m;矿体平均厚度2.22~2.39m,平均铜品位1.24%~1.47%。矿床规模为小型。矿体呈北西、南东向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上岩性段的绢云母千枚岩中。矿体呈似层状相互平行顺层产出。硅化、碳酸盐化与铜矿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初步认为矿床类型属受变质型铜矿。 相似文献
3.
4.
分布于盐源桃子乡一带的峨眉山玄武岩具有厚度大、构造应力集中和深部有基性、中酸性、酸性系列岩浆侵入活动等特征,具备形成规模以上矿床的潜力。近年来,随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有力推进,有关峨眉山玄武岩型铜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勘查效果不佳。文章综合利用研究区内最新的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测成果,重点讨论了区内玄武岩型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认为矿化受层位和构造热液控制,并进一步明确了矿体与地层、岩性及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凤县太山庙铜矿点位于凤(县)-太(白)矿集区南部铅硐山-苇子坪-铜牌沟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铁炉湾-九子沟矿化区, 区内从西到东矿化分带明显, 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太山庙铜矿赋存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及其附近, 属沉积-改造型矿床;背斜构造、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千枚岩接触带和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是其主要找矿标志。目前,在太山庙铜矿区已发现K1、K2两条铜矿体, 矿石类型以硅化灰岩型为主, 其次为硅化千枚岩型、含铜石英-方解石脉型及硅质岩型。通过与东部凤县九子沟铜矿床对比研究, 认为二者处于同一含矿层位, 区内找矿应关注背斜构造转折端及其翼部的古道岭组灰岩和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这2个主要找矿标志, 注意背斜南翼铁碳酸岩脉及平行背斜构造, 结合化探异常和物探异常, 进而优选靶位开展深部工程验证,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在区内及太山庙铜矿点有望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6.
浙江中西部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跃平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6):404-407
浙江中西部地区分布有元古宙和古生代的铜矿成矿有利层位,东东向为主的深在一多镒燕山帮神经功期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较密切。本区为铜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场区,具有较好的铜矿成矿条件。主要铜矿床类型有层控-热液交代型、块状硫化物、次火山岩型和斑财型,并具有较为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8.
9.
1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大平山铜矿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大平山铜矿系"广义"的斑岩型矿床,论述了该矿区外围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了矿区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宾川小龙潭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叙述了小龙潭斑岩铜矿成矿的岩性、构造和元素地球化学晕等重要资料 ,证明该地区存在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条件 ,并提出了找矿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成矿带已探明铜矿床众多,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脉型与斑岩型.布敦化铜矿床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该矿区内相邻两个矿段(金鸡岭、孔雀山)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得到解释,有关该矿床成矿机制综合研究尚显薄弱,整体成矿模式亟待建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布敦化矿区如此小范围内存在两种矿化类型,有可能与晚侏罗世成矿阶段构造演化的不同相关。布敦化挤压带两侧地质体发生垂向位移,孔雀山矿段所在部位(上盘)相对上升,得以形成浅成高温热液脉型铜矿.(165±2)~151.95±0.73Ma,极有可能在金鸡岭矿段深部存在当时未上升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其内、外接触带极有可能形成浸染状铜矿化,可以作为今后该矿段找矿方向.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构建布敦化铜矿床成矿模式,为揭示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新疆阿舍勒铜矿是一个海底火山喷气-沉积的黄铁矿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后期受褶皱、断裂构造影响,使铜矿在向斜倒转翼和向斜轴部增厚、加富,形成多次叠加的多因复成矿床。构造控矿模拟实验为阿舍勒铜矿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玉勒肯哈腊苏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中泥盆统北塔山组辉斑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矿区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岩体和矿体糜棱岩化发育.矿区发育多种蚀变,由矿化岩体向外总体具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蚀变分带特征.矿化主要分布于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蚀变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团斑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生金、钼、银.化探、磁法、激电测量及频谱激电测深等对矿区勘查工作具较好指示作用.矿区处于1∶5万物探激电异常和Au,Cu,Ag,Mo,Cr,Ni,Co等元素组成的化探异常中.从矿体不同勘探线剖面及水平标高的矿体形态及变化趋势分析,矿区南东深部有见矿可能,推断矿区北部频谱激电测深异常及1∶5万激电异常部位有矿体、矿化体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