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北明村东崩塌地质灾害点高差大、跨度长、危害对象多,于2021年7月发生过几次局部崩塌,造成多户房屋受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崩塌发育现状着手,通过现场调查、岩土工程钻探、坑探揭露等手段对崩塌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边坡岩土体特征内在条件和降雨、植物根劈等外在因素综合研究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按照Bishop法圆弧稳定分析,计算边坡稳定系数Fs=0.998<1.0,边坡属欠稳定状态。探讨了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群测群防、自动监测等几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类似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济南燕翅山铁矿已闭坑多年,遗留大量的采空区潜在地面塌陷、山体崩塌及裂缝隐患,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该文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研究区实际,提出了主要地质灾害治理方法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位危岩崩塌极具隐蔽性、突发性和灾难性,传统的接触式调查方法在安全性方面无法完全保障并且也难以彻底查清边坡上各危岩块体的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因此如何安全快速准确地获取边坡面上关键地质信息,一直是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研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防灾减灾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以连云港市某矿区高陡岩质边坡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崩塌隐患早期识别及影响区划分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通过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及构建三维高精度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测线法提取并统计边坡优势结构面空间展布特征及相关参数,利用赤平投影法对矿区高边坡关键危岩块体失稳模式进行判别,在完成关键危岩块体稳定性评价并划分稳定等级的前提下使用Rocfall模拟最不利工况下崩落体失稳后的滚落运动特征,从而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崩塌影响区,为最终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崩塌隐患早期识别、破坏模式分析、稳定性评价以及崩落体威胁范围划定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所提出的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崩塌隐患早期识别及影响区划分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莱阳市沐浴店镇簸箕港村东南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勘查,探讨分析了该处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简要的分析评价,并就治理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簸箕港村东南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地质灾害,是由不良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现象,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其形成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地质灾害隐患是指潜在的地质灾害点或区段。已经发生了的是灾害,可能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一般采用避让搬迁、工程治理及监测预警三种方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一般是针对稳定性差、威胁严重、工程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照市因废弃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崩塌、滑坡等方面,对废弃矿山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不但能有效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又能绿化生态环境,消除视觉污染。通过对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西赵村崩塌体的基本特征及现状进行影响评估,并就西赵村崩塌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为日照市因废弃矿山普遍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旅游主线大平岚附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导致崂山风景区南线道路全线封闭,崩落巨石上方的残留危岩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治理。为使原有景观石得以保护,又不致于形成新的视觉污染,利用人造景观石在崂山风景区大平岚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该方案投资少、工期短、效果好,既消除了崩塌地质灾害隐患,使原有景观石得到了保护,又未形成新的视觉污染,为人造景观石在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踏勘并辅以钻探等技术手段,对枞阳县高峰村同咀崩塌的边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进行调查,并在进行变形位移监测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处崩塌灾害规模等级均属小型,破坏方式均为滑移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工切坡,钾长花岗岩强烈风化,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和卸荷裂隙发育和强降雨等; 2处崩塌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需采取相关治理措施。依据分析评价结果对崩塌灾害治理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青海玛多花石峡危岩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合理地实施了治理工程,针对26处危岩体采用了人工清除、预应力锚索锚固、浆砌石嵌补、截石沟、GPS-2型柔性菱形主动防护、RXI-100型柔性环形被动防护等综合工程治理措施。治理方法和成效显著,控制或改善了危岩体变形的主要因素,提高了危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保障了危岩地质灾害危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青海省的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新出台     
近日,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相继颁发施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四项规程和办法。三峡库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质灾害和人工高边坡治理工程有了质量评定标准和竣工验收办法。  相似文献   

11.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12.
济南地区的中基性岩体,大面积隐伏分布于济南市北部地带,零星出露为孤峰或丘陵,构成济南地区著名的"齐烟九点"地貌景观。药山为"齐烟九点"之一,地处济南杂岩体的中西部,岩性主要为闪长岩、辉长岩等,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易球状风化形成临空状危岩体,构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结合济南药山危岩体组合特征,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及具体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以期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类似地区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崩塌是临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高频发的黄土崩塌给当地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危害。在国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治崩塌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从地下水的渗流模式方面揭示了黄土崩塌发生的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工程建设及村镇建设时防治崩塌地质灾害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及治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编制出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桂林是广西石灰岩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开采石灰岩的矿山达250个。桂林地区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基本类似,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该文以广西永福某石灰岩矿山为例,在收集矿山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场的高陡岩质边坡,基岩裸露,破坏和影响了地貌景观,容易引发岩质崩塌灾害;矿山功能区和废渣、表土的堆放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可能引发小型的滑坡;灰岩石料加工等人类工程活动致使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针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划分了恢复治理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从根本上改变矿山采场的地貌景观,恢复破坏和压占的土地资源,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创造绿色矿山,为桂林地区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西靖西锰矿新兴矿区福利矿段地质环境治理为实例,分析了该矿段开采造成的土地毁坏、边坡崩塌、水土流失等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并因地制宜地制订了治理方案,通过回填采坑整平造地、土壤改造、边坡治理、水源保护、种树绿化、恢复道路等治理工程的实施,成功恢复了该矿段的生态环境,为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平南县地质环境脆弱,以山区、丘陵地形地貌为主,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较大,易产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文章通过对该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分布特征,提出了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崩塌灾害具有高隐蔽性、强突发性、重危害性等特点, 其预警监测是各类重大基础工程准备阶段以及施工期间的重要研究工作, 同时也是崩塌临灾监测救援现场指挥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结合地基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技术(GB-InSAR)和最新的MIMO技术, 将应急边坡救援雷达S-SARⅡ的系统量程扩大了60倍, 并通过监测内蒙古某矿场主矿坑西南帮崩塌隐患点生成雷达形变图, 结合三维高程模型DEM以及多种预测模型预测崩塌发生时间。结果表明, S-SARⅡ精准地确定了形变区域及形变量, 并预测崩塌发生时间为8月29日9∶32-10∶27之间, 最终崩塌发生时间为8月29日10点26分。因此, S-SARⅡ准确预测了崩塌灾害的发生时间, 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矿区的生产安全, 并通过实际应用分析证明, 优化后的S-SARⅡ的系统量程得到了数量级提升, 满足崩塌监测的需要, 且以S-SARⅡ为代表的遥测预警技术在地质灾害险情处置和应急救援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采石场‘边开采边治理’,看上去误时误工,实际上这样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前,在焦作千业水泥有限公司采石场采访时,负责人马东这样告诉记者。"你看,矿山开采必然对山体产生破坏,产生边坡失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在开采中治理能有效地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改善环境,减轻和缓解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破损山体,改善空气质量。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同时,厂区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随着瑞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