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湖盆环境,盆地深湖区以深湖泥岩沉积为背景,普遍发育浊流沉积,沉积范围广、厚度大,近源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油气充注的最先储集单元。弄清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及不同微相形成的砂体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剖面分析与岩心观察统计,对浊积扇微相进行精细划分,明确浊积岩的形状、展布与沉积特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将有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和无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划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通过单砂体厚度、浊积岩类型与发育位置的不同,将坡移浊积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和主沟道、溢岸沉积等6个微相;滑塌浊积扇相划分出中心扇和边缘扇2个亚相。浊积扇微相的划分及其成因的讨论能够指导测井对有利砂体的解释,区分不同的油气储集体,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的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亚青 《西北地质》2009,42(1):51-56
在陆相断陷盆地内,湖平面变化、构造作用等外部因素对浊积扇体的形成与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58地区沙四上浊积扇为例,分析了湖平面变化对浊积扇发育的控制作用。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供给,从而控制了扇体的发育期次。研究区纯上4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相对较低,研究区浊积扇体并不发育;浊积扇体发育在纯上2、3砂组沉积时期;纯上1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研究区不再发育浊积扇。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供给,控制了浊积扇体的发育类型。在纯上3砂组沉积时期,水体较浅,发育带水道的浊积扇;在纯上2砂组沉积时期,湖水较深,发育无水道的滑塌浊积扇。总之,随着湖平面的变化,王58地区沙四上浊积扇经历了从出现、发展直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并且随着湖平面的变化,扇体由带水道的浊积扇体向元水道的滑塌浊积扇体转变。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段渴望积扇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30,牛4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此两类浊积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它们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莫里青断陷西部在始新世双阳组沉积时期发育NE,SW和NW方向三个浊积扇体,其中NE向浊积扇体仅发育于湖平面上升初期(双一段沉积时期),SW向浊积扇体在湖平面上升初期、上升早期和快速上升时期(双一,双二和双三段沉积时期)始终存在,而NW向浊积扇体形成于湖平面上升早期(双二段沉积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湖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双三段沉积时期)。目前在区内仅钻遇中扇水道、中扇过渡带和外扇沉积。  相似文献   

5.
彭志军  吴攀登  刘松柏  张鹏 《地质通报》2016,35(9):1506-1511
青海贵南县过马营一带隆务河组为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对此套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过马营一带隆务河组浊积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地层层序及鲍玛层序特征分析,探讨其沉积环境特征,并与典型浊积扇模式对比,建立沉积模型。综合分析认为,隆务河组由下向上的3个段分别位于浊积扇的外扇、中扇、内扇,其中中扇辫状河道发育。此研究对于西秦岭造山带的沉积环境分析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车15井区浊积扇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心、地震、测录井资料,在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的沙三下砂砾体中识别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其中,车古25井以具水道补给的(有根的)滑塌浊积扇为特色;内扇及水道最发育,为碎屑流夹浊流的巨砾岩、中细砾岩(厚10~20 m)与砾质砂岩夹薄层深灰、灰色泥岩;崩塌成因的巨砾(大小1.06 m)反映了陡的斜坡;地震上呈楔状外形,内扇为弱反射,中扇与外扇为发散、亚平行的连续反射。车57井以粒度偏细且有根的深水浊积扇与深湖相互层为特色;中扇发育,为厚(5~11 m)的水道碎屑流细砾岩与砾质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水道沉积表现为钟型测井曲线。顺水道方向滑塌浊积扇由北而南产生进积,向盆出现深水浊积扇;2类扇体沿主构造线串珠状排列,包裹于大片的深湖相中,呈现"深湖包扇"的沉积格局。不同类型浊积扇的识别及其边界的确定,对于该区隐蔽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浊积岩体系主要发育于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前者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相、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辫状水道前缘—中扇相、外扇相和盆地平原相,后者多呈透镜状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滑塌浊积岩主要由阵发性的偶然因素诱发而成,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而坡移浊积扇则与地形坡度的有利配置和较稳定的物源补给有关,其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东营中央洼陷带缓坡远岸浊积扇体系序列及其含油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营中央洼陷带沙三段浊积砂体的物源和成因类型分析认为该区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形成了南部物源和东部物源共同起作用的沉积格局。其中,南部的物源影响了整个中央洼陷带,沙三段共形成5套规模较大的缓坡远岸浊积扇序列;而东部的物源只影响东营三角洲前缘的局部地区,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滑塌浊积扇。同时指出梁家楼地区沙三段上亚段底部发育的缓坡远岸浊积扇属于较罕见的大型低位扇体系,并认为东营中央洼陷带沙三段下亚段也具有该类成因扇体的发育条件,其勘探潜力优于沙三段中、上亚段,发现大型的、以缓坡远岸浊积扇为储层的岩性油藏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的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认为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以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储集性最好等特征而成为远岸浊积扇最重要的骨架砂体和油气储集单元,总结远岸浊积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沉降的关系,确定沙三上、中、下各亚段中的远岸浊积扇虽具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但总体上具有从沙三下亚段到上亚段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面积逐渐增大,并向洼陷方向迁移加厚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为进一步确定该区远岸浊积扇生储盖组合规律和进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下扇岩相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沉积物重力流研究得到沉积学家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自60年代末期,与沉积物重力流密切相关的水下扇研究成为沉积学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沉积物重力流及水下扇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水下扇发育的特点,将水下扇的组成岩相划分为基质支撑砾岩相,颗粒支撑砾岩相,砾质砂岩相,块状砂岩相,经典浊积岩相。水下扇的形成机制系重力流成因。内扇以杂基支撑,颗粒支撑砾岩组合为特征;中扇以砾质砂岩、块状砂岩组合为特征;外扇以CDE序及DE序经典浊积岩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66块沙三下段精细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勇民  黄捍东  罗群 《现代地质》2007,21(4):705-711
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资料,运用地质综合方法确定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砂体成因类型,搞清深水沉积边界。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地质地震剖面对比以及沉积相平面分布的研究,认为:车66井区沙三下段发育湖底扇、滑塌浊积扇,它们夹持于暗色深水泥岩之中,以内扇沉积为特色,在主水道及水道间堆积了中、细砾岩碎屑流与背景相泥岩。纵向上,沙三下段具有下部富砂、上部富泥的特征;平面上,自北而南由湖底扇内扇碎屑流→中扇颗粒流、浊流变化,沉积相变化具有从近源到远源发展的趋势,表明了物源来自于北部的埕子口凸起。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东北和西南两大沉积体系,东北的河流三角洲体系已为大量的勘探研究资料所证实,而西南体系因受勘探程度限制,目前研究不够。本文通过最新钻探成果,结合盆地西南部露头资料,确立盆地西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浊积)相。冲积扇以西南缘平凉崆峒山和汭水河剖面为代表,扇三角洲及湖泊(浊积)相为区内钻井剖面所证实。长6-长8为区内主力油层组,地层保存完整,钻探程度相对较高。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局部发育河口坝,浊积体以厚层块状为主。长8亚期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最发育期,横向形成自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三支前缘砂体带,是石油聚集的重要区带;长7亚期随着湖盆沉降,周边抬升强烈,湖岸较陡,大量发育浊积体系;长6亚期湖退导致扇三角洲再次发育,但规模较长8亚期弱。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单层厚度大,砂岩粒度较粗,颗粒分选及物性好,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深水浊积扇沉积与油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水浊积扇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永55区块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深水浊积扇沉积具有如下特征:(1)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2)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3)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4)岩心中见典型鲍马沉积序列。建立了深水浊积扇退积型沉积模式,并进一步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4个微相。位于中扇的辫状沟道砂体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较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系白干湖组浊积岩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分析,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纪白干湖组浊流沉积鲍玛序列以BC、AE、BCE、BCD段为主;粒度分布概率累积曲线斜率低、分布区间宽、悬浮总体含量大而分选差;古流向呈扇状,属近源浊积岩B、C相的浊积扇中扇环境,从下到上岩石粒度逐渐变细,沉积盆地水体逐渐变深,反映为浊积扇向海推进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这对分析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藏朗杰学群作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洋板块地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环境对研究特提斯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系统总结了朗杰学群的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变形特征; 通过鲍马序列的识别,建立了4种基本层序; 根据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层序分析,认为其发育海底扇相模式,整体属浊积扇内扇-外扇亚相环境,发育少部分主水道亚相的砂砾岩沉积,具有鲍马层序由A、C段向B、C、D和C、D、E段组合转变的特点,反映了由高流态向低流态转变的特征。运用粒度分析对朗杰学群物质成分的成熟度、分选性、搬运及沉积的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与哈德逊浊积扇和现代深海阿里斯托亚扇的粒度曲线相似,应属重力流沉积中的浊流沉积类型,指示其形成于大陆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6.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粒度分析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扇三角洲主要划分出泥石流、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水下扇主要划分出辫状沟道和远源浊积岩等沉积微相。扇三角洲沉积物以颗粒支撑为主,自下而上按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泥石流的顺序,沉积物粒度和标准偏差递增; 频率曲线尖度递减; 概率累计曲线由高--较高斜度两段式逐渐过渡为中--低斜度两段式、微向上凸的弧线式。反映出上述各微相向上粒度由细变粗的反粒序沉积特征,分选由好变差,杂基含量和水介质能量均逐渐增加。水下扇沉积普遍为杂基支撑,自下而上从远源浊积岩到辫状沟道沉积,粒径和标准偏差增大; 频率曲线尖度减小; 概率累计曲线主要由斜度较高的一段式过渡为斜度不大的一段式或微向上凸的弧线式,说明从远源浊积岩到辫状沟道微相粒度逐渐变粗,分选逐渐变差,杂基含量和水介质能量也逐渐增强。本区扇三角洲CM 图像呈“S”形,主要表现为牵引流沉积特征; 水下扇CM 图像表现为与C = M 线平行的长条带状重力流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水下扇是断陷湖泊中一种重要沉积类型,近年来受到关注度越来越高。海洋和湖泊中与重力流有关的各类扇体的术语很多,诸如深水扇、盆底扇、湖底扇、斜坡扇、滑塌扇和浊积扇等,而它们都是不同类型的水下扇。国内沉积学界对湖泊水下扇这一术语的合理性一直有争议,与之相关的术语有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和远岸浊积岸等。文中梳理了有关水下扇的一些术语的含义异同,进而明确了断陷湖泊水下扇的基本类型;明确提出了湖泊外部物源体系与内部物源体系,并由此建立了湖泊水下扇的沉积分布模式;最后讨论对比了水下扇、冲积扇及扇三角洲之间的沉积差异,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这一类型沉积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