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网格化的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广泛应用于各类全球变化模式。本文以民国中期军事地形图为基础数据源,以现代行政区划为底图,重建了该时期湖南洞庭湖地区耕地的空间分布。同时为了与最新的HYDE 3.1数据集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获得空间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耕地数据,结果表明:① 民国中期湖南洞庭湖区总耕地面积约为11 432.01 km 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4%,其中汉寿县、华容县、鼎城区和澧县等地耕地面积分布最多,且以围堤耕地为主。分布相对较少的地区有临澧县、汨罗市、岳阳县,以非围堤耕地为主;② 该时段内洞庭湖区耕地垦殖率较大,最大值超过90%,其中高垦区(垦殖率>40%)范围占研究区面积61%,且主要分布在河湖港汊和冲积平原地貌单元上;中低垦区(<=40%)范围占研究区面积39%,主要分布在环湖丘陵地貌单元上;③ 与HYDE 3.1数据对比发现,单位格网(10 km×10 km)内重建的耕地面积结果误差大于40%的比例为17%,且表现为受河流分布影响为主。湖区相对周围重建结果差异更大,HYDE 3.1数据集重建区域尺度较大,较难考虑到小区域范围的水系分布状况,导致其在湖南洞庭湖区重建精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利用《山东统计年鉴(2001—2015)》数据,运用GIS技术对山东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的耕地面积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分为衰减和调整两个阶段,2012年以后耕地面积有回落的趋势,值得重视;从耕地资源的阶段特征分布来看,全省耕地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土地垦殖率的增长呈现向东拓展的趋势;从耕地资源的整体特征分布来看,2000—2013年间山东省耕地面积年均增长率1.11%,鲁中南地区年均增长率稍快达1.45%,鲁西北地区土地垦殖率最高为60.03%,耕地面积最广的是潍坊市,土地垦殖率最大的是聊城市,土地垦殖率为67.10%,大约2/3的国土为耕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绍兴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具有天然屏障性质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推进的一大要素。一方面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各项基本建设对用地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空间已严重不足。用地空间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量突发加速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绍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长中的烦恼。如何从实际出发,正视这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围绕突发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推进工作主线;如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的同时,来进一步拓宽用地发展空间;如何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在全力做好土地资源保护与供给的保障工作,谋求绍兴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摆在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是衡量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2 m的2012年的全球城市足迹数据,分别在国家、经济区和城市群量化了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 m分辨率的数据能更细致和准确地刻画中国建设用地的特征。2012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为1.73×105 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1%。从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来看,城市群尺度的建设用地破碎度最高,其建设用地平均斑块密度分别是国家和经济区平均水平的3.66倍和1.62倍。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和地形因素共同影响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今后,应针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破碎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措施,推动中国建设用地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气候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气温、降水数据和主要天气现象记录资料,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上海主要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年均气温呈中心城区高、周边郊区低的分布,中心城区与郊区年均温差最大可达0.9 ℃;降水量在中心城区和南部地区较多,而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少;高温日数中心城区明显多于东部和南部沿海,最多相差9.5 d;暴雨日数在中心城区和浦东较多,而在西部地区较少;雷暴、大风和大雾日数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郊差异;霾日数在中心城区远高于郊区,最多相差49.2 d。1961-2013年间,上海年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略有增加,高温日数和霾日数分别以2.7 d/10 a和11.3 d/10 a的线性趋势增加,暴雨日数呈弱的增加趋势,而雷暴、大风和雾日数在1961-2013年间,分别以1.9、3.7和5.2 d/10 a的线性趋势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类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出发,构建了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计算模型,并对其2种变化进行了分析。置换变化是2种类型之间以相同面积发生空间位置的置换过程,且各种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代换变化则是所研究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而与之转换的其他类型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将单一类型的总变化进一步细分为置换变化、代换变化与净变化。以晋江流域1985年与2006年2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5-2006年间,晋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园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呈现扩张态势,草地与旱地呈现萎缩变化,水域变化不大;这6种地类的交换变化面积相对较少,以置换变化为主。水田与林地则主要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交换变化,其中,水田呈现出与林地、旱地2种类型之间的置换变化,而林地则主要是园地-林地与林地-草地这2对类型间的代换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分析,更细化了各种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城镇空间格局,是重要的地理国情之一。本文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监测,以"尺度-维度-因子"为规则,在多源时空数据和互联网开放数据的支撑下,按照区域、省域、城市等空间尺度,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等多维度空间,分空间形态、空间联系、空间组织、产业布局、活力分布、公共服务布局等表征城镇空间格局的多因子,设计了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监测指标体系。上述监测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揭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影响下的江苏省城镇空间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8.
《浙江国土资源》2014,(5):16-16
一、基本情况 嘉善县地处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邻上海,西依杭州,北靠苏州,南临乍浦港,是国家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之美称。近年来,嘉善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急剧加大,而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十分有限,建设用地供给面临巨大压力。为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尖锐的难题,该县着力实施“空间换地”,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平湖市的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0年12月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的管控,对于严格保护耕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土地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有序保障了平湖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伴随着城镇化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受限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等问题,又直接导致全市整体建设用地空间极其有限,《规划》在"双保"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宏  相似文献   

10.
正盛夏6月,大地处处流光溢彩。伴着麦浪飘香,我们迎来了第24个全国土地日。每到此时,我们总会对脚下这片土地作些特殊的倾诉,其中有纪念,有感恩,有珍爱,但更多的是反思。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向全社会鲜明地阐释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保障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同时保证本行政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创新机制,连续六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2001~2006年,该县经依法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面积315.4024公顷,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18.2321公顷,补大于占。2006年11月8日,该局承担的本县2006年度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内、外业工作受到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考核组一致好评和肯定。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该县成立了罗山县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良好的城镇布局能促进市场发展、产业聚集.文章在对灵山县城镇空间格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灵山县城镇化水平目标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即"强化中心、依托轴线"的格局,并提出实现灵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椒江,台州市的主城区,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因土地资源的先天不足和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特别是土地供应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当前,全区上下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两道命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变观念,通过"海陆空"并进的内部挖潜的方式,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研究区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构建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表征模型,综合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要素斑块分布质心空间变化等景观格局指标和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斑块数量等景观类型指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七年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②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多样性上升;③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滩涂面积在减少,而水库坑塘、黄河面积都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以来,叶县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的理念,通过深挖土地存量,控制建设增量,取得了土地资源全面保护、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在2013年12月9日召开的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场会上,叶县被评为河南省2012年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获得省政府奖励资金500万元,是平顶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夯实创建基础。叶县县委、县政府强化对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国土、发展改革、农业、财政、监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强调要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元素和支撑要件,但是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土地供应保障瓶颈。研究表明,2006-20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占用的建设用地是1980-2005年的3.45倍,而且在十八亿亩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RS技术,本文利用长株潭地区1989年、1996年、2000年和2008年4个时期的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提取景观类型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年的近20年中,长株潭地区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从研究时段来看,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速率逐步加快。研究区斑块数量和密度持续增大,最大斑块指数持续减小,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从景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增加,且均度增强;同时,由景观形状指数增长说明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政策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陕县人民政府授权县国土资源局与漯河市政府、许昌县政府、许昌市魏都区政府、荥阳市政府分别签订了1000亩、500亩、500亩、500亩共计2500亩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成交协议,成交总价款1.7495亿元,成交单价最低6.86万元/亩,最高7.2万元/亩,创河南省矿业权交易中心成立后交易单价新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许多地方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无法在本区域内进行耕地占补平衡,陕县在确保县域内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  相似文献   

19.
磐安是浙江省26个相对欠发达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战略,县域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旅、生态工业、中药材等产业快速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但也面临着国土空间有限、后续发展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等问题。为了破解国土空间规划与新增建设用地的“双困”问题,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磐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的主旨是:在当前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抓好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一、根本出路: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今年土地日主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主要背景。第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