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支持,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采用土壤流失USLE方程和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从土壤侵蚀强度和海水入侵危险性角度来分析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生态脆弱性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86.28%的土地面积发生土壤侵蚀,侵蚀级别属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5.96t/(km2.a);114.84km2的区域面积发生海水入侵,占总面积的32.86%,其中海水入侵高度危险区占60.13%,主要分布在长兴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海水入侵的成因及影响因素,选取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千米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海水入侵危险性指数SIHI的计算,主要对大连市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SIHI≥0.4、具有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的区域总面积为1437.16km2,占大连市总面积的10.0%。其中,海水入侵灾害高危险区、危险性较大区和危险性较小区面积比例分别为64.4%、14.8%和20.8%。大连市海水入侵灾害高危险区基本呈带状分布在渤海岸的金州湾和普兰店湾一带,在甘井子—金州沿海地带贯通黄渤海岸,在长兴岛也有一定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莱州湾地区海水侵染面积急剧扩展,已形成相当严重的灾情。根据调查监测,截止到1990年,本区海水侵染面积已达435km2,其中海水入侵面积为304km2,咸水入侵面积为131km2。为了进一步研究海水入侵的机理、动态和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93年在菜州湾南部咸水入侵区进行了钻探和地下水的观测工作,其中对A孔(潍北农场)、B孔(新河)、C孔(龙池)和E孔(羊口盐场)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粒度分析和古地磁测量工作。作者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钻孔地层的划分及各个层位岩性和粒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划分出了不同成因类型海水和咸水入侵通道,明确了入侵通道分布范围,分析研究了入侵通道的物质组成和粒度特征,为本区海水入侵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因地球温室效应等原因,据估计下一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加快3-6倍,海平面上升首先侵袭并淹没海岸带,在地壳沉降带和沿海低洼地区,海平面上升尤其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天文潮、风暴潮、河口水位都以当地海平面为基底,在其上传播导致多种灾害。它使风暴潮害加剧、洪涝威胁增大、港口功能减弱、城镇排污困难、海水入侵强度加大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变化的研究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系统研究,能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全球海平面的分布、变化与陆地冰川、全球气候、局部地壳升降等都直接相关。利用…  相似文献   

5.
向荣  阎军 《海洋科学》2002,26(4):17-20
温度和盐度是海洋中两个最基本的理化指标 ,在现代大洋中 ,海水温盐场的变化对现代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 ,如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因此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海洋环境 ,对海洋中古温度和古盐度的恢复 ,是重建古海洋环境的前提。大洋表层的海水盐度主要受蒸发 降水平衡、陆地淡水注入和上升流因素的影响。当蒸发大于降水时 ,盐度偏高 ,如现在的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等 ;当降水强于蒸发时 ,盐度降低 ,如现代的赤道太平洋。此外 ,河流冲淡水能使边缘海盆的海水盐度降低 ;冰期 间冰期的冰川溶水受全球冰体积的变化控制能…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滨海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范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利用2011—2015年4月份(枯水期)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潜水层TDS(可溶性固体总量)、Cl–质量浓度连续监测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年来研究区地下水Cl–质量浓度均值为13.4 g/L,呈由岸向内陆快速减小趋势;研究区海水入侵呈带状分布,2015年入侵线向内陆伸入超过45 km,入侵范围较1980年向陆扩张约11~30 km。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区年均降雨量、地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超采面积与海水入侵面积呈显著线性相关,发现持续干旱气候、地下淡水超采是导致海水入侵扩张的主要因素,卤水开发、海水养殖及莱州湾沿岸河流拦蓄工程进一步导致海水入侵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卫星重力估计陆地水和冰川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场恢复与气候试验(GRACE)卫星为高分辨率地监测全球海洋质量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利用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Level-2 RL05的GRACE产品,进行去相关误差滤波、高斯滤波和海洋-陆地信号泄漏改正后,得到了全球陆地和海水质量变化,并分析了陆地水和冰川的质量变化对海平面长期变化的贡献。研究表明,全球陆地水和冰川的质量变化对海平面的贡献约为(2.09±0.54)mm/a,与卫星测高扣除海洋温盐数据比热容变化得到的海水质量长期变化(2.07±0.62)mm/a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其中全球陆地水储量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15±0.25)mm/a,南极冰盖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59±0.10)mm/a,格陵兰岛冰盖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72±0.12)mm/a,山地冰川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63±0.09)mm/a。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分析中心GRACE重力场系数,一阶项系数和二阶项对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阶项对质量项海平面的影响为(0.10±0.08)mm/a,二阶项对质量项海平面的影响为(0.16±0.04)mm/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和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结果则稍稍偏小。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化学风化作用与大气CO2的消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黄河水化学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大气CO2、碳酸盐、蒸发盐、硅酸盐风化过程对黄河水溶解质的贡献率分别为9.78%、37.3%、37.6%和7.54%,表明黄河流域碳酸盐和蒸发盐的溶解是最主要的风化过程,对河水化学的总贡献率达到74.9%.黄河水中约90%的HCO3-来自碳酸盐风化过程,10%来自硅酸盐化学风化.由此对流域现代风化率和大气CO2消耗量进行了估算,得到黄河流域化学风化率和CO2消耗率分别为33.6 t/km2*a和143.85×103 mol/km2*a,其中碳酸盐和硅酸盐风化过程消耗的CO2分别为117.70×103 和26.15×103 mol/km2,黄河流域每年消耗的大气CO2总量达到108×109 mol.与世界流域盆地年均消耗CO2量相比,虽然黄河流域的化学风化率属世界平均水平,但黄河流域风化作用的CO2消耗率却比世界平均值低约41%,这是因为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蒸发盐含量最高的地区之一,流域蒸发盐、碳酸盐风化作用占主导地位,而硅酸盐风化作用很微弱.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快速沉积及其动力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校准图像计算表明 ,185 5年以来 ,黄河三角洲新淤陆地 36 99km2 ,生长速率为 2 6 8km2 /a ,黄河输入三角洲 1× 10 8t泥沙形成 3 14 4km2 的陆地。进入河口区的泥沙约 88 4 %堆积在水下 8km宽的三角洲前缘。研究表明 ,这一堆积比例是河口切变锋、异重流和潮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异重流在黄河汛期一直存在 ,大约搬运黄河来沙的 6 0 %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一个潮周期内 ,切变锋出现两次 ,它能够捕获异轻羽状流中的悬浮泥沙堆积 ,也能够限制异重流的远距离扩散。切变锋消失后 ,少量悬浮泥沙才能远距离扩散 ,随潮流离开三角洲水下斜坡。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民杰 《台湾海峡》2012,31(1):100-104
于2007~2008年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实地核对,全面调查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沿岸海域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99.24 km2,宁德市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面积最大,达66.29 km2.互花米草已经入侵大多数港湾,其中三沙湾分布面积最大,达62.45 km2,占全省沿岸海域互花米草总面积的62.93%.在13个主要港湾中,互花米草对三沙湾内潮间带滩涂的占有率最高,达20.86%.福建省主要河口海域大多受到互花米草的入侵,分布面积较大的有赛江口、闽江口、晋江口、九龙江口、漳江口海域,入侵面积分别为6.44、5.77、6.64、3.55和2.75 km2.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或避免互花米草对本地河口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尽管冰川消退、雪覆盖层、海冰以及海平面均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标志,但冻土层在整个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业已凸现。为了证实这种情况,NOAA气候和全球变化项目的管理者最近资助Tingjun Zhang(国家环境科学合作研究所冰雪数据中心的研究助理)和他的同事Richard Armstrong对GEWEX(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实验)国际项目研究区(以密西西比河盆地为中心)的土壤进行了季节性冻融循环的研究。对冻土带作用的研究表明,它对陆地表面和其上面的大气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冻土的时限、持续时间的长短、厚度及分布主要受陆地表面和大气之间热量交流的影…  相似文献   

12.
山谷冰川的存在完全是由气候波动决定的 ,甚至不大的变暖也能导致雪线显著地向上移动。在最近数十年来 ,冰川的缩小越来越强烈。这种情景见于相隔如此遥远的国家 ,像肯尼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新几内亚的山脉中 ,但最强烈的这种现象见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在秘鲁 ,库埃尔卡冰川强烈地后退。测量工作表明 ,最近 3年内其主干道的冰舌平均每年缩小 1 55m,这比 1 963— 1 978年间快了 3 2倍。冰川的面积从 1 976年的 56km2 减小至现在的44km2。在这样的融化速度下 ,再过 2 0年 ,这里的冰将不复存在。如果气候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13.
枫叶之国的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三面环海,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靠北冰洋.不仅有占全球第二的998.467万kmz陆地国土,还拥有占陆地国土面积37%的370万km2的专属经济区.加拿大海岸线长达243 792 km,占世界各国海岸线总长的25%,为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4.
荷兰围海造地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1月13日至12月2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组织的赴荷兰学习与考察围海造地政策和技术的培训团。这是国家海洋局首次专门组团赴境外培训,得到国家海洋局及有关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一、荷兰基本情况荷兰全称荷兰王国,海岸线长约1075km。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约200km,南北长约300km,总面积为41526km2,相当于江苏省的2/5,其中陆地面积33873km2。荷兰共有12个省份,总人口1560万。全国低于海平面的国土面积为33000km2,易受水灾影响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5%,该区域人口占60%,低地生产总值占全国G D P的65%…  相似文献   

15.
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丽  柯长青 《海洋学报》2017,39(12):109-121
近30年来,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大幅缩减,开阔水域也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美国雪冰中心的海冰密集度产品以及美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管理局的海水表面温度数据产品,分析了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以及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年际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5.89×103 km2,海冰消退时间以平均0.77 d/a的速度在提前,海冰出现时间以平均0.82 d/a的速度在延迟,导致开阔水域季节长度以平均1.59 d/a的速度在增加。2016年达到了有遥感观测资料以来开阔水域面积和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3.52×106 km2和182 d。9个海区的开阔水域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对开阔水域变化贡献最大的有北冰洋核心区、喀拉海和巴伦支海。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与纬度相关,即高纬度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的影响高于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16.
曹妃甸填海造地时空分布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和2011年共8景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后经主成分分析(PCA),获得7个时段曹妃甸填海造地的时空分布信息。研究表明:2003-2011年期间,曹妃甸填海造地面积约274.7km2,其中永久陆地区域231.9km2,2003年填海造地工程开始后,填海造地面积逐年增长,其中2007-2008年期间填海造地面积增幅最大,近几年填海造地的面积有所下降;围填海造地后,曹妃甸海域的滩涂面积逐年减少,滩涂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海水潮流的自然流向,阻碍了海水的对流和交换。  相似文献   

17.
舟山市产业演替及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水面上,地理位置介于29o32'~31o04'N、121o30'~123o25'E之间。舟山是全国惟一的群岛型地级市。市域总面积为2.22万km2,其中,海域面积为2.08万km2,占96%;岛屿陆地面积为0.14万km2,占4%。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现有常住人口岛屿103个,舟山本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我国沿海岛屿中以舟山群岛最为密集,是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众多的岛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优良的开发前景。在新的发展时期,舟山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也迫切需要解决主导产业遴选问题。赋予准确的区域定…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6-66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km2,比全省陆地面积大约12%左右,海岸线3324km,居全国第二,海洋是福建国土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决策的推动下,福建省海洋经济获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2005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达2144.6亿元,比2000年增加约1105.8亿元,年均增长15.6%;海洋经济增加值达924亿元,比2000年增加约463.3亿元,年均增长14.9%,比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4.1个百分点。200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长江流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工程,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几年舟山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好转态势。2007—2013年舟山近岸海域水质均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4年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有1 269 km2,仅占全市海域面积的6.1%,海水质量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通过对舟山海域84个二级类基本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进行统计分析,2012—2014年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35.7%、38.1%和44.0%,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20.
何谓ARGO计划     
ARGO计划是由美国等国家的大气、海洋科学家于 1 998年推出的一个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 ,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盐度剖面资料 ,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 ,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 (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暴、洪水和干旱等 )给人类造成的威胁。ARGO是“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的缩写 ,通俗称“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计划构想用 3~ 4 a时间 ( 2 0 0 0~ 2 0 0 3年 )在全球大洋中每隔 3 0 0 km布放 1个卫星跟踪浮标 ,总计为 3 0 0 0个 ,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