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高空地面资料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各种物理量场 ,对渭南 1 999-0 8-0 9区域强雷暴暴雨和局地飑线天气成因进行分析 ,得知 ,高空阶梯槽、大涡切变线台风和特殊地形是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梁立光  蒲明 《气象》2002,28(8):37-40
在持续了一个月的阴雨天气、能量不足和大气层结稳定的条件下,绵阳市在2001年9月19-20日突发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并伴有强雷暴天气发生。利用天气学原理及过程前后的能量条件等对这次突发性大暴雨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次天气尺度的低层Ω型锢囚高能舌的存在和高能区北伸是形成这次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海风锋在渤海西岸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东高红  何群英  刘一玮  解以扬  戴云伟 《气象》2011,37(9):1100-110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及中尺度TJ-WRF模式输出资料,对2009年7月6日天津宁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渤海湾海风锋对沿岸局地暴雨的触发机理。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是在有利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暴雨发生地存在局地层结不稳定和较好的水汽条件。海风锋本身有一辐合抬升区,区域内有弱对流存在;当海风锋移到局地存在层结不稳定且水汽充足的区域,其抬升区的辐合上升运动迅速加强,从而触发该地区雷暴的新生发展;海风锋与迎面移来的雷暴相遇,会对雷暴的加速发展起到加强作用。利用中尺度WRF模式输出资料进行分析看到,两条辐合线相交处易激发出强雷暴,雷暴出现在近地层大气暖干区的北端、湿空气的交汇处;海风锋对雷暴的新生发展有明显的触发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00年7月21日长春本站突发性的局地暴雨从天气形势特征、卫星云图特征、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指出中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及高空冷干平流的共同作用,卫星云图上的雷暴云团及两条强雷达回波带的共同影响是这场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两场过程的降水性质、成因、强对流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8.14"大暴雨为副高后部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强,伴有强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灾害;而"8.16"大暴雨为系统性的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地面暖锋,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两场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有显著差别。"8.14"过程为典型上干冷下暖湿结构;而"8.16"整层均为湿层,强对流天气主要以短时强降水为主。连续出现两场大暴雨天气,与高温高湿的天气背景密切相关。高、低空急流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低空急流交叠处形成较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是强风暴产生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两次大暴雨的落区均在急流交叠处下方。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地区强雷暴天气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翔  彭丽霞  高文亮  许波  赵畅  汤如茂 《气象》2011,37(9):1118-1125
利用洪泽站1980—2009年30年雷暴观测资料,结合2005-2009年天气实况资料和雷达回波图,对洪泽湖地区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地区年均强雷暴日8.0 d,高发季节为6 8月,高发时段是04 06时和1 4 1 6时,年强雷暴日数年代际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统计表明强雷暴主要产生在低槽冷锋、北方冷涡、中低空切变(槽)线、副热带高压4种天气系统中,中、低空均存在西南暖湿急流,850 hPa温度露点差位于≤-3℃湿舌内。强雷暴回波特点是:回波前有较强的垂直风向、风速切变,VIL值长时间维持在35 kg·m^-2预示伴有暴雨灾害大气;出现大风前,VIL值常常有明显减小趋势。暴雨持续阶段其负闪密集区同40 dBz的强回波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1暴雨过程。2005年4-6月,江西暴雨天气偏多,且呈现出突发性和局地性强、雨强大、危害重等特征(表1)。6月18-23日.江西出现了较强的连续性暴雨过程.以广昌过程雨量513mm为最大。抚河流域发生了较明显的洪涝。如果以≥30mm/h、≥50mm/6h、≥100mm/24h作为强降水天气的标准来统计.则5-6月有229县(市)次出现了强降水天气过程.为1998年以来同期强降水第2多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北京短时局地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短时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目前仍是预报中的难点,也是2008年奥运会提供精细化预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同云系的结构及雷达回波的特征,还可以为人工增雨制定最佳作业方案,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用每小时的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结合北京市气象台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查找出造成北京2004年夏季(6~8月)的短时局地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单体。对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在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辐合点”、“中气旋”的图像特征出现有利于局地暴雨发生,并提前于暴雨。对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伊宁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9日伊犁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 hPa中亚低槽、200hpa高空急流、低层风速辐合和地面雷暴高压。较强的层结不稳定和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局地暴雨是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产生,具有典型的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成回波短带合并形成带状回波,该带状回波最后演变成一个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及时准确的遥感探测能力成为短时、局地强暴雨、雷暴、大风等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方面极为有效的工具。新一代天气雷达是一个集电子、通信、计算机和网络于一体的庞大的设备,某一部分出现故障,即使是小的故障,也将影响到全网资料的正常应用。前一段时间,我们的雷达由于方位伺服系统引起的天线转速不稳定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现已工作正常。把我们处理过程总结一下,希望对维护工作者有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1.
1引言暴雨是吉林省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突发性和强度大等特点,不仅可以引发局地洪涝,还可以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预报,及时服务"是气象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通化地区处于吉林东南部山区,地形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夏季强对流活动频繁,是吉林省暴雨多发区。据统计,通化地区绝大多数暴雨集中在7-8月份,  相似文献   

12.
韩经纬  孟雪峰  宋桂英 《气象》2006,32(10):57-63
利用斯一代天气雷达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05年4月1日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的一次局地强沙尘暴和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局地强沙尘暴发生前,动力、热力场条件和系统结构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沙尘暴发生区域,低层散度的辐合中心和垂直运动的上升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与雷达资料的逆风区相对应。物理量场的强度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地暴雨或强对流天气的强度,而在沙尘暴发生区域上空整层的相对湿度均特小,低层尤为干燥。进一步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探测结果,在对雷达回波逆风区沿入流方向(SWNW)的空间剖面分析表明,沙尘暴区域的低层850hPa有强辐合中心,高层存在辐散中心,700hPa附近存在强上升中心,且上升高度一直达到350hPa附近。局地强沙尘暴和强风主要是雷暴内中-γ尺度系统强的辐合旋转造成的,反射率最大区与正负速度最大区接近或重叠,并由正速度区过渡到负速度区,产生了强烈的风切变,使中-γ尺度系统的辐合旋转加强,加之低层较强的垂直运动,造成了局地强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区域以外的强风是雷暴系统外部产生的,其最大风速出现在弓形回波突出的部位、出流回波区域及径向速度图上速度模糊区域,而强沙尘暴天气却出现在中-γ尺度的逆风区中。  相似文献   

13.
一、项目背景 我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山洪地质灾害異有突发性、普遍性、破坏性的特点,预测、预报、预警难度大。 由于造成局地暴雨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生成到发展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吋间,因此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需要能够获得局地性、突发性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精确预报。这对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降水的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预报、短时临近预报能力提出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是临近预报的基础,是做好北京2008年奥运气象服务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对北京地区暖季(5—9月)发生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4种对流天气当日08时高空探测资料(2002—2005年)的压、温、湿、风等气象参数进行气候统计和分析,并与气候平均值进行比较,以揭示发生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及规律,为预报业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对流天气日所在各月高空要素均表现出比较典型的特征;500 hPa急流和对流产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急流存在时,容易产生对流性天气,且雷暴、大风、暴雨甚至冰雹同时发生的概率增大;对流性天气过程与风向垂直切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4种对流日500 hPa以下出现顺转平均发生率为84.2%。风向较强的逆转常常发生混合性对流天气,且逆转高度越高、对流越强。整层顺转容易发生多站暴雨,但雷暴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5.
MM5和WRF模拟东北冷涡雷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和WRF,模拟2005年4月6日辽宁强雷暴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MM5和WRF模拟雷暴发生的天气系统结构相似,但对于降水量模拟,WRF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更为接近。分析其天气系统结构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5,(4):19-22
1.前言局地强雷暴天气(尤其是龙卷风)的出现要有一定的气象条件。将卫星云图资料和常规资料配合应用,能更好地分析出局地强雷暴出现的条件。从卫星云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局地强雷暴生成的动力学条件和引起局地强雷暴生成的一些天气图尺度或中尺度系统。极地轨道卫星的可见光、红外云图和地球静止卫星云图可提供以下一些有关局地强雷暴生成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大范围雷暴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雷暴天气是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当积雨云强烈发展时,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雷暴还会给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通讯、交通安全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气象学上,局地强风暴是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特点是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影响范围窄,强度大,常带来强烈的雷暴、降水、冰雹和大风等天气。由于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通信和建筑设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广东的局地强风暴主要有跑线、强雷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以及伴随的强烈降水。它们具有发生频率高、类型多、分布广、活动期长、年变化和田变化明显以及成灾强度大等特点。l广东局地强风压的时空分布特征1.1始发早,结束晚,活动期长广东省一年四季都有强对流风暴发生,一般干2月开始…  相似文献   

19.
1前言阜新地区位于辽宁西北部,暴雨偏少,平均年暴雨日为1.5个,而气旋底部冷锋类暴雨就占285%(表1)。由表1可见,此类暴雨预报在阜新地区暴雨预报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气旋底部冷锋暴雨多出现南来系统影响较少的年份,时间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至9月份,多以局地暴雨为主,常伴有冰雹和大风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灾害。由于该系统的突发性和局地性特点,预报难度较大,本文利用197O~1994年14次蒙古气旋底部暴雨资料,选取有关形势场和环境要素场,建立起预报模式。2环流形势通过对14次蒙古气旋底部冷锋类暴雨个例,采用统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加密自动站、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稠密观测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对流层低层热力动力场,对2009年7月29日发生在北京香山地区的局地暴雨过程(简称"7.29"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局地新生雷暴引发的γ中尺度局地大暴雨过程,其发生发展突然、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降水强度大;降水环境场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使得新生雷暴的触发不需要太强的辐合抬升机制;北京北部山区雷暴冷池出流形成的300 m左右厚度的边界层偏北风与环境场偏南风的辐合,对香山雷暴的新生起到关键触发作用,有利的局地水汽条件为香山雷暴产生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香山雷暴发生后,由于缺乏雷暴冷池出流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香山雷暴难以获得有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在其发展成熟后很快消亡;复杂地形在对流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雷暴新生前期通过山前辐合抬升起到触发机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大气垂直上升运动起到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