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自南海南部的YSJD-86GC柱样(113°02.5860′E,10°18.1740′N,水深2 651m,柱长1.68m)提供了该区近27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沉积物岩性特征、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全岩样品AMS14C测年、氧稳定同位素等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陆坡—半深海沉积环境;氧同位素Ⅱ期以来表层海水古温度逐渐增高;温跃层在氧同位素Ⅱ期相对较浅,之后逐渐变深,全新世中期以来又再次变浅。11—9.5ka BP期间有一次古气候回返事件,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6—5ka BP期间古气候波动较大,是全新世中期气候波动剧烈阶段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时期的海岸层序产生了沼泽和由一系列淤泥和泥炭控制的泥滩,一般仅在横向狭窄体(如潮沟充填物,海岸砂坝)中含有砂和砾石。在全新世时间尺度上,最新的沉积是不易被压缩的,但是淤泥(特别是含有合适比例植被成分的),当然还有泥炭,它们的自压实程度则可能被忽视。自压实盐沼地貌形态动力学、海平面研究、全新世地层和考古学、以及海岸管理方面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秘鲁外海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种类,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根据2003—2004年和2006—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生产统计和海洋表面温度(SST)等资料,使用空间距离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各年间渔场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年产量重心的分布都存在一定差异,产量重心在经度上随月份整体上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在纬度方向上1~6月整体上呈向北移动的趋势,7~12月则表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2003、2006和2008年;2004、2007和2009年空间分布格局各为一类。空间距离分析表明,2006和2009年产量重心差异最大,其中前者平均产量重心为82°23′W、12°53′S,后者为81°47′W、14°27′S,南北相差约1.5个纬度。研究认为,渔场分布的月间变化是由茎柔鱼南北洄游所引起的,年间渔场分布差异与SST等海洋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JRLAllen教授的这篇综述回顾的是全新世盐沼及在起源上与之相联系的欧洲大西洋和北海南部的潮间带—潮上带环境的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盐沼 ,目前大部分已被围垦 ,它们和与成因上有联系的湿地和高潮间带成为欧洲西北部低地海岸的主要环境贡献者 ,盐沼分布于许多不同的环境 ,但主要分布在开敞的和离岸沙坝海岸以及河口、海湾 ,其分布的范围也很大 ,某个独立区域分布范围从几百平方公里到不超过几十至几百公顷。这些盐沼及其生长环境处于复杂的自然控制下 (图 1 ) ,它们在全新世中期之前就开始受到人类开发的干扰 ,并日益增强。主要的外部控…  相似文献   

5.
全新世以来江苏中部地区海岸的淤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凌申 《台湾海峡》2006,25(3):445-451
全新世以来,江苏中部地区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的演化过程,海岸线的演化以淤进为主,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早全新世(10~7kaBP)本区为浅海环境,海岸线抵西部山地,中全新世(7~3kaBP)海岸以缓慢淤进为主,古砂堤发育.晚全新世(3kaBP以来)因黄河夺淮,海岸东迁迅速,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海岸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虱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为南海大陆架岛屿,中央为山地,临海为多种类型海岸,以处于动态平衡的海蚀-海积型海岸为主。海南岛主要是基岩岬湾海岸,潮汐属日潮型,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日潮混合潮。海岸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更新世初期,海岸属基岩港湾型,晚更新世构造运动频敏,使不少海湾底部抬升为阶地。构造抬升运动持续到全新世,使一些珊瑚抬升为高出海面数米的阶地。海岸类型按其成因与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基岩港湾海岸与砂砾质平原海岸。基岩港湾海岸分布于山地与丘陵临海处,砂砾质平原海岸(或为三解洲平原海岸)其表现形式多为沙坝与泻湖海岸,沙坝上叠置发育着海滩、沙堤或沙丘,随着海岸加积展宽或地壳上升,老的沙坝可抬高成为海积阶地。潮流作用对洪湾众多的海南岛的发育演变以及开发利用亦有重要作用。潮汐汊道港湾规模较大,水域面积达数十平方公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亚洲夏季风与西风的影响范围将青藏高原划分为3个研究区,通过对比湖泊沉积物中多代用指标与晚全新世火山活动、北半球温度和亚洲季风指数,探讨了2 kaBP前后高原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并分析了不同区域湖泊对气候波动响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西南部湖面水位下降幅度大于西北部,更甚于高原东北部。这可能是因印度夏季风(Indian Summer Monsoon,简称ISM)强度减弱,高原西南部的湖泊更依赖于ISM降水的补给,因此对该季风所带来的水汽通量的减少更加敏感。而且,该时期的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简称NAO)的位相由负转正,使得青藏高原北部水汽辐合增强、降水偏多而南部降水偏少,进而导致高原南部湖面水位下降幅度普遍大于北部湖泊。导致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冷干的主要原因,本文归因于该阶段厄尔尼诺(EI Ni?o)的加强。除此之外,该时期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Annular Mode,简称SAM)冬夏季的不同位相也通过复杂的海气耦合过程,跨越赤道对青藏高原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沙南部近3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7°11′N、112°5′E,柱长8 m,水深1 968 m)中近30 ka来的沉积物堆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该孔冰期平均堆积速率为全新世的3倍多.其变化与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地表径流所携陆源物质增多、全新世时海平面的回升以及陆源物质的提前卸载有关.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孔的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冰期/全新世差值高于南海的平均值,更大于开放性大洋赤道西太平洋低纬度区的平均值.CaCO3变化则受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控制,而溶解作用对其影响并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9.
苏北地区全新世海陆变迁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与长江、黄河巨量泥沙及沿岸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在全新世时期的海陆轮廓曾经历过巨大的变迁。近二十年来,对于苏北平原全新世以来,特别是历史时期的海陆变迁与现代海岸的动态,已作了不少的调查和研究。然而,本区海陆变迁  相似文献   

10.
浙江海岸全新世海面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检验了浙江沿海地区已有的数百个钻孔资料,根据全新世沉积的岩相变化及其时代并结合考古资料和对若干地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就浙江海岸全新世海面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全新世海岸地层序列:距今七千年前的海面变化根据对东海DC—1孔所取岩芯的古地磁和C~(14)年龄测定,现今海面以下47.4米处为全新世地层的下限,时代为距今12,000年前(11,510±570年),因此,一般而言,浙江紧邻现代岸线的地区,全新世地层正常的最大厚度在45米左右,向陆的厚度逐渐减小,向海越过内陆架也急剧变薄.但实际情况远为复杂得多,主要因为浙江沿岸原始地形曲折起伏,加之海侵过程中各种动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全新世地层岩相多  相似文献   

11.
盐阜平原地处苏北平原东部.全新世以来,由于海面变化使本区地理空间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早全新世,海面上升,本区成为浅海环境,空间结构较为单一.中全新世,海面稳定,古砂堤发育,砂堤两侧形成了泻湖与浅海的二元结构,其西侧的里下河区成为封闭的泻湖,而东部仍以浅海为主.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本区完成了由海到陆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盐阜平原地理空间三元结构的格局: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西部里下河地区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演变为里下河平原;而东部海岸东迁,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12.
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一、前言通过沉积物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查明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波动、海陆变迁和沉积发育的历史,进行各种地质事件的编年和地层的划分对比,是第四纪研究尤其是全新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沿海地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已经建立了辽宁南部的全新世地质年代表,並对渤海湾西岸的海相地层和贝壳堤以及黄海和东海的大陆架沉积等做了年代学方面的研究。闽南沿海地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在全新世环境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比较发育的全新世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泥炭、木头、贝壳、淤泥等适于进行C~(14)年代测定的材料,并富含孢子花粉,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最严重的厄尔尼诺暖流已使秘鲁的海洋渔业生产,特别是秘鲁的鱼粉加工业陷于停顿,造成国际市场上的鱼粉价格猛涨。 1997年12月前后,秘鲁沿海的海水温度要比常年高出8℃,迫  相似文献   

14.
盐城市境内全新世以来的海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申 《海洋学研究》1989,7(3):12-19
盐城市地处黄海之滨,全新世以来,经历了陆地—海洋—陆地这一海陆演变过程。早全新世,本区受到海侵影响,但仍以陆地为主。中全新世,海侵达到高峰,本区为浅海环境,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岸外沙堤。晚全新世,河流堆积作用增强,境内东部海岸东迁,形成了滨海平原及废黄河三角洲;西部泻湖区则淤积为里下河平原。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高原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界于北纬21°09′—29°15′、东经97°39′—106°12′之间,面积394000平方公里。西部为横断山地,东部为云贵高原的主体—滇东高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在这辽阔的高原上,分布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和清水海等30余个天然湖泊,像晶莹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广大高原群山之中。这些湖泊位于各大水系及其支流的源头,分别属于金沙江水系(滇池、程海、泸沽湖、清水海)、南盘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澜沧江水系(洱海)和元江水系(异龙湖),详见图  相似文献   

16.
辽南大孤山贝壳堆积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大孤山一带海岸位于鸭绿江三角洲平原海岸与港湾淤泥质海岸的交界处,大洋河由此入海,是两种海岸类型的天然界线。这里宽坦的潮滩紧接着低平的海岸平原,平原上分布着座座岛状残丘,其沉积物厚度一般不超过20米,主要是全新世海陆过渡相地层,分布范围一般距岸边10公里左右。在平原后缘的残丘上和平原沉积物中有若干贝壳  相似文献   

17.
徐映深  高中和 《台湾海峡》1992,11(4):368-371
上元-坑园牡蛎礁位于高潮位以下3m,主要成分为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其~(14)C年龄为3043±82a,B.P.。据此推算出罗源湾一带海岸处于缓慢上升状态,速率为1.15mm/a。根据上元-坑园牡蛎礁的上述特征,并结合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的表现,作者认为这一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以“陆动型”海平面变化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1全新世记录Godwin(1943)早期对广泛分布于欧洲西北部海岸中一晚全新世夹层泥炭的观测表明,上述因子和过程(包括一些区域的显著性)已完成对整个研究区相似地层序列的塑造。仅在主要的潮沟和海岸离岸砂坝发育处或相对海平面下降的稳定期的结果有明显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西沙石岛和海南岛砂丘岩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塞尔斯(Sayles,1929)研究了百慕大群岛上高出现代海面80多米的钙质砂岩,是风搬运的钙质砂堆积的砂丘岩,并命其为“风成岩(aeolianite)”。此后,国外学者相继报道了地中海东岸、印度海岸、百慕大群岛,墨西哥湾和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区的海岸和岛屿砂丘岩(dune rock)。事实证明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及岛屿上有更新世和全新世砂丘岩分布。  相似文献   

20.
西冈位于盐城市西部,是全新世海侵时代的产物,也是盐城市境内成陆最早的陆地。本文通过对全新世以来海面变化、西冈的地貌形态、沉积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全新世海侵对西冈古砂堤形成的影响以及苏中地区海岸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