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浆物理性质和流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岩浆物理性质和流体动力学应用于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强调了其地质成果。岩浆的密度和粘度是岩浆两个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岩浆密度和粘度的变化对岩浆流体动力学习性以及产生火成岩的多样性起了重要作用。岩浆房中的双扩散对流、岩浆房的再充填以及边界作用等是岩浆流体动力学的重要机制,对它们的研究,使人们对火成岩的成因和演化以及地球动力学产生了新的认识。本文还概述了流体动力学机制的主要地质结果,如:地幔对流、成矿作用、带状岩浆房、层状侵入体以及火山岩中的流体动力学等。但直到目前,岩浆流体动力学机制及其应用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溶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岩浆动力学研究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本文以粘性流体力学,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某些岩浆动力学实验结果,首次探讨了在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过程中,某些岩浆的物理性质及贵浆运动的动力学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两液相的分离速率,球体的沉浮条件,分布特征及雷诺数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这些参数在研究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碳酸岩岩浆作用过程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一种富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等>50%以上)的火成岩。通常以侵入的方式,与超基性岩和碱性岩共生,位于环状侵人体的中心部位;或以喷出的方式,与碱性岩等构成环状杂岩体。碳酸岩在喷出或侵入过程中,与上部地壳围岩发生以富含碱质(钠或钾)为主的蚀变作用,形成特征性的蚀变岩石——霓长岩。通过对碳酸岩中的包裹体研究,可以获得包括成岩成矿时的温度、压力、密度、流体组分、流体演化等大量信息。碳酸岩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并为了解碳酸岩岩浆演化性质和特征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1)碳酸岩可以形成于流体和熔体两种介质条件下;(2)碳酸岩矿物中包裹体富含CO2;(3)在碳酸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伴随有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发生;(4)碳酸岩岩浆具有的较低的粘度和密度。为了保证对从碳酸岩中获得的包裹体资料的合理解释,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结合碳酸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典型岩石组合、典型蚀变岩石(霓长岩)、赋存的矿产特征等方面的资料。虽然目前在包裹体研究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但作为自然界唯一能够保存有原始成岩成矿流体的地质样品,包裹体的研究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岩浆氧逸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岩浆不混溶作用模拟——热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鸿文  胡颖 《地球科学》1998,23(1):41-48
基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相平衡实验资料,采用氧化物规则溶液的活度模型,建立了预测岩浆不混溶作用的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氧化物组分在不混溶两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与温度,压力和岩浆成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预测天然岩浆不混溶作用,计算不混溶的起始温度,共轭两液相的成分及含量,计算的不混溶两液相中SiO2,Al2O,FeO的摩尔分数平均残差为3.0%~4.0%,其他氧化物平均残差小于1.0%,不混溶两液相的摩尔分  相似文献   

8.
岩浆作用对区域内生成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生成矿过程中,岩浆作用不仅可以直接提供矿源,而且可以借助于其特有的热力场、化学力场和动力场,活化周围地质体中的矿质元素和多种成矿前构造,形成新的有利成矿构造,驱使活化的矿质元素迁移而为成矿间接提供矿源.这些影响对后地台阶段的内生成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福春 《世界地质》1998,17(2):12-13
岩浆熔体中硫的浓度李福春编译译稿收到日期19980104本文对已发表的有关岩浆硅酸盐熔体中主要挥发分(H2O、CO2、Cl)浓度方面的资料进图1岩浆熔体中S浓度分布直方图a.各类岩浆的总图;b.基性岩浆直方图;c.中性岩浆直方图;d.酸性岩浆直方图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岩浆侵位流变学研究进展,讨论了岩浆底劈上升过程中流动组构的演化以及岩浆物理性质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一些有关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大地貌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革命和空间影象新技术推动了80年代大地貌学的更新。大地貌学研究的是由板块构造作用和随后的地表侵蚀和沉积作用产生的典型地貌。目前,它在被动大陆边缘、板块边界和活动大陆边缘、以及大陆测高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硅酸盐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括地介绍了硅酸盐熔体结构的三种研究途径和方法,从硅酸盐熔体的分子聚合结构单元测试、阳离子和挥发份的结构作用、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及量子化学研究等五个方面,阐明了硅酸直熔体结构的主要成就,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北京侏罗纪煤田为例详细研究了岩浆活动对聚煤作用的影响。聚煤前、聚煤过程中和聚煤后的岩浆活动对煤系的形成和保存都有影响:煤系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活动通过控制成煤盆地的基底地形和成煤盆地的水深来影响聚煤作用;煤系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使煤系变质并破坏煤层。  相似文献   

14.
变质作用精细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总结了最近 5年以来,国内外在变质作用精细过程研究若干方面的进展:人们在更细微尺度上,对矿物成分环带、成分梯度等矿物微区成分变化情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矿物中不同化学组分抵御变质峰期后降温过程的能力不同;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等数学方法定量探讨矿物(组合)之间是否存在质量平衡关系,进而判断矿物(组合)之间的平衡-非平衡关系;开始尝试恢复变质峰期后发生分解反应或纯转换反应的变质高峰期矿物的原始成分;出现了不依赖于矿物热力学数据和矿物活度模型的高精度相对温压计;补偿规则引入了矿物速率计,速率计计算结果更直观;最近发展的 Ms sbauer谱新技术,可以在小至50×30μm2的区域里实现铁镁质矿物原位(insitu)Fe 3+含量的分析;使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法、激光探针 40 Ar/39 Ar法、电子探针测年法、二次离子质谱法等新方法,实现对常见变质矿物的原位定年,使得变质作用较完整过程的连续定年成为可能。今后的发展方向至少有四个方面:深化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矿物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和放射性微区测年方法,洞悉变质过程中的各种微观-超微观现象,探讨变质反应速率;研究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变质作用特征;实施大量的高精度矿物相平衡逆转实验,以获取高精度矿物热力学数据,进一步发展矿物固溶体热力学;采用岩石学实验模拟岩石变质过程,深入研究变质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地球液核的动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液核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及液核动力学效应检测的进展和研究结果,着重介绍了超导重力仪在液核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基于初始参考地球模型(PREM),采用球对称、非自转、完全弹性和各向同性地球的弹性引力形变理论研究了液核动力学扰动导致的地球固体部分的形变和重力位扰动。根据重力潮汐观测中的近周日共振特征,利用国际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的自由核章动(FCN),精密确定了有关的共振参数,其中FCN的本征周期为429.0(424.3,4 433.7)恒星日,品质因子为 9543(6405,18714),复共振强度为(-6.10±0.20,-0.01±0.20)×10-4°/h。最近,我们还估计了全球地球动力学观测网中全球分布的14台超导重力仪21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序列的"积谱密度"以检测固体内核的平动振荡运动。  相似文献   

16.
硅岩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回顾了国外硅岩的研究历史,概述了当今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与我国同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变国内硅岩研究落后现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灰尘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市灰尘是城市环境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灰尘的物化特征、时空分布、物质来源、迁移转化、生物效应及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灰尘来源的判别、城市灰尘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热水沉积成矿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是当今地质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综合调查分析,对热水沉积成矿的概念、矿物岩石学标志、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评述了热水沉积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判别标志。文章认为,对地质环境背景、有机地球化学与分子古生物学、成矿系统与成矿动力学以及现代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是热水沉积成矿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广义的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高频率交互沉积及岩石中碳酸盐组分与陆源碎屑组分的混合产出。本文综述了混合沉积体系的研究意义;评述了8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认为海平面变化是混合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其次有构造升降、物源供应、气候以及突出发性事件等因素;提出了混合沉积体系的研究应该以沉积相、微相分析为基础,并与沉积地球化学、阴极发光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活动断裂发育且较为活跃,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相继发生了玉树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引发、触发、诱发产生了大量地质灾害,造成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收集与分析相关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进展与取得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活动断裂地质灾害主要控制因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演化模式、形成机制,不同性质断裂控制效应、断裂两盘差异效应、地震动参数效应、地形地貌效应等地质环境效应和地质灾害力学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中存在的如不同类型活动断裂和不同震级地震与地震地质灾害相关性、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等问题或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结果为地震地质灾害致灾机理、风险评估、防灾减灾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