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OISST资料1982—2017年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SST)分析,发现2017年中国渤、黄、东海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0~1.5℃,南海海表温度接近常年。2017年渤海海表温度是近36 a来最热的一年,达到14.4℃,黄海第二以及东海第三热的年份,整个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平均是历史第二高的年份。渤、黄、东海海表温度1—8月份达到或接近极端高温情况,之后海表温度降低并达到常年同期以下。对中国近海不同海区海表温度和陆地气温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海区受陆地气温影响区域不同,同时海表温度与陆地相关区域随着季节而变化。从2017年平流输运、净热通量、热含量和陆地大气温度影响等方面来看,造成渤、黄、东海海表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黑潮流速增强导致平流热输送增加,0~700 m热含量增加以及我国陆地区域气温的异常偏高,净热通量对其海表温度升高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87,18(5):437-441
本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0多年来在我国各海区进行调查时所采获的海螂科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新种和新记录,它们是第一次发现于太平洋的球海螂属的两个新种:黄海球海螂Tugonia huanghaiensis sp.nov.和中华球海螂Tugonia sinensis sp.nov.。另外还描述了两个新记录:矩形拟海螂Paramya recluzii和侧扁隐海螂Cryptomya busoensis。加上过去由各学者报道的砂海螂Mya arenaria、日本海螂Mya arenaria japonica和截形脉海螂Venatomya turncata,中国近海共有海螂科7种。  相似文献   

3.
2017 年中国近海海温和气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 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29~0.43 ℃,是自1960 年以来第三热的年份,仅次于2015 和2016 年,同时是没有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全球海洋最热年。1960-2017 年,中国近海年平均海表温度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每十年升高0.16 ℃。2017 年中国近海年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64 ℃,是自1960 年以来的中国近海第二最热年份,仅次于1998 年。基于国家海洋局沿海海洋观测台站资料分析,1960-2017 年,中国沿海年平均海表温度以每十年0.15 ℃的速率上升(高于全球平均海表温度的升温速率每十年0.11 ℃)。2017 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8 ℃,是1960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2015 年所创的最高纪录高0.2 ℃。1965-2017 年,中国沿海年平均气温以每十年0.30 ℃的速率上升。2017年中国沿海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1 ℃,也是1965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2016 年高0.2 ℃。  相似文献   

4.
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shootsm^-2至941shoots 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5.
青岛近海的海草场及其附生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青岛近海的海草场海草场是遍布世界浅海水域最显著和广泛的群落类型之一.由于海草能利用根和根茎从基质中吸取和贮存养料,因而形成一个特有生产力的系统,碳的固定率几乎和热带雨林相似.海草为附生的微观藻类、硅藻和附着动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固着基层.作为沉积物和悬浮微粒的植被都存在于这一群落生境;此外,海草场也为小型动物提供了独特的微生境.青岛近海的海草场分布较广,见于胶州湾西岸的张戈庄、红石崖、黄岛,东岸的双埠、女姑口、沦口以及胶州湾口的薛家岛,市内沿海各区和大麦岛、石老人、姜戈庄等处,其中姜戈庄为虾形藻场,其余多为大叶藻场.虾形藻的主要组成种类是红须根虾形  相似文献   

6.
观测事实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经历了显著的变暖过程,并且在人类活动排放的CO_2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未来变暖将会持续下去.利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34个CMIP5模式对于未来不同CO_2排放情景下的输出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中国近海海表温度(SS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当前人类的CO_2典型排放速度(RCP4.5),中国近海的大部分海区在2030年以后普遍升温并将接近或超过1℃(相对于1970~2005年的历史海温).其中,中高纬度海区的升温速率最为明显,黄海、渤海和东海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南海,在2030~2039、2060~2069年和2090~2099年间的升温将会分别超过1、2℃和3℃左右.在CO_2加倍排放的情景下(RCP8.5),渤海在21世纪末最大升温可能接近5℃,从而成为全球升温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由此可见,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的环境生态将面临严重挑战,这也使得控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的极端特性及其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1982–2017年日再分析数据,分析了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的极端特性、历史演变、空间格局及可能影响,并探讨了与全球变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近30多年来,中国近海海表总体升温明显,尤以春季长江口附近及以南的外部近岸海域升温最为显著,线性升温速率高达0.2°C/(10 a)。相比而言,沿岸海域对气候变暖暂缓的响应可能更为明显;极端高(低)温强度以显著增强(减弱)为主,尤以春(夏)季幅度最大。沿岸海域春季极值温差增强显著,易通过物候变化引起生物迁移和赤潮等生态灾害突发、频发;北部海域极端事件持续天数大于南部,其中,黄海、东海极端高温持续天数增加显著,可能对渔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受气候变暖暂缓影响,极端低温持续天数亦显著增加;极端高温在长江口附近,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等海域累积频次上升显著,未来极端海洋热浪事件可能持续增加,将对南海珊瑚礁等产生较大影响。极端低温累积频次以显著降低为主。然而长江口及以南沿岸极端低温在冬春季增强明显,可能对红树林等产生一定影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暖位相期间,ENSO暖事件得到增强,易引起中国近海海表极端低温的频发。北极涛动(AO)正位相时,限制了极区冷空气向南扩展,中国近海海表极端高温频次趋于增加,其危险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09—2016-08 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卫星资料研究了中国近海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的空间分布。首先利用中国近海实测SSS数据对SMAP卫星资料进行验证,接着利用SMAP数据和长江大通水文站的径流量资料分别对夏季和冬季长江冲淡水的扩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长江径流量与长江口SSS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SMAP资料与实测SSS资料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5和1.14,远小于SSS的季节变化;中国近海SSS的季节变化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夏季SSS达到最低,冬季达到最高,春秋季为过渡季节;长江冲淡水夏季向东北扩散,冬季沿岸向南扩散,且夏季扩散范围明显大于冬季;长江径流量与长江口附近海域SSS为负相关,夏季径流量较大,对应长江口SSS较低;冬季径流量较小,对应SSS较高。SMAP SSS资料同时、大范围的特征对长江冲淡水扩散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CMIP5模式对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模拟及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1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模拟能力。多模式集合能够再现气候平均意义下近海海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量值上存在一定的低估。在渤海和黄海;集合平均与观测差别比较明显。在年际尺度上;与观测数据对比;模式模拟海温与Niño3指数相关性较小。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在1960-2002年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从2003年开始增温趋缓。评估结果表明;ACCESS1.0、BCC-CSM1.1、HadGEM2-ES、IPSL-CM5A-MR、CMCC-CM、FGOALS-g2、CNRM-CM5-2、INMCM4八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变化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利用ACCESS1.0、INMCM4、BCC-CSM1.1、IPSL-CM5A-MR、CMCC-CM这5个模式结果对中国近海海温未来的变化进行了预估。在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近100年中国近海海温有明显升高趋势;最优模式多模式集合平均增温分别可达到1.5℃、3.3℃;净热通量变化和平流变化共同促进了东海升温。  相似文献   

10.
海地瓜属Acaudina Clark,1907是印度一西太平洋印度马来亚区特有的芋海参,从潮间带到水深80米的沿岸浅海很普遍,在我国各海域都有发现,而且数量很多。 曾研究报道过中国海地瓜属的学者有: Semper(1868), Ludwig(1882), Chang(张凤瀛)(1934,1935),Yang(杨佩芬)(1937),张凤瀛等(1964)和Clark(1981)。 海地瓜属形态变化很大,骨片形态也不很稳定,有的完全没有骨片,或者仅在身体后端尾部有骨片,且随个体发育和栖息环境条件而変化。所以,海地瓜属在鉴定上存在很多困难,并且造成了许多混乱。 Sluiter(1912)曾对海地瓜属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下列8个种和变种都是同一种。 有效的种只是模式种 Aphelodactyla molpadioides (Semper)一种。后来,Deichmann (Clak,1938)研究了Sluiter保存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材料,认为Sluiter的结论是正确的。1912年后又陆续发表了几个新种。Clark&Rowe(1971)在《印度-西太平洋区浅水棘皮动物专著》一书中列了下面5个种。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全部海地瓜标本(共807个)进行了详细研究。作者认为这一属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海地瓜 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另一种是白肛海地瓜 Acaudina leucoprocta (H.L.Clark)。这两种中国都有。同时认为 Acaudina delicata (H.L.Clark)应是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的异名,Acaudina irania (Heding) 应是 Acaudina leucoprocta (H.L. Clark)的异名。Acaudina gephyra (Sluiter) 可能是 A. molpadioides (Semper)的非正常个体。本文还对海地瓜属的变异作了描述,这种变异似乎和栖息环境,特别是底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球状伪镖水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本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提取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5个采样点135只球状伪镖水蚤个体的基因组DNA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580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碱基A+T的平均含量为63.4%,明显高于G+C的含量(36.6%),显示出较强的AT偏好性。5个采样群体共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和3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6285—0.9214)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766—0.02010)均处于较高水平,各群体之间遗传距离为0.009—0.031。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显示:5个采样群体聚成多个支系;除广州与顺德、上海与无锡以外,其他各采样群体之间均具有显著遗传分化;5个采样群体可以划分为3个种群。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显示,各种群均未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2.
华北两种普林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我国华北两种普林藻(Prymnesium)。一种产于咸淡水,是我国首次正式报道的小普林藻(P.parvum N Carter);另一种产于海水,根据其鞭毛上有突起的特征定为一新种——突起普林藻(P.papillatum Tseng et J.F.Chen,sp.nov.)。小普林藻是北方沿海半咸水养鱼池的害藻,由于它的繁殖导致栽培鱼类大量死亡;突起普林藻经过初步试验证明也是一种能产生毒素的藻类。  相似文献   

13.
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8个地理群体(山东荣成、江苏南通、启东、上海芦潮港、浙江温州、瑞安、福建福州和广州番禺)的遗传结构特征。10对引物组合在8个群体160尾个体中共扩增出272个位点,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6.47%。8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8.82%-15....  相似文献   

14.
向海洋要淡水解决沿海水荒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尖锐,大力发展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术,开发海底淡水资源,是沿海地区解决水荒问题的两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重要经济鱼类鳓鱼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我国的鳓鱼资源经过度捕捞后仍保持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检测的45个鳓鱼个体中共得到4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高达0.964—1.000,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高达0.0100—0.0152,鳓鱼种群的多样性还表现在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长短上,研究表明,鳓鱼线粒体控制区存在一个40bp长度的重复序列,依据重复次数的多寡而造成鳓鱼个体间的显著差异;对鳓鱼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发现,我国鳓鱼群体内部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青岛群体与广州、厦门、舟山3个群体之间分化系数Fst达0.5284(P〈0.01),群体间基因流则仅有0.4463,而3个群体内部则基因流明显;AMOVA检测和聚类分析也证实了上述观点,遗传距离分析表明青岛群体和其它3个群体净遗传距离达到0.034,仍属于种内群体之间的分化水平,依据分子钟理论推断两群体间的分化时间为更新世晚期,可能由更新世晚期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导致了这两个类群的隔离与分化,并依靠鳓鱼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维持至今。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岸海域赤点石斑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赤点石斑鱼鳞片形态和年轮特征、年轮形成时期、渔获物年龄组成。结合生物学资料,对鳞径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作了分析。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生长规律,以定差法求得赤点石斑鱼生长参数。讨论了种群生长特性,并评估赤点石斑鱼资源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编制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古地磁年表,并为该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年代地层上的依据,我们选择了辛集孔(沦-13)和 H-70孔沉积岩芯进行了古地磁研究。根据磁倾角的正、反向变化,绘成了古地磁极性变化(柱状)年表。辛集孔位于华北平原东部仅有的两个出露死火山(即大山和小山)之间。该孔井深600米,下部未见到基岩,全部岩芯均为松散沉积,不含玄武岩及其他喷发岩层。全岩芯共制成136块标本进行了天然剩余磁性测量。  相似文献   

18.
倪勇 《海洋与湖沼》1981,12(4):362-364
最近,作者在整理以前从广东和广西沿海采回的鱼类标本时,发现有7尾美塘鳢属Eleotriodes标本,经鉴定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无斑美塘鳢属Eleotriodes immaculatus Ni-sp.nov.其模式标本存于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整理中国沿岸产的红翎菜科的标本时,看到了一些在外形上与江蓠属Gracilaria中的红江蓠Gracilaria rubra C.F.Chang et B.M.Xia很相似的标本,但经过对其内部构造和囊果特征的详细研究后,确定它是属于红翎菜科Solieriaceae中厚线藻属Sarconema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青岛电厂温排水对海域的环境影响,分析了温排水对胶州湾水质、沉积物、生物群落的影响,给出了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