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峨眉山玄武岩产于弧后扩张环境的论点提出了质疑。主要论据是:(1)近年来的调查表明,与此相关的金沙江—哀牢山俯冲带(及甘孜—理塘俯冲带)在海西—印支期是向西而非向东消减的;(2)从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和微量元素成分中未探查出可靠的来自消减带的组分;(3)古地磁的观测结果说明,晚二叠世扬子地块位于南半球很靠近赤道的低纬地区,此后扬子地块即迅速向北漂移;(4)世界上绝大多数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形成与消减过程无关。因此,作者认为,峨眉山玄武岩的成因与消减作用无明显关系,它的喷发很可能是由于古生代末扬子地块西缘及邻区的地幔区域性上涌,从而导致了有关陆块的破裂和分离。 相似文献
2.
3.
滇东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铜矿中矿石矿物及玄武岩的微量元素Co,Cr,Ni,Pb,Th,U以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玄武岩和矿石中,Pb平均丰度分别为7.87×10-6和7.13×10-6,Th平均丰度分别为5.27×10-6和6.27×10-6,U平均丰度分别为1.16×10-6和0.97×10-6;从Th,U,Pb的质量分数揭示了玄武岩和矿石物源的相似性;Co,Cr,Ni的质量分数除矿石Cr略低外,玄武岩和矿石的Co和Ni均大于上部地壳平均值,提供了成矿物质非上部地壳来源的信息;铜矿石中主要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平均18.3442、07Pb/204Pb平均15.620 22、08Pb/204Pb平均38.653 9)与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平均18.805 32、07Pb/204Pb平均15.602 72、08Pb/204Pb平均39.250 8)相似,在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208Pb/204Pb图中,二者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排列,从而在铅同位素示踪上显示了二者具有相同的铅源。由此判定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3类铜矿的成矿物质是源自于该区的玄武岩。 相似文献
4.
5.
峨眉山玄武岩在康滇地轴东缘(四川、云南、黔西)广泛分布。期间分布铜矿床(点)多处。将成因与玄武岩喷溢-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统称为玄武岩铜矿。矿源岩(P_2β)是区域成矿的重要前提,其含矿岩性、产出地质特征、矿石、脉石矿物及围岩蚀变等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在云南,丽江式、小寨式铜矿具有找矿前景。决定其规模远景的控制条件是:矿源岩、矿源层、表生改造、储矿构造和氧化带保留程度五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从动态的角度可以分为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吴家坪期),龙潭期又可分为三个喷发旋回,对应于四个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体现了东吴运动在造成贵州地区地壳抬升、下沉和接受最大海侵之后,又上升、拉张、沉陷带发生地裂(又称峨眉地裂)以及地幔物质喷溢等地质活动,具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的特点。本文从研究海陆变迁入手,揭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沉积作用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其与金、锑等矿产的成因联系,提出该期各相区与成矿区的形成模式。通过对贵州峨眉山玄武岩不同喷发期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可以看到,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早期海域的沉积韵律和相带展布格局与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特征完全一致。玄武岩的喷发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期又为沉积矿产的富集提供机遇。这种岩浆期后气液以富硅和二氧化碳为特征的玄武岩,本身富含铁、锰、铜、铅、锌、锑、砷、汞、金、银、氟、磷以及一些稀散和放射性元素等成矿组分。在喷发过程中,气液成分有一定变化,各阶段和离岩浆的远近距离不同以及喷发性质和环境差异,形成了火山气液矿床、火山沉积矿床和沉积矿床的不同成矿带。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研究的峨眉山玄武岩的辉石均为单斜辉石。东川碱性火山岩中以透辉石为主,显示碱性岩系辉石的特征,但相对贫 LREE、Ti 等不相容元素,结晶时的 fO2较高;攀枝花岩带主要是透辉石质普通辉石;其他剖面和地区多为普通辉石,且具拉斑质岩系富钙辉石的成分和演化特点。攀枝花带和西岩区辉石在化学成分上比较原始,而东岩区和中岩区辉石的成分演化程度相对较高。含 Ti 的“其他”阳离子对在各岩区(带)的辉石中均限重要,暗示它们的形成与火山弧环境无关。 相似文献
10.
11.
峨眉山二滩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二滩地区玄武岩w(S iO2)/%=40.5~59.65;普遍高碱,w(K2O N a2O)=2.64%~7.67%。w(T iO2)=2.10%~6.53%,T i/Y>500,该区玄武岩属于高钛(HT)型玄武岩;其M g#=58~84,明显高于高于宾川高钛玄武岩(31~53),说明岩浆演化程度明显低于宾川高钛玄武岩浆。岩石样品中Sr显示明显负异常,暗示了二滩玄武岩经历了广泛的斜长石结晶分离;而Eu不显异常,则反映了玄武岩岩浆中有高Eu3 /Eu2 比值的存在,其环境为氧化环境。在二滩玄武岩和宾川高钛玄武岩中,N i,Z r,T iO2和M g#均显示了明显差异,说明二滩玄武岩具有独立的地球化学特征。二滩玄武岩不相容元素(R b,B a,Th,U,N b,T a,L a,C e等)配分曲线与O IB相似,及其T a/Y b vs Th/Y b双变量图解也显示出了富集地幔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峨眉山二滩玄武岩源区为富集地幔源,玄武岩岩浆可能为地幔柱物质。此外,B a/Th,Z r/N b,L a/N b,B a/N b等比值介于EM I O IB和EM II O IB之间,以及C e/Pb比值也说明:二滩玄武岩缺少H IMU O IB端元组分,是EM I O IB和EM II O IB两端元的混合产物。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中二叠)晚期-乐平世(晚二叠)早期,时限大致为259Ma-25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OIB基本一致,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矿产与地质》2015,(5)
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被国内、国际唯一认可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关于其成因有很多解释,多数认为是"地幔柱"成因,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地球化学的依据上,没有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本文结合有关实验和数据论证"对冲聚合"理论的事实性和普遍性,认为地球另一端(撞击点)发生猛烈行星撞击,引起"对冲聚合"效应,造成对冲点巨大冲击能量重新聚合进而引起地震、火山活动和大规模岩浆溢流,撞击点和对冲点分别处在地球两端通过地心的对应点上,撞击发生时间和大规模岩浆活动几乎同时。为此,峨眉山玄武岩可能不是"地幔柱"成因,其冲破岩石圈形成溢流可能并非"地幔柱"头部作用造成穹窿上升、地壳减薄或者裂谷而喷溢,而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另一端剧烈小行星撞击而引起"对冲聚合"效应形成上升通道,热流体因为外界扰动而喷溢。且本文也为探索"地幔柱"动力学机制和探讨地表热点分布以及和小行星撞击事件、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的联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中,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组项面上发育近十米厚的紫红色岩层,肉眼观察具紫红色鲕状铁质泥岩特征,前人一般都把它当作正常沉积岩或火山碎屑岩而划归沙湾组。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学科研组最近对这段剖面逐层取样,经薄片鉴定均为红土化玄武岩。其风化程度从顶向下逐渐减弱,与下伏新鲜的具杏仁状构造的斑状玄武岩成渐变关系。在红土化玄武岩之上才是沙湾组的正常沉积岩。由于这段剖面内未夹正常沉积岩,因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相与岩体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峨眉山玄武岩是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的主要建基岩体,其岩体结构明显受其建造的控制,不同地区,不同岩相的玄武岩,由于岩石组合及原生结构特征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岩体结构特征。本文结合拟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雅砻江官地水电工程等实例,从岩相角度分析了玄武岩岩相及原生结构及原生结构对其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峨眉山玄武岩的微量元素丰度显示区域性差异,西岩区(盐源—丽江拗陷)玄武岩总体上比中、东岩区(康滇隆起和滇黔拗陷)玄武岩富相容元素而贫不相容元素,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母岩浆经历的结晶分离的程度不同。比较演化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往往富放射成因锶,反映其成因还涉及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相对主体拉斑玄武岩,东川碱性火山岩贫REE特别是LREE,推测源区发生过先期熔融事件。主要元素和REE的模拟计算表明,二滩粗面岩可以由玄武质母岩浆经分离结晶衍生,最可能的主要分离相是该区似层状辉长岩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是中国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地幔柱成因的大火成岩省。峨眉山玄武岩的主相喷发时间约为260Ma,与二叠纪晚瓜德鲁普期生物灭绝事件的时间相当。地球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地幔柱活动不仅与超静磁带的产生和结束有密切联系,而且地幔柱活动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文中讨论了前人对峨眉山玄武岩的来源、成因以及喷发与持续时间等重要研究进展,并基于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与Kiaman负极性超静磁带(KRS)和二叠纪晚瓜德鲁普期生物灭绝事件的联系以及相应的地球动力学含义。 相似文献
19.
20.
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地裂运动与幔热柱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幔热柱和板块构造理论,本文提出了晚古生代扬子板块西缘-构造活动新模式,认为幔热柱活动与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的顺时针旋转共同造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点,该观点也解释了攀西裂谷为何提前“夭折”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