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垩纪远安盆地是江汉盆地西北缘的次一级地堑构造,发育有多种类型的低温宏观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变形带、断层、节理、脉体和缝合线。除断层外,其它构造变形机制的分布明显受不同岩性地层或单层厚度的控制。节理主要发育在盆地南、北两边上白垩统跑马岗组中至厚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里,缝合线和方解石脉只形成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罗镜滩组砾岩里,变形带只出现在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块状砂岩里。主要根据变形构造交切或限制关系,本文将这里的宏观变形构造划分为四期,并恢复出各期的构造应力场。前两期属于拉张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裂谷阶段,第一期的拉张方向为近EW向,第二期拉张方向NWW-SEE向;后两期属于挤压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以后的后裂谷阶段。相应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分别呈NNE-SSW向和NWW-SEE向,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邱殿明  俞保祥  徐仲元 《世界地质》2000,19(4):329-333,341
吉林省辉南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特征复杂多样。通过对剪切带内岩石的有限应变测量和变形环境的分析,认为本区韧性剪切带发育在地壳浅层次的低温低压环境,为逆冲推覆韧性变形,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具有独特的构造组合和岩石变形特征,差异应力值为45-54MPa,剪切位移量约为12.5km,形成时间为中元古宙。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构造应变场的概念出发,对河北省的构造变形进行板内构造的变形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板内变形速度、板内变形量、板内变形时间及板内应变速率等问题。将印支晚期以来河北省的构造应变场划分为六期,利用271件火山岩和岩浆岩常量元素化学全分析资料进行了Sugisaki(1976)研究创立的石英指数公式计算,进而确定出板缘变形速度。构造应变场的基础仍然是纷繁复杂的构造变形(断层和褶皱),构造现象的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对构造应变场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5.
徐新  王煜  朱炳玉 《新疆地质》2003,21(1):16-21
大体沿中国西部国界,由帕米尔高原向北方方向直至阿尔泰,有一条延伸约1500km,宽达200km以上的滑移构造带,使得新疆与西部邻区在地质对比中产生许多困难。在这条带上尚未形成地表贯通的大型走滑断裂,而是表现为不同时期形成的古断裂等构造薄弱带以新的动力方式复合和重新组合。这一由下地壳驱动的滑移带控制了这一地区的盆山布局,形成中亚地区大规模的现代山脉牵引现象,早更新世以来左行滑移超过600km,向北逐渐减小。地震解析和GPS测量资料表明,这条滑移带现今仍然十分活跃。该滑移构造带向西南延伸,可与印度板块以西的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进入波斯湾,直达印度洋中脊。从广义上讲,帕米尔-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应属恰曼转换断裂系统向亚欧大陆内部的延续。对这条位于多国边界的活动性滑移构造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新疆与中亚地区地质构造及矿带对比,而且对环境与灾害地质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紧邻北天山山前,构造变形错综复杂。山前发育的三排构造的形成时间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褶皱和断裂的变形叠加特征缺少系统的对比分析。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平衡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研究手段,结合断层滑移距、伸展压缩速率定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加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1)南缘中段三排构造自南向北,变形强度由强变弱;第一排背斜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第二、三排背斜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构造之间具有形成递进的演化关系,叠加形成多种复合构造样式。(2)断层滑移距总体“由深至浅”逐渐变小,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主干断裂滑移距存在明显的拐点,是多期次活动的有力证据。(3)基底大型逆冲断裂是先存断裂,后期继承性发育;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是褶皱作用发生在逆冲断裂之前,后期表现出边断边褶特征;滑脱型褶皱–冲断带是冲断和褶皱同时或冲断先于褶皱形成。(4)第一排背斜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第二排背斜在此时期形成微弱雏形,并在古近纪末期形成明显轮廓;第三排背斜形成于新近纪末期;第四纪至今的强大挤压作用使3排背斜被断裂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7.
青岛榴辉岩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抬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壮义 《山东地质》1994,10(2):66-71
  相似文献   

8.
试论“威宁—紫云”北西向构造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程国繁  徐安全 《贵州地质》1998,15(4):311-320
在贵州西部威宁,赫章,六盘水,关岭,紫云,望谟一带,发育一条长逾380kgm,宽15-30km的NW向构造带,即省内著名的“紫云-垭都”深断裂带。该构造带的生成和发展对贵州西部地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沉积格局2和热液菱铁矿,铅锌矿等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粤西高州——化州地块变形特征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高州-化州地块由“高州岩群”组成,通过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应变分析等研究得出,前晋宁期云开地区地壳处于伸展状态,近水平分层剪切作用是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高州岩群”中存在的5种不同构造样式便是水平分层剪切持续上移的结果,而下部片麻状花岗岩则是含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岩在原地或准原地分层剪切深熔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塔东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分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国干  夏斌  王核  陈志勇 《新疆地质》2003,21(4):407-411
塔东地区有重要影响的边界断裂有辛格尔断裂带、雅尔当山断裂带、孔雀河断裂带、且末河断裂带和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它们具有多期多类型构造变形叠加的特征.库鲁克塔格的褶皱变形包括韧性剪切褶皱和脆性褶皱2种类型:英吉苏凹陷北缘的构造变形以压扭性为主要特征,在罗布泊凹陷的北缘可以形成较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而且在推覆体前缘可以形成具有油气勘探价值的隐伏构造.塔东地区包括中央隆起东段的塔东低凸起、古城鼻隆、满加尔凹陷东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推覆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相似文献   

12.
变质构造岩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变质构造岩是由变质变形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岩石,形成于地壳不同构造层次上的韧性变形带中,具有明确的构造成因的含义。依据变形机制、组构、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以及形成环境,将韧性剪切带中变质构造岩分为构造片麻岩系列、构造片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构造片麻岩系列形成于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以颗粒流动和扩散蠕变变形机制为主,宏观上表现为条纹和条带状构造,微观上为三边平衡结构。构造片岩系列形成于地壳中浅部构造层次上,以位错蠕变和新矿物化作用为主,由同构造新生片状矿物和基质组成。糜棱岩系列主要以位错蠕变变形机制为主,动力重结晶现象普遍,由残斑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粒度变细,S-L组构发育,形成于地壳中-中浅部层次。  相似文献   

13.
倾倒滑移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及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现场地质调查及变形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倾倒滑移变形机理的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4.
淮北矿区芦岭煤矿主采煤层8煤为特厚煤层,厚度2.72-17.75m,平均厚度9.60m,煤层硬度系数厂为0.16-0.53,构造煤累计厚度约占全层厚度的65%-90%。剖面自上而下划分为碎裂煤、菱形包裹体煤、片状煤、鳞片煤和粉末状煤5种类型,构造类型煤相间分布。微观上网络状裂隙发育.密集的网络状裂隙交叉切割.显微组分破坏严重.煤层受构造作用影响越大,构造煤中的微孔所占比例也就越高。在平面上构造煤的发育可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井田东部构造煤较发育,厚度占全层厚度的75%-80%;中部构造煤最发育,厚度占全层厚度的95%以上;井田西部构造煤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约占全层厚度的65%-70%。采区资料表明,在倾向上,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构造煤厚度占金层厚度比例呈上升趋势.-450--460m水平以下,构造煤层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约占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务川汞矿带的断陷—滑移构造,提出用“剥蚀深度”和“表层构造”作为滑移构造形成时间的鉴定标准,详细描述了三个滑移作并总结了滑移构造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和构造特征;从断陷—滑移构造之间的紧密配置关系论证断陷的形成与滑移同步,并同属于新生代地壳伸展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17.
湖北武当—两郧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是印支-燕山造山运动所形成的陆内造山带,三条剪切带将其分划成四个变形构造单元,即北侧逆冲变形带、中央走滑剪切变形带、南侧逆冲变形带和前陆褶皱-逆冲变形带,并构成北弱南强的不对称型正花状变形结构样式。造山过程经历两个阶段:早期以逆冲-推覆单向造山为特征;晚期则以走滑和陆-陆撞双向造山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伸展盆地区断裂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断裂构造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强调应变与应力在断裂形成过程中的同等重要性。重点论述了断裂位移特征及影响因素,断裂位移在断层中部最大,端部最小至零,具有与断层规模无关的特征,但它受断裂分段、连接、近端过程等影响而发生变化。位移作为应变的结果,控制着横向褶皱的形成和分布、沉积中心的迁移(断裂单侧扩展时)或沉积位置不变但范围扩大(断裂双侧扩展时)以及沉积充填结构等。探讨了断裂三维几何形态分类及断裂形成与形态的控制因素:深部与浅部耦合(基底构造的活化与沉积盖层的响应),建造与改造的耦合,边界条件与构造应力场,沉积压实和埋藏作用等。提出了断裂分级和组合规律,总体上伸展区断裂可分五级,一级控盆,二级控坳,三级控带,四级控圈,五级复杂化;不同级别的断裂三维组合规律可分为软连接组合和硬连接组合。伸展区断裂生长史可划分为成核、扩展、释压、连接、消亡和活化6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室内岩组分析结果显示:夹皮沟金矿控矿构造宏观受夹皮沟陆块与白山镇陆块之拼贴韧性剪切带(板庙子-老牛沟-二道沟带)控制,微观上与矿床所产部位的韧性剪切变形、特别是后期叠加的韧脆性变形活动有关。区内构造变形至少可划分为两期:早期属太古代末期与陆块拼贴有关的高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韧性变形,晚期属三叠纪陆内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绿片岩相务件下的韧—脆性变形,并见有地质流体参与了变质变形作用。两期变形恰恰与两期金的成矿作用时代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石变形组构及其优选方位的实验研究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但应用于解释自然界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形还存在许多困难。本文将碳酸盐岩微观构造分析与宏观构造研究紧密结合,重点研究了浅层次(铜陵地区)和中-深层次(北淮阳地区)构造环境中碳酸盐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变形行为及所揭示的宏观构造信息,为一系列地质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