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土流失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 ,其实质就是土壤侵蚀作用。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黄河中游共有 1 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 ,而我省境内就有 4 8个。剧烈的水土流失使得地区生态平衡失调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各种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十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 ,需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因素 ,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北京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主要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及采矿污染等。进行了地质灾害发育区及治理区的划分,并提出了灾害治理及防治的原则、规划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北煤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西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差,降水少且集中,旱涝灾害频繁,植被稀疏,水资源短缺,存在着沙漠化、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及草场退化、耕地面积减少等严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而煤矿山的无序开发,造成该区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严重制约了区内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煤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主要问题的现状的详尽分析,提出应用“3S”技术评价的思路,并指出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评价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湖南洛塔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侵蚀区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岩溶石山区石漠化,而且还会通过淤积河道、污染水质等过程来破坏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湖南洛塔岩溶山区不同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监测成果,对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湖南湘西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湘西大龙洞岩溶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大龙洞岩溶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严重、旱涝灾害频繁,造成该流域这种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长期的人为干扰。在研究湘西大龙洞岩溶流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构造、岩溶水资源、土地与植被环境等特征的基础上,剖析大龙洞岩溶流域石漠化等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大龙洞岩溶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提高地表水、地下水与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及生态重建与恢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治国 《湖南地质》1993,12(1):47-50
娄底地区环境地质灾害较严重。主要有地震、地裂、塌陷、滑坡、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这些灾害的形成除受天然状态下的第一地质环境影响外,主要与第二环境即开矿、建厂、修路及兴修水和等人类活动有关。针对各类灾害及其危害性,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西北部怀来一下花园地区是地质灾害较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地震、山地崩塌滑坡、水土流失、地裂缝、煤层自然、突瓦斯、水污染及岩溶渗漏水等,这些现象已成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笔者等在冀西北开展卫/5万区调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收集各种地质灾害资料,并对重点灾情进行实地考查,从而对各种灾害的地质背景、灾害类型、灾害损失、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的、较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方岩溶石山区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唐健生  夏日元 《中国岩溶》2001,20(2):140-143
南方岩溶石山区水土资源主要特征为:①降水快速下渗,浅部涵水能力差,地下水深埋、利用难度大;②耕地少、分散、薄、贫瘠;③ 降水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繁;④植被生长缓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治理对策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水、冶土为突破口,实施“水源· 土地· 生态”的资源环境治理整体战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调整土地结构、用地结构,改良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生态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缓解对资源需求的压力。目标是:建立资源-生态-人口-经济相协调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区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但北部水土流失严重,中部土壤盐碱化发育,多涝洼成灾,南部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这些灾害直接影响了本区粮食增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祥礼  赵静 《河南地质》2011,(10):15-16
近年来,辉县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各乡镇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影响,灾情较为严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本文就辉县市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及定量化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特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以及气候条件使得川藏公路然乌至鲁朗段各种山地灾害极其发育,尤其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根据前人的成果以及作者的实地调查,认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强烈的地壳运动和河流切割、频繁的地震、丰富的松散堆积物、有利的地形地貌、现代冰川以及丰沛的降雨是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减灾防灾,采用岩石工程系统方法对研究区对泥石流进行了定量化分区。通过与初步定性泥石流分区以及泥石流灾害的分布情况进行对照,验证了定量泥石流分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科西河跨境流域水旱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西河流域是恒河的一个重要支流,地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3个国家,流域面积7.15万km2,流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差(从海拔8 848 m的珠穆朗玛峰到海拔60 m的恒河平原),最为完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带谱。流域发育有罕见的多类型水旱灾害,主要有冰湖溃决、洪水、干旱、水土流失等。通过实地调查这一代表性跨界流域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区域社会经济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揭示流域冰湖溃决、洪水、干旱等水旱灾害的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流域冰湖溃决灾害集中于科西河流域上级支流,灾害损失巨大,并由于溃决洪水的侵蚀,沿途链状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洪水灾害主要集中于流域下游,在相对较高标准的防洪体系中,洪水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并造成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范围大,年内持续时间长,并且由于人口增加和生态退化进一步严重化。最后,依据流域水旱灾害特点,提出一系列减灾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灾害频繁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值的 1 4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脆弱化 ,严重缺水和洪涝灾害危及工农业生产 ,水土流失、江河污染日益恶化 !水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相互交织 ,情势严峻。如何看待水资源以及对其如何进行科学配置与调控已是 2 1世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中注入新的科学理念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命题。在主题为“面向生…  相似文献   

14.
珠江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遭到破坏,导致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制约了该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珠江流域。应在加强全民教育的基础上,坚持科技引导,推进制度建设,以退耕还林为切入点,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建立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以此构建一个珠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专家模型提取1995年、1998年和2000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的水土流失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崇仁河流域水土流失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崇仁河流域水土流失虽然近两年有所改善但仍很严重。原因是研究区月平均气温高,雨量充沛,岩石岩性以紫红、砖红色砂砾岩为主,地层构造不发育,土壤肥力差,植被生长困难,再加上人类活动频繁,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本来就易受侵蚀的土壤流失更迅速。同时,针对本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提出了合理保持水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50 a来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北方,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西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多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干旱连年发生.干旱气候的产生带来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无论从全国或甘肃省的近50 a来干旱灾害可以看出,90年代的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干旱灾情最为严重,200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干旱气候变化引发干旱化趋势明显,其影响程度非常严重和深远,应重视和加强干旱气候与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5.12汶川地震震级高,强度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巨大。地震次生灾害特别严重,频繁发生,以坡面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地面塌陷、道路滑塌以及堰塞湖和社会灾祸最为常见。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地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物质来源;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和沟谷洪流为动力条件,暴雨、洪水、持续的高温为诱发和触发因素。暴雨、洪水、高温是次生灾害主要的致灾因子,由此形成了三个系列的灾害链,造成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更加深远。对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测与动态分析,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严防传染病的蔓延。当前防治应以工程措施为主,植树种草,进行生态修复是进行远期治理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属山洪自然灾害易发区,黄河流域贯穿整个甘肃省,支流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从甘肃省小流域分布特征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可以发现甘肃省宜发生山洪灾害的小流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长江流域的碎石区及石羊河流域浅滩地区,具有分布广、破坏力强等特点,应加强山洪灾害监测管理,实现网络结构的监控管理,做好山洪预警工作。为我国其它地区山洪防治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黑水河流域由于长期的侵蚀而导致各种灾害的发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是保护沿河人民群众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对辽宁黑水河流域河道治理现状目标进行分析,对生态治理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河道堵塞严重、水污染污染严重和水质变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重点治理和一般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流域沿河生态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20.
广州—佛山地区水土流失灾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阐述广州—佛山地区水土流失灾害概况,讨论水土流失的分布特征,分析土壤侵蚀的自然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