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银 《地下水》2018,(6):242-243,246
西卓煤矿位于陕西省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中深部,地处陕西省合阳县,矿区的建设和生产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合阳县整个县区水土流失概况和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矿区地表物质组成、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现状等土壤侵蚀环境背景的综合分析,发现矿区内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减轻人为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效果,对同类矿区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提供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5,(6)
煤矿水土保持监督是预防矿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煤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煤矿区水土流失的特征入手,对煤矿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构建出煤矿水土保持监督体系,以期充分发挥监督体系在预防矿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5)
义县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有所改观,但治理区域外矿山开发项目大量存在,水土流失情况仍然存在,针对义县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弊端及矿山山区和城市水土保持等重点治理区域进行分析,提出远期应提高领导意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晋陕蒙能源基地榆神府矿区水土流失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陕蒙能源基地榆神府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黄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是该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根据1987年、1992年和1999年三期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功能的支持下,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该区水土流失现状,初步揭示了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结合调查成果,研究了矿山开发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预测评价,为该区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4)
骔岭煤矿区分布范围广,经过多年的开采后,矿区生态环境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诱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为恢复矿山生态环境,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矿区所在地区的城镇规划,明确矿区的生态功能,对矿山生态环境布局及生态系统结构修复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结果认为:煤矿区在多年开采过程中,主要引起采空区、老窑及小窑现状问题,地质灾害、景观破坏、石漠化、水体污染、水源枯竭、河沟淤积、植被损毁与退化、土地压占、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为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可将矿区划分为6个生态功能区,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制度、法律等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井的开采情况,分析认为矿区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土地占用和破坏,地裂缝,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等,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评估区植被破坏较少,无明显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现象,占用土地大多为旱地,有轻微水土流失,易于治理和恢复;区内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固体弃土、弃渣(矸石)在暴雨或流水作用下,可能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矿山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将研究区分为三个大区:影响严重区、影响较严重区、影响较轻区,并分别对各大区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根据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修建截排水沟、废渣(矸石)的处理等一系列切实综合治理方案。此研究对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性,并对类似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况顺达  杨胜元 《贵州地质》2006,23(4):296-301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对贵州全省因矿山开采而诱发或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岩溶石漠化的加剧、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贵州岩溶山区井采煤矿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国富 《中国岩溶》2010,29(1):27-31
贵州煤炭丰富,开采活跃。据统计,贵州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500亿t,2005年,有煤矿2143对,其中乡镇小煤矿1 700多对。煤矿开采占压土地普遍,水土流失严重,其中,仅煤矿整合、技改和新建占压土地和引起水土流失面积约达250~300 km2,新增水土流失量达100万t以上;特别是煤矿建设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平均侵蚀模数大多高于7 500 t/a?km2,个别地段有的甚至大于15 000 t/a?km2。贵州煤矿整合新建过程中多存在“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防治责任范围界定不合理、防治措施覆盖不够、树种选择不当、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手段落后、水保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今后的井采煤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应与区域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加强岩溶山区环境与矿山水土流失关系研究,增强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同时,在水土流失方案编制时应适当扩大防治责任范围和提高预算单价。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磷矿山开发(尤其是非法采矿)对环境物理性质的破坏及矿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严重。治理和改善矿山环境须从整顿矿山秩序入手,实现矿山的有序开发,重点是防洪与治砂。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辽源市煤炭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POT5卫星影像纠正、融合、解译等处理,快速、便捷地查清矿区的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固体废物堆放、尾矿库分布情况;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煤田自燃等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由矿产开发引发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侵占土地、植被破坏的情况;矿区水体、植被、土壤污染状况等。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实践,总结出了SPOT5卫星影像最优波段组合、融合方法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地物判读标志,从而使SPOT5卫星影像在遥感环境地质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污染、水土流失,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改善矿区和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达到矿地和谐,为废弃矿山周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矿山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建水锰矿地质环境修复为例,引入香根草生物修复技术,形成根系网络,提高矿区植被覆盖率,有效改良了土壤,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有色地质系统重点地矿区(带)工作的实际出发,重点论述了新一轮重点成矿区(带)的地球物理问题,强调五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地球物理成矿预测工作;突出区(带)工作以地质为基础,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性,重视方法投入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注意区(带)地球物理资料处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张一修  王济  张浩 《中国岩溶》2010,29(2):128-133
分析贵州喀斯特矿区及矿山废弃地的分布、开发与利用现状,得出矿区废弃土地生态 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重金属污染严重。研究发现赫章等地土壤中锌含量达到162.23 ~ 877.88 mg/kg,铅为37.24~305.56 mg/kg,镉为0.50~16.43 mg/kg,大大超过当地土壤的背景值;(2)生境干旱;(3)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贵州矿山土壤的平均侵蚀模数一般都高达5 00 0~15 000 t/(km2?a);(4)生物多样性差。进而介绍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复垦现状, 并提出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及相关研究技术:喀斯特矿山土壤改良机制研究;植物—微生物综合治理手段研究;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质》2003,36(C00):120-120
建国以来,我国矿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矿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总体上看,我国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继续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采矿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尾矿坝溃决、地下含水层疏干、水土污染、水土流失、耕地占压和土地毁损等。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闭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也对开采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闭坑矿区采坑散布、弃渣随意堆放,造成的土地资源占压和破坏、草地破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等环境问题.目前,闭坑矿山已开展了部分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现状和治理成效,提出了今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神木北部矿区(下称神北矿区)地质环境脆弱,煤田开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水位下降,水体污染,采空区地面下沉,地裂缝发育。本文在叙述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近十年来煤田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矿业开发是人类活动对矿区最为显著的外力地质作用,它强烈影响和改变了矿区及其邻区地质环境,产生并诱发了包括地下、地面和地面之上不同空间位置的复杂多样的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类。对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极为重要。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类原则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公益性、基础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角度出发,对8个方面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类进行了系统探讨。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导致结果所划分出的矿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三大类型及其多种表现形式是最基本的分类。这个分类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凤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凤县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风县矿山存在的五大地质环境问题,即矿区岩土侵蚀、土地资源侵占与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对现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是:(1)提高认识,多方筹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2)严格管理,规范化矿山企业生产技术工作;(3)进行尾矿库坝加固与复垦;(4)进行废石堆加固与复垦;(5)切实控制采空区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